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推动塔里木盆地综合文化研究—革命文化”专家协商会在坐落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召开。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让革命文化生生不息,滋养当代。
这场协商会选择在阿拉尔市举行别有深意。这座由三代兵团人历时半个多世纪建立起来的城市,本身就是革命文化与兵团精神的生动见证。今年5月,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两路调研组从阿拉尔市出发,一路南下奔赴和田地区,探寻革命文化在昆仑山脚下的传承脉络;另一路则向东前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追溯革命精神在天山南麓的发扬光大。调研组走访了3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本次座谈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天山南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实施文化润疆工作的重要载体。”自治区政协委员侯汉敏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新疆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着研究阐释宣传不够、专业人才匮乏、宣教功能需进一步深化拓展等共性问题。
政协阿克苏地工委委员买买提·乃买提深有同感,“比如共产党人早期在阿克苏地区的活动史料中,很多细节有待补充。”
来自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的自治区政协委员肖涛呼吁,加大组织实施抢救性口述实录的力度,她说:“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要将尘封在老人们记忆中的故事挖掘出来,让后人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自治区政协委员张艺建议,可以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定向培养红色文化研究、文物修复、文化创意、文化遗产管理等专业的人才。
“推动革命文化传承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座谈会上,专家学者提出,新疆的革命文化不是单一叙事,而是多层次、多民族共同谱写的壮丽史诗。它既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早期活动的星星之火,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的波澜壮阔,更蕴含着新时代治沙造林、脱贫攻坚、爱国戍边的动人诗篇。
“我们对于讲好背后故事的创新实践还不够。”自治区政协委员阿迪力·阿布力孜提出,“可以尝试用VR技术重现当年解放军穿越茫茫大漠的场景,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单纯的文字介绍更有感染力。”
政协喀什地工委委员热合曼·吾买尔也建议,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尤其是要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发多样的交互体验项目,用有趣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教育功能。
座谈会上,“如何将革命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产品”也成为讨论焦点。
虽然塔里木盆地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但转化利用不足。因为基础设施薄弱、产品形态单一、体验性不足等问题,很多红色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
“要将散落在各地的革命遗址串珠成链,形成主题旅游线路。”政协和田地工委委员张少云提出,可以发展主题研学游,在途中将“沙海老兵”“人拉肩扛修水库”等故事串联进去。
“阿拉尔市打造了室外红色演绎实景剧《三五九旅是模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讨论中,阿拉尔市政协委员刘二伟的想法,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协委员吐逊江·依敏的建议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可以多创作一些展现革命文化、兵团精神的文艺作品,用好作品感染人。
“我们努力让游客看尽美景、尝遍美食、聆听故事、感受文化。”听完大家的建议,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文化处处长蹇娅婷对工作目标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推动塔里木盆地综合文化研究”是近年来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重点关注的内容。该委员会主任张旭介绍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本次专家协商会安排‘革命文化’这一主题,通过梳理70年来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在南疆大地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为推动环塔里木盆地革命文化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正当其时、讨论酣畅淋漓,文化使命的新征程已然开启。
这场协商会选择在阿拉尔市举行别有深意。这座由三代兵团人历时半个多世纪建立起来的城市,本身就是革命文化与兵团精神的生动见证。今年5月,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两路调研组从阿拉尔市出发,一路南下奔赴和田地区,探寻革命文化在昆仑山脚下的传承脉络;另一路则向东前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追溯革命精神在天山南麓的发扬光大。调研组走访了3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本次座谈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天山南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实施文化润疆工作的重要载体。”自治区政协委员侯汉敏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新疆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着研究阐释宣传不够、专业人才匮乏、宣教功能需进一步深化拓展等共性问题。
政协阿克苏地工委委员买买提·乃买提深有同感,“比如共产党人早期在阿克苏地区的活动史料中,很多细节有待补充。”
来自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的自治区政协委员肖涛呼吁,加大组织实施抢救性口述实录的力度,她说:“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要将尘封在老人们记忆中的故事挖掘出来,让后人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自治区政协委员张艺建议,可以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定向培养红色文化研究、文物修复、文化创意、文化遗产管理等专业的人才。
“推动革命文化传承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座谈会上,专家学者提出,新疆的革命文化不是单一叙事,而是多层次、多民族共同谱写的壮丽史诗。它既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早期活动的星星之火,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的波澜壮阔,更蕴含着新时代治沙造林、脱贫攻坚、爱国戍边的动人诗篇。
“我们对于讲好背后故事的创新实践还不够。”自治区政协委员阿迪力·阿布力孜提出,“可以尝试用VR技术重现当年解放军穿越茫茫大漠的场景,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单纯的文字介绍更有感染力。”
政协喀什地工委委员热合曼·吾买尔也建议,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尤其是要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发多样的交互体验项目,用有趣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教育功能。
座谈会上,“如何将革命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产品”也成为讨论焦点。
虽然塔里木盆地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但转化利用不足。因为基础设施薄弱、产品形态单一、体验性不足等问题,很多红色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
“要将散落在各地的革命遗址串珠成链,形成主题旅游线路。”政协和田地工委委员张少云提出,可以发展主题研学游,在途中将“沙海老兵”“人拉肩扛修水库”等故事串联进去。
“阿拉尔市打造了室外红色演绎实景剧《三五九旅是模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讨论中,阿拉尔市政协委员刘二伟的想法,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协委员吐逊江·依敏的建议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可以多创作一些展现革命文化、兵团精神的文艺作品,用好作品感染人。
“我们努力让游客看尽美景、尝遍美食、聆听故事、感受文化。”听完大家的建议,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文化处处长蹇娅婷对工作目标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推动塔里木盆地综合文化研究”是近年来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重点关注的内容。该委员会主任张旭介绍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本次专家协商会安排‘革命文化’这一主题,通过梳理70年来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在南疆大地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为推动环塔里木盆地革命文化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正当其时、讨论酣畅淋漓,文化使命的新征程已然开启。
责任编辑:张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