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0年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在白克路207号(今凤阳路186号)上海公学召开成立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由此揭开了我国工人运动新的历史篇章。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从成立之日起,就将开展工人运动列为工作的重点。1920年随着革命的进一步深入,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等人,在创办工人半日学校对工人进行启蒙与教育后,一致认为号召有觉悟的工人联合起来,组织真正的工人团体势在必行。
1920年10月3日由李中任临时主席的上海机器工会筹备会,在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 567 弄)外国语学社召开发起会。陈独秀、杨明斋、李汉俊、李启汉等以参观者身份出席,被推举为名誉会员。会议通过了由李中与陈独秀共同起草的《上海机器工会章程》,章程共6章32条,规定该会的目的为“以公共的理想,训练德性,发展智识,促起阶级的互助观念;以公共的力量,着实的方法,改良地位,增高生活,减轻痛苦;谋相互的亲睦,相互的扶助事业。”
李中(1898年—1951年),原名李声澥,字印霞,湖南湘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出身于书香之家,1911年受辛亥革命影响,在乡下第一个剪去辫子,展现出坚韧的性格和追求新事物的决心。1913年李中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同学蔡和森、毛泽东等结成好友。“五四”爱国运动前夕,李中来到新思想、新文化广为传播的上海,并在上海的一家古玩店工作。工作之余,李中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进一步接受新思想。
1920年陈独秀从北京来到上海,《新青年》杂志也随之迁来。作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李中为探求真理多次拜访《新青年》的主办人陈独秀。在陈独秀的启发和指引下,李中接受了更多革命思想,成为一名热心工人运动的爱国青年。为加强与工人阶级的联系,在工人阶级中传播革命道理,李中主动投身工厂到工人阶级中宣传革命,进入海军江南造船所(今江南造船厂)做工,一边做钳工,一边从事工人运动。
1920年9月李中以“海军造船所工人李中”的署名,在《劳动界》第7期发表了《一个工人的宣言》,提出“要产生工人的中国,首先要工人联络”,“成为一个大团体”,深入浅出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观点。不久,李中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委托,首先在江南造船厂发起筹建“上海机器工会”。
为什么起名叫“机器工会”,这是因为当时我国产业革命已经兴起,机器化生产开始普及,“相对于原来码头工人等主要依靠体力不同,机器工人要求有一定的技术性,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因此成为工会组织首先要团结的群体。”
1920年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在白克路207号(今凤阳路186号)上海公学召开成立大会。近千人参加了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大会,包括造船厂、电灯厂、厚生纱厂、东洋纱厂、恒丰纱厂的工人,临时主席李中报告了筹备经过。
孙中山、陈独秀、胡汉民、杨明斋等到现场祝贺,孙中山、陈独秀做了激动人心的演说。陈独秀在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指出“工人团体,须完全工人组织,万勿容资本家厕身其间,不然仅一资本家式的假工会而已。”
1920年12月14日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世界工人劳动联合会”执行部总干事罗卜朗发来贺电说“我们因此希望你们的成功”,这是我国劳动界第一次和外国劳动界的联络。
上海机器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帮助下,我国的工人阶级依靠自身力量成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领导工人运动方面,由宣传教育阶段进入有计划地组织工人的阶段,由理论付诸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我国的工人阶级从此有了“娘家人”,也成为“娘家人”生生不息的革命源动力。
上海机器工会出版了我国第一份工会刊物《机器工人》,《机器工人》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上海机器工会还创办了一所英文义务夜校,每晚授课2小时,机器工人中的会员、非会员均可入学,不收学费。
上海机器工会的成立和活动,对上海的工人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上海机器工会的影响下,上海印刷工会、上海纺织工会等工会组织相继建立。《共产党》月刊曾高度评价上海机器工会,认为上海机器工会是当时的工会团体中办得很有精神很有色彩的工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我国工人运动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上海机器工会中的优秀工人代表逐渐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我国的工人运动史上,上海机器工会创造了“四个第一”。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群众团体,我国第一个产业工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工会章程,创办了第一份工人刊物《机器工会》。
1923年“二•七”大罢工后,上海机器工会停止活动。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以中国共产党人李立三为委员长的上海总工会成立,成为我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李中在工人运动中表现出色,参与和领导了多次罢工运动,如浦东日华纱厂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以及1925年的“五卅运动”。1927年李中不幸被反动派逮捕,经多方营救后获释。随后,李中回到湖南双峰县从事教育工作,开办“求实学校”,教授新学,培养学生数以千计。1951年李中在赴北京途中,不幸病逝于湖南南县,时年54岁。
1949年“上海机器工会”重建并更名为“上海五金工会”,后改组为“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工会”,1985年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会”,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参与创造世界首台双水内冷发电机等多项行业“第一”,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工业大奖”等国家级荣誉。
责任编辑:杨骁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