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民建先贤在抗战期间的积极作为
罗易娟/政协联线
2025-08-29 10:52 
在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无数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抵御外侮奋不顾身。民建先贤们以满腔热血和坚定信念,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业兴邦
胡厥文,1945年发起组织民建,历任民建中央副主委、主委、主席、名誉主席,曾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少年时代,他就立志“实业救国”。大学毕业后的他,先后创办了上海新民机器厂、合作五金厂、长城机制砖瓦公司等企业,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重要贡献。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胡厥文团结上海工商界同仁,赶制一批批手榴弹、地雷、穿甲弹,送往前线,支援十九路军;他支持嘉定籍爱国青年画家沈逸千组织的上海国难宣传团,北上进行抗日宣传;他参与研制了一枚500磅重的水雷,差点炸沉日本海军旗舰“出云”号;他奔走在机器同业公会及其所联系的各厂之间,号召同业同仇敌忾,共同抗击倭寇、保卫中华。
上海沦陷之际,为了保存民族经济的火种,他日夜奔走于各工厂之间,组织带领上海的民族工业内迁。他创办新民、合作两厂,不管搬迁的条件多么艰苦,都争分夺秒地安装调试,成为首批开工的工厂。1939年3月,新民、合作两厂的部分人员到达重庆后,即建厂于离市区30里的小龙坎镇。5月4日,合作厂办事处在日军大轰炸中不幸被震倒、烧毁,他立刻另行购地,把合作厂迁至天星桥,继续生产军需品和医疗器械,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在胡厥文的组织和参与下,包括机器、造船、纺织、炼钢、电器、陶瓷、化工、印刷、饮食等行业的146家工厂,共14600余吨物资和2500余名技术人员迁到抗日后方,成为抗战时期后方民族工业的中坚力量。
教育兴国
杨卫玉,在民建创建之时担任常务理事,也是上海民建最初的组织者,曾任轻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副主任、总干事、理监事会副理事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卫玉在上海参加抗日救国研究会。“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他在《国讯》等报刊上发表过许多宣传抗日、争取民主的文章,并在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负责救济战区难民工作。
杨卫玉追随黄炎培几十年,为职业教育、民主科学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提倡教育救国,但事实使他醒悟:“职业教育,只有在民族解放、民权平等、民生幸福的社会里,才能实现它造福人群的理想。” 全面抗战爆发后,杨卫玉随职教社迁往大后方,担任广西分社首任主持者。1938年,为了避开战火,职教社总社办事部迁到桂林、重庆、成都等地,均由他主持社务。1940年12月,黄炎培与冷御秋、江问渔筹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繁忙中无暇顾及社务,于是任命杨卫玉为总干事,专门负责职教社的日常工作。面对“职业教育似乎失去了发展的基础,维持目前的职业教育已极为困难”(杨卫玉语)的不利情况,怀着对“人民生活一天,职业教育也必然需要一天”(杨卫玉语)的坚定信念,他苦心支持着,坚守着职教事业。后来,他愈来愈为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及独裁、腐败而忧愤,对共产党坚持抗日、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十分赞赏。
化工报国
吴蕴初被誉为“味精大王”,是我国化工实业的杰出代表,曾任民建总会委员及上海市分会副主任委员、化学原料工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等职。20世纪30年代,他创办的天原电化厂等企业,打破了日本等国在化工原料上的垄断,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吴蕴初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全力支援抗战。淞沪抗战中,他安排多辆汽车运送抗战物资,并捐赠了大量汽油、药品、漂白粉等物品,还收购了大批的核桃壳,烧制活性炭,制造防毒面具,准备无偿送给当时奋勇抗战的十九路军(后因十九路军撤离上海而未能如愿)。在“航空救国”的热潮中,他以天厨味精厂的名义购买了一架飞机支援抗战,成为家喻户晓的“献机爱国”模范。为了保存民族工业的火种,吴蕴初积极组织企业内迁。他兵分二路,一路派人到重庆选点,把天原、天利两厂的主要设备运走,准备继续生产;另一路将天厨味精存货运往香港变卖,作为筹建香港天厨味精厂之用。在敌机的盘旋扫射、轰炸下,吴蕴初亲自组织员工昼夜拆运设备,并率员先行来到战时的陪都重庆,加入了迁川工厂联合会,选定嘉陵江北岸的猫儿石作为厂址。在重庆和宜宾,他先后建成了天原渝厂和天原叙厂,全力支援抗战。
巾帼报国
浦洁修是著名的化工专家、社会活动家,也是知名的“浦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历任民建北京市委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等职。
浦洁修从小受到科教兴国思想的影响,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一边任教攒钱养家,一边准备出国深造,终于获得了赴德国攻读化学的机会,学成之后归国成为一名化工教授。然而,她回国与家人相聚仅两天,就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面对国破家亡的危机,她辗转来到武昌中华大学执教,并参加“东北救亡会”,为抗战前线研制所需物资。
为了在抗日救亡中贡献更多的力量,她开始以民族企业家的身份示人,在重庆担任大同制革厂、益民织造厂厂长。就这样,浦洁修一边继续执教,一边到企业兼职,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当地的资源,研制并生产出抗战急需的防雨布等战略物资,支持了前方战事。此外,浦洁修对时局有清醒的认知,利用自己合法的身份,掩护了一些中共人士撤离到解放区、香港等地,更是不顾个人的安危,将中共的宣传刊物秘密保存在家中。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在中共南方局妇委会的领导下,浦洁修积极地投身到争取自由、平等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她跟随宋庆龄、邓颖超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妇女联谊会,并当选为理事。在重庆期间,她积极参与组织重庆各界妇女开展反对内战、坚持抗战、争取民主和妇女权益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激起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热情,民建先贤在抗战期间的积极作为,展现了民建人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深情厚谊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民建无比珍贵的优良传统,是民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精神特质,铸就了民建人共同的政治底色。
责任编辑:张希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