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政协委员建新功|上海市政协委员孙立行:一段时间没看书,就会有压力
政协联线记者 刘子烨
2025-07-25 11:00  来源:政协联线
孙立行: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孙立行: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在孙立行家的书架上,随手翻开一本书,上面都写满了笔记。
“再好的记性,也不如烂笔头。”孙立行说,他在读书时,只要产生联想,为了不让思想火花稍纵即逝,就会顺手写下来。从高中开始,他就养成了边看书边记笔记的习惯,至今已有数十年了。
自幼爱好文学,考大学选了化学,之后主攻经济学,孙立行换了几次人生赛道,但他好学若饥、求知若渴的个性,始终未变。
自幼遨游“书海”
孙立行的父亲孙全洲是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母亲金冰夏是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生,同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都有手不释卷的习惯。受家庭影响,孙立行自小便喜欢“啃书”。
小时候,孙立行每次吃好晚饭,父亲就会搬出一块小黑板,用粉笔写下一首首唐诗、宋词。孙立行和哥哥坐在小板凳上,一边跟着父母大声朗诵诗词,一边竖起耳朵,听父母讲解。
孙立行一家住在学校分配的宿舍中。在孙立行心中,那是一座承载了他美好童年记忆的“三味书屋”。他记得,父母的书房,一整面墙都是书,堆得比父亲还高,橱柜里和茶几上也全是书。当孙立行走进书房时,“在书海中遨游”的诗意描述,便会在那一刻具象化。
“在周末,别人家都出去逛公园、兜马路了,我爸妈还在书房里学习、备课。”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学到初中,他已经把家里的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翻了个遍。上高中时,他每周都要去福州路,泡半天书店。“时间长了,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书店,无论是外文书店、古籍书店,还是新华书店。”他自豪地说。
高中时,孙立行的语文、化学成绩优秀。当时,社会上的普遍观念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了个人前途,孙立行考取了华东理工大学。当时,对他来说,买书是件奢侈的事,他想了个法子:从图书馆借书,一页页复印,制成“影印版”,供自己长期翻阅。
在大学里,孙立行旁听了几节经济学课程,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89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化工厂,之后去了一家日本化工事务所。当时,日本经济达到顶峰,孙立行想去日本开开眼界。曾在日本任教的孙全洲,也建议儿子出国深造,顺便闯荡一番。
原本孙立行以为,去日本读书很潇洒。他踏上日本国土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是离开了国内的“舒适区”。来回跑办证件、四处找租赁房、生活费不够用……样样都让他焦头烂额。
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囊中羞涩,每个周末,孙立行都要去餐馆打工,他把“啃书本”的劲头,用在点菜、洗碗、擦桌子上。每次上班,他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岗。后来,他当上了餐馆的领班。日本的厨师长说,孙立行改变了他对中国人的看法,原来中国人也很勤快。
在日本,除了就读的学校外,孙立行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日本最大的书店——伊纪国屋书店。他打工赚的钱,除了基本生活开销外,几乎都用来买书、学习。2004年,孙立行获得日本筑波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准备启程回国。此时,他买的书,堆满了小半个屋子。他舍不得弃书,便全部打包,装了几个大行李箱,用船托运回国。
回首赴日勤工俭学的日日夜夜,孙立行感慨地说,去趟日本太值了,既增长了学识,也练就了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本领。“从日本回来后,一遇到挫折,我就会想,这点‘毛毛雨’,跟我在日本的经历比起来,算什么?咬咬牙就扛过去了。”学成归国的孙立行,性格更开朗、更坚毅了。在他看来,工作和生活中,就没过不去的坎、想不开的事。
坚持不断“充电”
孙立行说,他去上海社科院工作,纯属机缘巧合。
他翻《文汇报》时,看到一则上海社科院的招聘启事。他有海外博士学位,符合岗位基本要求,又在SSCI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具备良好的应聘条件。“社科院在‘闹中取静’的淮海路,工作环境好,也很合我胃口。”他说。很快,他成了社科院的一员。
孙立行在社科院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包括资本市场以及金融体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出于工作需要,他主要看四类书:理论性、思想性的书籍,宏观经济类专业书籍,政策性、实务性的书籍,知识性、趣味性的书籍。在读书过程中,他会摘录并收藏重要观点、精辟论述。他会在书的空白处写下各种批注评语,用自己的语言提炼书本内容,他读完一本书后,会写好提要,分类保存,供日后检索。
“我认真看的书,上面写满了字,在二手市场上肯定卖不出去。”他开玩笑说。
在社科院生涯中,孙立行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合作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并三次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
2014年,孙立行加入中国致公党,并先后担任黄浦区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委员。他服务决策咨询的专业特长,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可谓一脉相承。民主党派、市区政协搭建的协商平台,则让他可以借助更多途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
如今,孙立行已获得10多项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优秀成果奖,2次荣获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7次获得致公党市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3次获得黄浦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他的3篇建言,获得市政协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奖。去年,他被授予中国致公党优秀党员荣誉称号。对于上海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孙立行一直很关注,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等议题,他笔耕不辍,持续建言。
常年在社科院、党派、政协“三线”作战,对孙立行而言,腾出半天时间,好好读一本书,已经是件奢侈的事。但他仍会抽出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在地铁上、火车上,孙立行要么闭目养神,要么看手机上的电子书,只为跟上知识更迭的步伐。
    “有一段时间不看书,我就会有压力”——这种本领恐慌的感觉,从孙立行的孩提时代开始,伴随了他五十多年。在采访中,孙立行多次提到,坐在小板凳上,听父母讲解诗词,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时代变了,身份变了,但他求学若渴的精气神从未褪色。
责任编辑:张岩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