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提案故事|一件提案“托”起未来:为“最柔软的群体”配上“最专业的领路人”
政协联线记者 杨骁希
2025-09-23 17:35  来源:政协联线
方玥在市政协优秀提案分享会上发言

方玥在市政协优秀提案分享会上发言

提案人:方玥 市政协常委、中福会托儿所所长
提案名:关于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为核心,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发展的提案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0到6岁这一“最柔软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市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从“有园上”向“上好园”转变。如何才能让上海托育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这正是上海市政协常委方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份提案凝结着委员同仁的智慧与心血,更承载着千家万户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切期盼。”9月9日举行的市政协优秀提案分享会上,方玥以“幼教人”的身份,向大家汇报了这份提案背后的思考与实践。  
关注
多年来,方玥的提案始终关注着上海的学前教育事业。每年履职后,她都会做这样一件事——去看看自己提的提案是如何落地的。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一名从事幼教工作三十五年的教育工作者,方玥亲历了上海学前教育的变迁。
上世纪90年代,幼儿园教具匮乏,教师更多是“阿姨”式的看护。如今,幼儿园硬件条件已大幅改善,教师专业素养成为推动幼儿园质量提升的核心引擎。上海正不断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方玥认为,上海应当更加重视托育服务专门人才的培养。 
调研
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减少5610所,2023年上海也有33所幼儿园停办。方玥说,这组数据反映出优质师资培养速度与幼儿园优化调整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在前期的调研中,她发现,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三大问题,分别是优质师资“总量不足”,专业成长“衔接不畅”和培养评估“体系不优”等。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教育形态,ChatGPT等技术的涌现,为重构学前教育生态、创新互动模式带来新机遇。基于这样的背景,2024年1月,方玥联合方红梅、谢静、金颖、刘志伟、余岚等五位委员,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为核心,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该提案荣获2024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
提案的撰写绝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基于多年来对学前教育的深刻思考。这份提案正是在这样的现实与未来考量下形成的。方玥等委员多次前往市教委托幼工作处,与多个部门开展座谈,广泛倾听一线教师心声。委员们还依托历年上海教育工作通报座谈会等渠道,获取了最前沿的教育改革发展信息。最终,方玥联合五位委员共同建议,高质量幼儿园呼唤的是“懂教育、爱儿童、善技术”的复合型老师,要扩大高校学前教育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多措并举激励教师在岗提升学历与职称,同时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与科学评估机制。
落地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是一份期盼、一种必然,更是一个正在实现的未来。
方玥说,与提案主办单位市教委的深度互动,是这份提案从文字到政策落地的关键之举。令人欣慰的是,市教委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相关建议落地,目前已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据了解,上海现有6所高校开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16所高校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市教委将牵头开展ChatGPT等新技术在幼教领域的应用研究,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智能教育能力。市教委与人社部门还协同推出多项政策,例如实现公办园教师编制全额保障;将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从10%–15%提高至20%,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各区,同时创新教育硕士与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衔接机制。
三十五载幼教生涯,方玥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届毕业班孩子抱着她说“老师像妈妈”时的感动。也正是这份职业带来的幸福与责任,支撑着她持续建言、踏实调研。今年,她提交了“关于加强高校托育服务人才培养,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她建议,打通托育服务学历人才培养“立交桥”、完善托育服务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体系、探索建立上海市托育综合服务示范点,从而培养一支更专业的托育人才队伍,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她相信,当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获得持续、系统的专业成长,“幼有善育”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成为温暖的现实。
图片由 刘子烨 摄
责任编辑:施丹璐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