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9时,“新韵重庆 长安同行”无人机灯光秀缓缓拉开帷幕,5000架无人机从南岸区南滨路弹子石广场腾空而起,在山城立体夜景的映衬下,演绎了一场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在南滨路观景平台上,不少外地游客边拍视频边赞叹:“太壮观了,比在短视频里看到的还要震撼。”
15分钟的无人机灯光秀,是重庆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如何让重庆的低空经济“飞”得更稳?今年以来,市政协提案委充分结合市政协助力“六区一高地”建设委员履职实践活动部署,牵头组织专题调研组,紧扣重点调研课题“促进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为更好摸清实情,调研组先后深入两江新区、涪陵区、渝北区、梁平区等地实地考察,组织政协委员、行业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全面梳理和分析当前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通过调研了解到,我市发展低空经济具备较强优势,包括基础保障的竞争优势、研发制造的比较优势、应用场景的独特优势等。”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如在基础保障方面,重庆制定《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被中国民航局纳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被中央空管委确定为600米以下空域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批试点城市等,试点示范陆续落地;在研发制造方面,重庆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和全部制造业大类,现有低空制造企业67家,运营及配套服务类企业79家,“研发+高端材料+关键部件+飞行器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在应用场景方面,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多样化应用场景,采取“低空+”方式,可为安全巡检、医疗配送、高空消防等城市治理难题提供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且拥有3200多万人口的消费市场,同时辐射中国西部数亿人口,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把情况摸清,问题才能找得更准。“尽管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在平台搭建、空域改革、产业培育、标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在路径探索、规模壮大、产业培育、基础支撑、安全监管、场景开发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目前整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调研组建议,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前提下,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以空域改革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产业发展为核心、场景应用为牵引,有力促进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
具体而言,调研组建议,坚持统筹联动,构建低空经济“生态圈”,如建立多跨协同管理机制,健全产业法规制度体系,搭建空域运行管理平台,强化低空金融服务支撑。坚持精准突破,抢占低空产业“制高点”,包括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深化产业融合创新,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壮大核心企业等。坚持强基赋能,夯实低空经济“保障网”,如推进地面起降设施建设,推进低空智联网建设,推进飞行测试场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解锁低空应用“新场景”,如拓展货运物流应用场景,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培育低空文旅消费业态,挖掘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积极发展低空交通等。坚持规范有序,筑牢低空飞行“安全线”,如加强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与执法,建立低空飞行器安全认证体系,强化低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等。
“我们将跟踪建言落实情况,组织引导委员持续关注全市低空经济发展,为加快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15分钟的无人机灯光秀,是重庆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如何让重庆的低空经济“飞”得更稳?今年以来,市政协提案委充分结合市政协助力“六区一高地”建设委员履职实践活动部署,牵头组织专题调研组,紧扣重点调研课题“促进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为更好摸清实情,调研组先后深入两江新区、涪陵区、渝北区、梁平区等地实地考察,组织政协委员、行业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全面梳理和分析当前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通过调研了解到,我市发展低空经济具备较强优势,包括基础保障的竞争优势、研发制造的比较优势、应用场景的独特优势等。”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如在基础保障方面,重庆制定《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被中国民航局纳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被中央空管委确定为600米以下空域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批试点城市等,试点示范陆续落地;在研发制造方面,重庆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和全部制造业大类,现有低空制造企业67家,运营及配套服务类企业79家,“研发+高端材料+关键部件+飞行器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在应用场景方面,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多样化应用场景,采取“低空+”方式,可为安全巡检、医疗配送、高空消防等城市治理难题提供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且拥有3200多万人口的消费市场,同时辐射中国西部数亿人口,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把情况摸清,问题才能找得更准。“尽管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在平台搭建、空域改革、产业培育、标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在路径探索、规模壮大、产业培育、基础支撑、安全监管、场景开发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目前整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调研组建议,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前提下,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以空域改革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产业发展为核心、场景应用为牵引,有力促进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
具体而言,调研组建议,坚持统筹联动,构建低空经济“生态圈”,如建立多跨协同管理机制,健全产业法规制度体系,搭建空域运行管理平台,强化低空金融服务支撑。坚持精准突破,抢占低空产业“制高点”,包括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深化产业融合创新,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壮大核心企业等。坚持强基赋能,夯实低空经济“保障网”,如推进地面起降设施建设,推进低空智联网建设,推进飞行测试场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解锁低空应用“新场景”,如拓展货运物流应用场景,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培育低空文旅消费业态,挖掘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积极发展低空交通等。坚持规范有序,筑牢低空飞行“安全线”,如加强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与执法,建立低空飞行器安全认证体系,强化低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等。
“我们将跟踪建言落实情况,组织引导委员持续关注全市低空经济发展,为加快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杨骁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