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翁文磊:优化配置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助力共建儿童友好型城市
政协头条讯
2019-01-29 15:50  来源:政协联线
优化配置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共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愿景的不可或缺要素。
一、基本情况。社区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儿童也是社区公共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社区儿童活动场所是指学校、单位和机构以外,以服务儿童及其家庭为主要目的,以社区为基地的公益性活动场所。
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在社区健身苑中,成人带着幼儿在玩,但健身苑90%以上设施不适宜儿童使用,甚至存在儿童使用不当造成伤害的隐患。那目前社区有哪些适合儿童活动的场所呢? 市妇联、市妇儿工委与上海社科院课题组通过对40多个社区、7653名儿童和7804 名家长问卷和实地调查。
对上海社区儿童活动场所进行了调研,显示目前本市的社区儿童活动场所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设立的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大约有1.4万家;二是由社区居委、社区居民等自主组织设立的社区儿童活动场所;三是社区依托社会组织力量,通过政府购买项目、与社会组织合作等方式设立的社区儿童活动场所。
调研显示:儿童对社区范围内建设儿童娱乐游戏场所与设施的需求高达80.1%,位列各项社会服务需求的第一位。但同时,儿童和家庭对社区活动场所知晓率总体不高,只有43.8%的儿童了解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地址和开放时间。
调查还显示,上海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区域分布不均衡。两成儿童家至社区活动场所走路所需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且城乡区域发展差异显著。二是服务功能不均衡。服务对象主要偏向学龄儿童,对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空间和项目较少,有 30.6%的儿童从来不去社区活动场所。
三是儿童和家长整体满意度不高。家长对社区活动场所和活动满意度仅五至六成,导致儿童和家长的参与度不高。
四是多头管理无标准。政出多门、开展的活动和服务重叠化, "牌子多、考核多"现象突出。国家乃至本市还未出台统一建设标准,存在规范模糊不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联合国对儿童的界定是0-18岁,上海户籍人口中18岁以下的173万,儿童人口比例占比11.9%。依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打造15分钟生活圈”目标以及《上海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街镇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置儿童之家或儿童活动场所全覆盖”要求,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为儿童提供优质安全你的活动空间。
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日本由政府出资,建立0-18岁儿童馆和儿童咨询所。韩国依据《儿童福利法》规定每个社区儿童中心由政府出资,每月支持516万韩元,同时对场所负责人员资质做出规定。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明确政府责任。明确政府主导责任和统筹调控职能,在经费投入、监督管理、人员培训、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保障作用。建议由市民政局牵头,统筹管理本市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提出实施目标、任务、方针和建设规范标准等;将建设和运营资金纳入市、区两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形成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
(二)出台建设标准。出台建设和运营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指导性规范意见,新建小区明确儿童游乐设施配套要求,实行设备材料、安全规范等统一标准,各社区根据区域特色、资源配备等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估机制,帮助社区儿童活动场所规范运作。
(三)鼓励各方参与。培养专业化运营管理队伍,可以通过聘用退休教师等具有儿童工作经验的相关人员参与运营,对已在岗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新进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等;通过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支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运营,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服务。
为了孩子、儿童优先。优化配置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是上海这座有温度的人文之城践行精细化管理、彰显全方位关爱妇女儿童的职责所在。
(本文略有删减)
责任编辑:陈睿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