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政协文史工作者通过多年走访调研、查阅档案、整理口述史料,系统还原了“少年营”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战斗历程及精神内核。参与编撰的政协委员表示,挖掘“少年营”的历史,既是对英烈的缅怀,更是对“青春报国”精神的传承。
磐石,作为中国革命老区、东北抗联创建地,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是吉林省“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的突出代表。磐石赤色游击队、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红色故事耳熟能详。目前已发现的抗联遗址多达3300余处,出土抗联遗物964件,红色资源丰富且珍贵。
多年来,磐石市政协深刻把握新时期文史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积极开展红色文史资料征集、收存、编辑、出版工作。截至目前,编撰的29辑文史资料中,有18辑聚焦红色文化。这些珍贵史料,有的内容被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以及吉林省党史研究部门收录采用,有的被图书馆收为馆藏,彰显出较好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磐石市政协精心编辑的红色文史专著《铁血少年营》正式出版,该书以独特叙事揭开了东北抗联时期“少年营”的英勇篇章,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政协答卷。
在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长河中,“少年营”是一支特殊而英勇的队伍——这支隶属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抗联一军前身)的少年武装,小士兵们平均年龄不足15岁,活跃于磐石、桦甸等地,承担着侦察、通信、警卫等重要任务,曾在多次战斗中与主力部队协同作战,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勇敢与担当。
政协文史工作者通过多年走访调研、查阅档案、整理口述史料,系统还原了“少年营”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战斗历程及精神内核。“这些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民族大义。”参与编撰的政协委员表示,挖掘“少年营”的历史,既是对英烈的缅怀,更是对“青春报国”精神的传承。
从早期的《磐石抗日斗争史料》到如今的《铁血少年营》,多年来磐石市政协努力推动红色史料从“沉睡”到“苏醒”。
“收集无禁区、出版有纪律”是市政协始终严守的政治标准。在确立红色文化选题时,市政协力求创新,选择党史办、档案馆等部门尚未汇集整理,又适合从政协的角度来编辑出版的内容,先后编辑了《磐石史话》《从黑暗走向光明》《磨盘山往事》等历史专辑。
2017年10月,市政协牵头成立了磐石东北抗联第一军研究会。研究会汇聚了众多党史专家、学者以及红色文化爱好者,推动出版了《烽火磐石悲壮史诗》《冒着敌人的炮火》等书籍,不仅丰富了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也为广大群众了解东北抗联历史提供了生动的读物。
近年来,市政协每年都会组织政协委员开展关于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委员们深入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以及周边的乡村旅游点位,摸实情、找问题,先后形成了《关于我市全域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等12篇履职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针对红色旅游景区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游客体验感不足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可开发以抗联故事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推出“红色文化﹢乡村民俗”的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还能体验独特的乡村风情。这些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后续的工作中逐步得以采纳。
磐石市政协主席谭洪亮表示,下一步,市政协将持续加强和改进文史资料工作,将文史工作与履行政协职能紧密结合,让更多“沉默的史料”成为凝聚共识的“有声教材”。积极开展协商议政,推动红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磐石建设“红色文化名城”、推动东北振兴汇聚更多政协力量。
政协文史工作者通过多年走访调研、查阅档案、整理口述史料,系统还原了“少年营”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战斗历程及精神内核。参与编撰的政协委员表示,挖掘“少年营”的历史,既是对英烈的缅怀,更是对“青春报国”精神的传承。
磐石,作为中国革命老区、东北抗联创建地,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是吉林省“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的突出代表。磐石赤色游击队、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红色故事耳熟能详。目前已发现的抗联遗址多达3300余处,出土抗联遗物964件,红色资源丰富且珍贵。
多年来,磐石市政协深刻把握新时期文史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积极开展红色文史资料征集、收存、编辑、出版工作。截至目前,编撰的29辑文史资料中,有18辑聚焦红色文化。这些珍贵史料,有的内容被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以及吉林省党史研究部门收录采用,有的被图书馆收为馆藏,彰显出较好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磐石市政协精心编辑的红色文史专著《铁血少年营》正式出版,该书以独特叙事揭开了东北抗联时期“少年营”的英勇篇章,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政协答卷。
在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长河中,“少年营”是一支特殊而英勇的队伍——这支隶属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抗联一军前身)的少年武装,小士兵们平均年龄不足15岁,活跃于磐石、桦甸等地,承担着侦察、通信、警卫等重要任务,曾在多次战斗中与主力部队协同作战,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勇敢与担当。
政协文史工作者通过多年走访调研、查阅档案、整理口述史料,系统还原了“少年营”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战斗历程及精神内核。“这些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民族大义。”参与编撰的政协委员表示,挖掘“少年营”的历史,既是对英烈的缅怀,更是对“青春报国”精神的传承。
从早期的《磐石抗日斗争史料》到如今的《铁血少年营》,多年来磐石市政协努力推动红色史料从“沉睡”到“苏醒”。
“收集无禁区、出版有纪律”是市政协始终严守的政治标准。在确立红色文化选题时,市政协力求创新,选择党史办、档案馆等部门尚未汇集整理,又适合从政协的角度来编辑出版的内容,先后编辑了《磐石史话》《从黑暗走向光明》《磨盘山往事》等历史专辑。
2017年10月,市政协牵头成立了磐石东北抗联第一军研究会。研究会汇聚了众多党史专家、学者以及红色文化爱好者,推动出版了《烽火磐石悲壮史诗》《冒着敌人的炮火》等书籍,不仅丰富了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也为广大群众了解东北抗联历史提供了生动的读物。
近年来,市政协每年都会组织政协委员开展关于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委员们深入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以及周边的乡村旅游点位,摸实情、找问题,先后形成了《关于我市全域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等12篇履职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针对红色旅游景区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游客体验感不足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可开发以抗联故事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推出“红色文化﹢乡村民俗”的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还能体验独特的乡村风情。这些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后续的工作中逐步得以采纳。
磐石市政协主席谭洪亮表示,下一步,市政协将持续加强和改进文史资料工作,将文史工作与履行政协职能紧密结合,让更多“沉默的史料”成为凝聚共识的“有声教材”。积极开展协商议政,推动红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磐石建设“红色文化名城”、推动东北振兴汇聚更多政协力量。
责任编辑:张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