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盟中央委员会部分成员在香港合影。
左起:爱泼斯坦(波兰)、邓文钊、廖梦醒、宋庆龄、克拉克(英国)、法朗斯(英国)、廖承志

1939年11月,保盟资助陕甘宁边区建立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延安中央医院。


1952年9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宋庆龄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探望产妇和婴儿。

1952年9月18日,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正式开业。



历史承载过去,更启迪未来。国妇婴以“国际和平”红色基因的传承为脉络,追忆宋庆龄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她领导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中国福利会前身)在人民革命的洪流中,成为中华民族觉醒、奋斗、崛起伟大乐章的组成部分,展现了宋庆龄“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缘起 烽火仁心救治伤员
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在民族危急关头,宋庆龄出于“为了中国今天的战斗,也是为了明天的重建”的深思熟虑,投身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在周恩来的支持下,于1938年6月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医疗物资转运的重要枢纽和国际友人来华参与抗战的重要渠道,保盟在宋庆龄的领导下突破艰难险阻,将大量医药和器械送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缓解了根据地缺医少药的问题,同时吸引和团结了马海德、白求恩、柯棣华、夏理逊等国际友人以及支援中国抗战的国际医疗队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坚强堡垒与后盾,为支持中国共产党发挥抗日中流砥柱作用作出了卓越而独特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1941—1945年保盟拨给国际和平医院的援助款共65万美元和1.7亿元法币,运送了第一台X光机,其他各种医疗卫生保健物资,如显微镜、化验试剂、手术器械等不计其数。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保盟先后为八路军、新四军援建了8所国际和平医院,共下设42所分院,拥有11800张床位,以及20个流动医疗站,组成了国际和平医院网络,边区1.4亿人民得到了基本的医疗保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医疗卫生工作的发端。
在解放战争时期,宋庆龄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继续争取一切同情中国人民的朋友支持解放区,为战后重建工作、为争取全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而斗争。中国福利基金会始终致力于援助国际和平医院、医学院、制药厂、保育院、托儿所、农场等解放区各项事业,使这些被资助的事业迅速发展。
定名 情系妇幼筹建医院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作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战救济团体的保卫中国同盟完成了历史使命。鉴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破坏,医治战争创伤需要作长期努力,也需要国际人士继续帮助,当年12月,保盟发表《保卫中国同盟声明》,宣布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把帮助中国人民的战后恢复工作作为自己的任务,并把会址迁到上海。
1946年10月12日,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胶州路725号晋元小学内设立儿童图书阅览室。1947年4月4日,中国福利基金会将儿童图书阅览室扩建为第一儿童福利站,宋庆龄亲临视察,并指导小读者看书识字。10月10日,在沪东工厂区许昌路811号通北公园内建立第二儿童福利站。11月7日,又在虹口乍浦路245号昆山花园内建立第三儿童福利站。
1950年4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宋庆龄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会议期间,她和周恩来总理商定,今后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工作方针是:在妇幼保健卫生、儿童文化教育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
1950年6月,为加强对纱厂女工比较集中的劳动人民居住区的妇幼保健服务,中国福利基金会根据宋庆龄的指示,将原3所儿童福利站的保健室集中到胶州路725号的第一儿童福利站,组成胶州路妇幼保健站。
1950年7月25日,宋庆龄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国福利基金会执行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福利会章程》和改组方案。8月15日,中国福利基金会正式改称中国福利会,迁址上海常熟路157号。1950年9月1日,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市纺织工会商定,共同组建沪西女工妇幼保健站。
1951年9月18日,宋庆龄在北京接受了“加强国际和平”国际奖金,她在获得的奖金10万卢布支票背面批示:“此款捐赠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
中国福利会随即利用这笔奖金,在胶州路妇幼保健站和沪西女工妇幼保健站的基础上筹建了一所新的妇幼保健院。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拨予长寿路170号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3幢房屋用于筹建医院。1951年10月,宋庆龄同意将新建的妇幼保健院定名为“国际和平”。
1952年3月8日,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开始对外门诊,7月1日起接收住院产妇。
9月24日,宋庆龄致函保健院全体员工,并表示“期望保健院对保健工作能有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庚续 传承大爱使命在肩
建院初期,宋庆龄对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愿景、建设和发展给予全方位的关怀和指导,她多次视察医院,并在人、财、物诸方面悉心扶持。
1955年,宋庆龄批示要扩充国妇婴的床位。1956年10月,国妇婴迁至徐家汇衡山路910号,除了收住院产妇外,成立了独立的妇科,增设了妇科门诊、妇科病房和肿瘤病床。
1958年,国妇婴成立了当时全市唯一的助产学校,积极培养助产士,规范和提高助产技术。深入农村开展妇科病防治工作。
1959年9月5日,宋庆龄在致李云(时任中国福利会秘书长)的函中,指示中福会各机构要加强科学研究,并以国妇婴的医疗科研工作为示例,肯定医院取得的科研成就。“科学研究的方针是为生产服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例如,保健院在研究妊娠毒血症、产后出血等问题,这不仅解决保健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解决产科中长期以来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给妇女带来福音。”
1960年。首例先天性溶血性黄疸(RH阳性)婴儿抢救换血成功,使一位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连续4次不良产史的家庭终于获得了健康的婴儿。
1962年9月12日,宋庆龄致信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建院10周年。她在贺信中勉励保健院同志们:“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把各项工作搞得更出色,为妇幼保健事业不断地作出更新更大的成就。”
秉承宋庆龄“实验性、示范性、加强科学研究”的理念,在医院各个发展阶段中,始终从当时的国情、民情出发,立足于满足国家需要和人民需求,先后在妇科腹腔镜技术、孕产期母婴安全及保健、生殖健康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就。
1978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刊载宋庆龄的文章《为人民服务四十年》。宋庆龄在文中对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服务规模、服务质量、科研科普、进修培训、国际援助及交流等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在“新的长征”中“做得更多更好”的要求。
“在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国际主义援助方面,它(国妇婴)曾派出人员参加医疗队到国外工作。近年来,每年有数百名国外来访者、医生、学者和医学科学家等来该院参观访问。在这种友好往来的文化交流中,该院向这些国外来访者学习了不少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医院第一时间接轨国外的先进医疗技术:
·1979年,时任美国妇科腹腔镜协会主席乔丹·菲利普斯(Jordan Phillips)教授来到医院。在那个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教授的到访为国内妇产科领域带来了新的推动力。
·1980年,引入国际新理念率先实行母婴同室,提高母乳喂养率。
·1990年,邀请日本专家来院实施上海首例输卵管配子移植术示范并获得成功。
·1992年,成立上海市最早的围产会诊中心。
·1994年,成为国内首批模范爱婴医院。成立上海三级妇产科医院中最早的独立乳腺科专科。
·2002年,成为上海市首批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辅助生殖医学中心。
·2014年,最早在上海开展妇科肿瘤3D腔镜手术,持续提高妇科手术微创化。
·开展早产儿一体化诊治,极低体重儿抢救成功率达到95%以上,存活胎儿最小孕周24周,最低体重630g。
·2025年,医院妇瘤团队在第25届亚太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治疗医学会(APAGE)年会进行宫颈癌手术直播,向国内外专家展示了宫颈癌的“打坎儿井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中国的宫颈癌微创手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除了服务本地妇幼群众,国妇婴参与中国福利会“雪莲计划”,同时为新疆、广西、云南、贵州、宁夏等西部地区开展医院管理培训,连续5年共计500余人次;发起“石榴籽”爱心帮扶项目,对口帮扶新疆克拉玛依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迄今为止,医院已累计派出援摩、援疆专家近20批次,并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及远程会诊建设,建成辐射全国的多学科会诊体系,现已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涉及200余个县市,诊治疑难病例近40000人次。这些里程碑式的“首创”,让国际领先的医疗技术能最快地“嫁接”到国妇婴常规诊疗中,也让医院在创新和发展道路上始终稳步迈进。
进入21世纪后,国妇婴的发展步入快车道。2022年9月16日,在建院70周年之际,医院奉贤院区开业运行。两个院区核定床位980张,其中徐汇院区480张、奉贤院区500张。现有职工13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家近200人。年门诊量130万人次、年出院人数5万人次、年手术量3.1万人次,围产保健指标处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作为上海五个新城中首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三甲医院,国妇婴奉贤院区启用伊始就开设完整的妇产科学科链,有效填补了南上海妇幼健康卫生服务薄弱的不足。国家转化医学科学中心(上海)妇幼分中心、宋庆龄妇幼健康研究院也相继落地新院区。
2022年12月9日,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和平妇幼健康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本次论坛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和中国福利会共同主办,以“交流、互鉴、合作、发展”为主题,围绕“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国际共识,推进上合组织各方在妇幼健康与儿童早期发展领域深化合作。
2023年12月,国妇婴徐汇院区正式启动翻新大修工程,以期在助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感受的同时,进一步满足当前妇幼健康卫生服务的需要。
2025年6月14日,焕新后的国妇婴在徐汇院区1号楼正式启用。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宋庆龄以“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坚定信念,以“要有强健的民族,先从母性及儿童福利着手”的远见,于1952年亲手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这座镌刻着“和平基因”红色血脉的新中国首家新型妇幼保健院,既是宋庆龄守护妇女儿童生命健康的实践丰碑,更是见证了新中国妇幼保健事业从蹒跚学步到阔步前行的辉煌历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妇婴将进一步赓续宋庆龄先生的“国际和平”红色基因,传承大爱,牢记使命在肩。随着长三角妇幼健康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国妇婴依托徐汇、奉贤“一院两区”发展契机,以横跨上海南北的“妇幼健康轴线”为支点,让红色血脉在守护生命的实践中永葆活力,让“国际和平”的理想在服务人民健康的征程中续写新篇!
(原题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从烽火岁月到和平盛世:“国际和平”的缘起和赓续)
责任编辑:丁元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