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履职有为在基层丨从闲置地带到“共享乐园”,政协委员让这条新华路老弄堂有了“新腔调”
政协联线记者 张岩 刘子烨
2024-03-08 19:26  来源:政协联线
长宁区新华路上,一处毫不起眼的深街小巷,近年来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运动角”“玩具交换屋”“社区厨房”“大家时装周”……新华路345弄,这片原本无人问津的闲置地带,在新华路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的推动下,被改造为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成为居民能随时走进来活动、聊天、参与公共事务的一方小天地。
“这片不断‘出圈’的‘互动场’,如今已成为‘人人参与共创美好街区’的生动样板。政协委员功不可没。”新华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工作站召集人陈铸说。缘起:焕新老旧弄堂
在2021年前,地处新华路中心位置的345弄已衰败多年。
20世纪60、70年代,新华路345弄是仓储空场。之后,随着文化产业向新华路沿线集聚,这里变身为上海最早的文化创意园区之一。随着上海各区纷纷兴建园区、工坊,345弄内的文创单位外迁的外迁,关闭的关闭。345弄越来越冷清、萧条,最终闲置下来。
市政协委员、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的工作单位,就在345弄的马路对面。“在寸土寸金的新华路上,居然还有这样一处‘ 城市灰空间’,如果不好好利用,实在可惜。”每次路过这里,罗小慈都会不由自主驻足,朝345弄多看几眼,内心既有遗憾,也有期待。
随着新华路街道被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街道,沉寂已久的345弄迎来新生的契机。“新华路上洋房很多,但公共活动空间很少,居民们需要有个地方聚一聚、聊一聊。”陈铸说。
2021年,新华路街道依托政协委员工作站,听取各方意见和诉求,排摸适合打造公共活动空间的场所。在调研中,“345弄”成为各方反复提及的高频词汇。“委员们提议,对345弄进行活化利用,与我们不谋而合。”陈铸说。
围绕345弄的改造,工作站成立核心调研组,对345弄进行实地调研,征询周边居民、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政协委员的意见。
“新生”的345弄,要在“新”字上作文章——这是不少委员的共识。“345弄周围有很多园区类项目,如果把345弄也搞成园区,就不太合适了。”罗小慈说。“我们企业的很多社区更新项目,都是政府引导、居民全程参与。”上海市政协委员张创增建议,将345弄打造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平台。“对345弄,不必限定功能。在这里,大家可以商量事情、开展活动、交流共学,这里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天地。”长宁区政协委员高峰说。
“委员的见解,让345弄的改造更有方向了。”陈铸说。最终,街道决定在345弄打造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涵盖孵化、展示、研学、创作、集市等多项功能。历程:问计问需于民
新版“345弄”建成后,如何实现可持续运作,避免昙花一现?2021年,345弄的改造项目开工后,工作站未雨绸缪,围绕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的功能定位、运营模式,广泛征询委员的建议。
“打造社区营造中心,应坚持‘小政府、大社区’的理念,让附近的居民、企业员工都参与进来,政府只需要起到规范、引导、扶持的作用,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至于具体怎么做,就交给社区吧。”在各种基层协商活动中,高峰反复强调。
“既然是社区营造中心,日常工作就可以交给社区组织去承接和运作。在运营时,完全免费不行,完全商业运作也不行,最好是无偿低偿相结合。”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李芸说。
“社区营造中心建成后,我会组织学生定期参与公益活动,让青少年通过这一平台发声。”长宁区政协委员、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傅松在毛遂自荐的同时,向其他委员发出倡议:把更多专业资源注入营造中心,为这里的公益项目赋能添彩。
在委员们的推动下,2022年9月,新华路街道与在地社会组织大鱼营造共同建设成立了新华·社区营造中心,这是全市首个以社区营造为主题的社区公共服务空间。之后,在345弄入口处的市民空间的底楼,工作站设立了一间“宁识”政协委员工作室,由高峰牵头,发动委员继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进一步探讨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的活动内容和运营模式。
那段时间,在“宁识”工作室内,时常能看到如下场景:在一块密密麻麻写满了问题和对策的白板前,委员和居民围成一圈,或展开讨论,或填写调查问卷。
“多开展错时的、个性化的活动,满足各个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希望有一个平时没事也能进来坐坐、又有兴趣活动的地方”,“希望多参与社区活动的策划”……居民的想法,很快转化为委员的建言。
2023年,委员们提出,将“345弄改造”作为工作站年度协商议题,获得采纳。“宁识”工作室多次召集委员协商,决定建立社区营造专家库、人才库、项目库,邀请社会治理、规划设计、青年工作、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民间达人参与社区营造项目,为这项民生工程赋能。
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的推动下,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345弄逐步形成。
“最初,我们改造345弄,是希望居民有个‘走走、看看、聊聊’的地方,社区达人有展示的空间。但实际情况超出我们预计,345弄承载了更丰富、更多元的功能。”长宁区政协委员、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乐瑾说。
随着时间推移,在充满烟火气和人气的345弄,居民不仅可以休闲休憩,还可以围绕社区事务发声、参与规则制定。“345弄建成后,为什么大家会纷至沓来?因为他们知道,这里不仅可以‘遛弯’,还可以支持他们把‘点子’变成现实。”杨乐瑾说。展望:打造“共益弄堂”
今年以来,工作站通过开展citywalk、走访居民等方式,继续组织委员围绕345弄协商议政。在头脑风暴中,委员们形成协商成果:把345弄打造成为“共益弄堂”,推动345弄建设跑出“加速度”。同时,委员结合自身专长,献计出力,协助社区营造中心引入更多社会组织,参与运营,让居民、业主、商铺商户等各方主体都成为受益者。
如今,新华·社区营造中已成为了人人参与的“活力场”,840平方米的空间内容纳了展示场(互动展示性的公共空间)、发生场(参与式工作坊空间)、交流场(社区咖啡馆与共享食堂)、共学场(社会创新书架与办公区)、实践场(主理人空间)、小剧场(多功能活动空间)等。从艺人、博主与居民同台走秀的“大家时装周”,到童心满满的“玩具交换屋”、居民共同打造的“低碳生态花园”,再到暖萌欢乐的“人宠友好派对”,越来越多的美好,在这里由居民发起、创造,每位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老弄堂的社区活动需要年轻人的参与。这既是对内的纽带,也可以成为对外的窗口。“新华路345弄岁月静好的氛围,让年轻人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收获治愈的力量,也寻觅到融入社区、加入社区的方式。弄堂内开展的穿搭秀这类活动,聚焦年轻人,不仅展现出年轻力,也将社区活动和个性穿搭融为一体,符合青年群体对高质量审美和对时尚的向往。随着年轻人了解并走进弄堂,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激发弄堂的内在活力。”杨乐瑾如是说。
如今,在新华路345弄,一系列社区参与、社群内生激发、创新行动孵化的工作在如火如荼开展,一套多元主体参与、可持续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空间运营机制逐步形成,政协委员也在为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的可持续运营努力着……委员声音
陈铸
新华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工作站召集人

新华路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聚焦街道所需、群众所盼、委员所能,以“新华路345弄社区美好生活空间建设”为议题,依托“站、厅、室”等协商平台,开展广泛多层协商,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和资源优势,推动345弄改造提速增效,以政协协商赋能美好街区创建。
责任编辑:杨一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