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杨伟东
采访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上海格联律师事务所主任杨伟东,从他手边一本常翻的书开始。
书架上琳琅满目,多为法律、航运工具书,但桌上一本书页已微微泛黄的“旧书”格外引人注目。杨伟东拿起这本书介绍说:“如今资讯太多,更需要保持自我判断和准确判断。这本书说的就是如何保有批判性思维。闲暇时、迷惘时,我都会翻一翻。”
这是布朗和基利合著的《走出思维的误区》,杨伟东手边这本是中央编译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出版印制的。数十年来无数次翻阅,杨伟东在其指引下,身处纷繁复杂的资讯世界,始终保持清醒判断,认准目标、坚持奋斗、扛起责任、不断攀登。
始明初心矢志不渝
20世纪90年代中期,杨伟东在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动力装置专业学习。彼时,正值航运和造船业下行周期,国际航运价格持续下跌,国际贸易下滑,海运需求量急剧下降,外国船东纷纷取消了与中国船厂签订的造船合同,中国造船业面临严重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5年年中的一堂课上,一位法学专业的老教授痛心疾首地告诉包括杨伟东在内的学子们,船舶制造行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又涉外,当时国内船舶建造方面的专业律师十分稀缺,“懂法律的不懂外语,既懂外语又懂法律的不懂船舶技术,而工程师也不懂法律运行方式”,在船舶建造、技术交易领域的法律业务一直被英国律师垄断,而英国律师不懂技术且语言沟通不便,导致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国际争议中屡屡受挫。“船舶制造业是国家支柱产业,我们国家急需船舶建造专业律师!真切希望你们中的一些人能走出来,将来为中国船舶制造业保驾护航啊!”老教授恳切地呼吁道。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杨伟东。他感受到了责任,也看到了未来事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他坚持辅修法律专业。1998年7月,杨伟东以船舶动力装置专业和经济法双学位毕业,成绩优异,随即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从事船舶设计工作,其间,他努力学习船舶技术和船舶建造工艺,从实践中积累船舶技术方面的知识。在研究院,他一待就是5年,一直做到了船舶技术负责人,“当时我要和很多造船厂家打交道,这样就能完整地观察自己设计的一艘船是如何制造出厂的”。现如今,杨伟东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摆放着当年曾参与设计的航船模型,“这是我们当年造的外高桥大型散货船,我还参与设计过当时最大的集装箱船、中国第一条技术出口的油轮”。
尽管在船舶设计上已经颇有成就,但杨伟东始终明确将来要在法律领域为中国船舶制造业提供帮助的初心。“船舶领域的法律非常专业,并深受国际惯例和英美法传统影响,仅仅依靠辅修的本科法律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我选择深造,打磨更扎实的法律基础。”2003年9月,杨伟东来到复旦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学位,并从2004年起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2005年10月,杨伟东取得律师执业证,正式开始从事海事海商和船舶建造方面的业务。
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每一个案件成败的关键都在细节。”转做律师后,杨伟东对自己的要求是严谨和细致,“一个优秀的律师,为什么能洞察案件的每一个细节,源于他对案件事实细节反复沙盘演练,早已烂熟于心。” 杨伟东是海事专业律师,得益于上海这样一座港口城市和此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他在海事方面的业务发展得非常快。执业20年,他每年都代表中国造船厂参加船舶建造合同的谈判、在英国伦敦和中国香港参与仲裁,组建国际性律师团队为中国造船业保驾护航。他曾代表浙江某海运公司、福建某船舶建造公司与希腊船东在伦敦进行海事仲裁,标的高达30亿元人民币;代表广州某船厂与英国律师合作办理修船纠纷伦敦海事仲裁案,标的高达1.5亿元人民币。
在专业上不断精进的同时,2009年2月,杨伟东在浦东创设了上海泰瑞洋律师事务所,主攻以船舶制造为主的海事海商领域,成为英国伦敦海事仲裁中享有盛名的中国律师事务所。
船舶领域很多案子都是在英国伦敦仲裁。在这一领域工作数年后,杨伟东发现,2009年之前,英国做海事海商的律所至少有近百家,后来逐渐减少,最后这些律所都成为大所的一个部门。“这一趋势让我不由得思考,我们律所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要么把它关掉,我去其他的大所,要么自己组建一个大所。”杨伟东在2015年发起了以泰瑞洋律所为主体的多家律所合并,创立了汉盛律师事务所。他设计了汉盛所的管理模式和基本制度,并负责和管理汉盛所共5年,将一个60人左右的律所打造成一个全国近千名律师的规模化律师事务所。
2021年,杨伟东在汉盛律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海事海商、涉外业务、知识产权等比较突出的专业律师,重整了上海格联律师事务所,并通过模式创新,向专业化、精品化和国际化规模律所方向打造。格联律师事务所在浦东花木的总所人数突破百人,总所业务近亿元,并在全国开设了近十家分所,全所律师超过400名,成为在海事海商、涉外业务、金融、合规、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规模化精品所。
如今,杨伟东已是全国有名的律师。凭借突出的法律服务业绩及丰富的执业经验,杨伟东在2014年就被选为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协会理事,担任过律师协会纪律委主任等多项重要职务。自2023年开始,他担任浦东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浦东新区法律服务业协会会长等职务。他很早就参与了浦东多项重大战略的工作,为自贸区提供政策研究和比较,为浦东新区政府提供海事和航运方面的咨询意见,连续多届担任自贸区、浦东新区政府和区委法律顾问。同时,他还为浦东新区数十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同时,杨伟东带领律所团队为上海地方金融监管,特别是违法金融整治做了很多工作。自2019年开始,杨伟东及其律师团队在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小贷、金融担保、私募基金、典当等行业的合规检查中,提出了各行业的法律合规基础标准,取得了相关企业的好评。
多年深耕和热心服务,让杨伟东荣获上海市“东方大律师”荣誉称号。
积极建言履职尽责
作为浦东新区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杨伟东履职尽责,为浦东引领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每年浦东新区政协全会期间,杨伟东都会提交数件高质量提案,每年还会通过细致调研和深入思考,撰写多篇社情民意信息,多件(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都得到采纳和采用。特别是他出于专业角度,多年来围绕浦东新区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作用连续提出建言,他感到,在浦东新区现有硬件条件下,国际贸易交易地及航运的起运地、抵达地或者中转地已经无法绕开或者避开浦东。但是,能稳定带来税收、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和其他高附加值服务的是法律上的交易地。为此,杨伟东尤其希望浦东尽快成为国际贸易的法律交易地。此外,多年来,他通过政协渠道,在航运服务、航运保险、船舶融资和外汇管理等方面提出很多建议和意见,积极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作为工作室召集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杨伟东是“浦东律动律政协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律动律”三个字即“在浦东引领区建设大局中以律师为代表的区政协法治工作委员在行动,通过专题协商、建言献策、公益服务等特殊形式与中心大局保持一致、律动前行,共同呵护浦东依法治区的法治建设成果。”三十多名成员中既有兼任全国、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律师协会的政协委员,也有被聘为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上海自贸区法律顾问的政协委员。成立以来,杨伟东带领工作室的委员们围绕如何促进浦东新区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持续改进等议题撰写提案,在各场协商会议和协商议政活动中发出专业声音,同时,他还组织委员们下社区解决老百姓的疑难复杂法律问题。今年,杨伟东带领工作室,通过专门调研和委员座谈,针对目前青年人就业、中小企业发展、小商业活跃及烟火气打造等问题,以工作室名义提交提案。展望未来,杨伟东表示,要持续带领工作室的委员们一起,围绕重要法律法规制定及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等方面开展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活动,助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浦东引领区法治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格联律师事务所位处花木街道,杨伟东也入驻花木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数年来,他通过走访社区,了解到老旧小区停车位少,夜间停车导致小区消防通道阻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他通过提案等渠道,与新区建交委积极协商,在老旧小区集中区域,开放路边停车,建设立体停车库,缓解部分老旧小区夜间停车难的问题。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建言,胸怀民生履职尽责,这是我对自己作为政协委员提出的要求。我也会像自己从事律师工作一样,笃定目标,坚忍不拔,努力前行。”杨伟东说。
责任编辑:谷钦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