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指出“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将扩大内需作为重点任务之首,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扩内需,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贯彻落实扩内需的决策部署,地方有什么好的做法经验,还有什么卡点堵点?3月17日至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高云龙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专题调研组赴江苏开展调研,为4月中旬即将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作准备。调研组一行深入了解各地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上的积极行动和生动实践,在扎实调研中深刻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与强大韧性,在出谋划策中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凝聚信心与力量。
提高认识
推动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
走进江苏耘林生命公寓,头发花白的王奶奶正坐在一楼大厅正中的钢琴前,悠然弹奏。旁边,她的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脚下篮子里还放着刚买的青菜豆腐和牛肉,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
“我们有的是买的房子,有的是租的房子,社区有食堂、休闲娱乐大厅、护理中心和商业配套,住在这里很舒适,也很方便。”20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这个智慧居家养老社区,老人们有滋有味的生活深深感染了大家。
完全市场化运作——这是致力于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打造的生命公寓。在“快乐养老”的核心理念下,老人们在这里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已成为消费新领域的生动注脚。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省在产业基础、经营主体活力、市场规模、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具备高质量高标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从盐城到泰州再到无锡,各地积极策应国家战略,抢抓机遇,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消费促进成效显著,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事实上,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扩内需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有效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的共同选择。
“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全方位扩大内需的认识,只有切实认识到这一重大战略的重要性,才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力量共同推动全方位扩大内需。”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小鹏表示,要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增强抓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抓贯彻落实,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鲁勇在调研之前做了大量准备,进一步“对接”地方实践。他认为,扩内需需要统筹发力、分类施策,“把现有政策落实用好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消费政策与产业、就业、收入分配等领域的规划衔接,通过政府、市场以及行业商协会等多方协调共同引导预期、提振信心。”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构建以消费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调研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前瞻性开展相关政策储备研究,立足我国实际发展阶段和各地资源禀赋,多维研判消费形势,构建相关理论研究和政策体系,系统挖掘消费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畅通渠道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夜幕降临,无锡市清名桥两岸红灯高挂,人流如织。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这里乘船游览、拍照打卡,好不热闹。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属于重要的中国大运河申遗点段,充分呈现了江南水乡的精致美景。”有关方面负责人告诉调研组,这里还是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主舞台所在地,借助春晚长尾效应,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新春庙会、民俗技艺展演、非遗文化体验以及灯光秀、夜间游船等活动,打造了群众喜爱的夜间消费新场景。
繁荣的“夜经济”点亮了城市夜空,也丰富了百姓生活,已成为推动无锡高质量发展的新潜力和新动能。盐城的健康养老和泰州文旅融合,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的多元化消费新场景都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
“消费新场景能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对时下火热的宠物经济、演艺赛事经济等感触颇深,“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变化,可以充分研究这些变化趋势,形成不同类型差别化消费政策,释放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蒋鹏举说。
释放消费需求,除了打造新场景,我国还实施了大力提振消费的系列支持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就是其中之一。在补贴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家电等消费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刚从“生产者”的角度参与调研,对全方位扩大内需有了更深入思考,“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使消费端的增长刺激直接传导带动生产端增长,效果非常显著,建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透明度,同时兼顾短期刺激与长期结构性优化,推动政策向精准施政转变。”
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皆大欢喜”相比,调研组也发现,大规模设备更新由于有一定资金门槛,并且补贴范围优先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因素,部分中小企业或传统产业获得感并不高。
“对于资金规模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可考虑若干同行业企业‘打包’申请‘两新’补贴。”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表示,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补贴政策的参与门槛、补贴流程、对象范围,减少政策落地的中间环节,让好政策惠及更多企业。
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认为,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大幅增加支持“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适当放宽国家补贴条件或者提高地方补贴标准,可考虑将更多市场需求广、更新换代潜力大的产品和领域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立足优势
引领投资通畅循环
投资既能创造当下需求,也能形成未来供给,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在稳增长、调结构、育动能、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向调研组介绍,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机遇,江苏出台了专项债券项目行业分类清单,赋予设区市一定自主权,更好带动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2024年,全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565亿元,有力支撑了重点项目建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易会满认为,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良性循环,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应该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和可复制路径,“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外延和内涵,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从地上转到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同时推动健康、养老等着重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民生项目。”易会满表示。
“咱们研发的创新药价位如何?”“去年的市场销售情况怎么样?”“后续还有什么加大投资的打算?”在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当听到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一年产值超过3个亿,截至目前荃信生物在研发推进和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已投入近20亿元时,委员们纷纷为企业前瞻的产业布局及多元的战略合作点赞。
江苏民营企业占全省经营主体近97%,据统计,2024年江苏全省民间投资占比达66.1%,位居全国第一,点燃企业发展的星星之火,就能汇聚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燎原之势。
要让众多经营主体有投资的动力和信心,调研组认为,从企业预期角度建立健全经济运行和经济数据定期权威发布机制,把握时度效提前释放政策信号,能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更好引导资源要素合理有序配置、有效聚集。
“进一步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快政策落细落实和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完善政策跟踪问效和一致性评估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建议,贯通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体系,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持续丰富服务场景,推动消费升级。
事实上,就在调研启程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随着各项政策持续落地见效,消费这驾“马车”也将跑得更稳更快。
全方位扩大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加快形成促进消费增长的强大合力。在调研中,委员们愈加相信,通过政策支持、消费挖潜、投资增效,定能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实际效果,让经济“稳”的基础更实、“进”的动能更强。
近年来,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指出“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将扩大内需作为重点任务之首,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扩内需,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贯彻落实扩内需的决策部署,地方有什么好的做法经验,还有什么卡点堵点?3月17日至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高云龙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专题调研组赴江苏开展调研,为4月中旬即将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作准备。调研组一行深入了解各地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上的积极行动和生动实践,在扎实调研中深刻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与强大韧性,在出谋划策中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凝聚信心与力量。
提高认识
推动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
走进江苏耘林生命公寓,头发花白的王奶奶正坐在一楼大厅正中的钢琴前,悠然弹奏。旁边,她的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脚下篮子里还放着刚买的青菜豆腐和牛肉,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
“我们有的是买的房子,有的是租的房子,社区有食堂、休闲娱乐大厅、护理中心和商业配套,住在这里很舒适,也很方便。”20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这个智慧居家养老社区,老人们有滋有味的生活深深感染了大家。
完全市场化运作——这是致力于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打造的生命公寓。在“快乐养老”的核心理念下,老人们在这里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已成为消费新领域的生动注脚。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省在产业基础、经营主体活力、市场规模、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具备高质量高标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从盐城到泰州再到无锡,各地积极策应国家战略,抢抓机遇,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消费促进成效显著,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事实上,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扩内需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有效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的共同选择。
“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全方位扩大内需的认识,只有切实认识到这一重大战略的重要性,才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力量共同推动全方位扩大内需。”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小鹏表示,要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增强抓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抓贯彻落实,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鲁勇在调研之前做了大量准备,进一步“对接”地方实践。他认为,扩内需需要统筹发力、分类施策,“把现有政策落实用好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消费政策与产业、就业、收入分配等领域的规划衔接,通过政府、市场以及行业商协会等多方协调共同引导预期、提振信心。”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构建以消费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调研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前瞻性开展相关政策储备研究,立足我国实际发展阶段和各地资源禀赋,多维研判消费形势,构建相关理论研究和政策体系,系统挖掘消费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畅通渠道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夜幕降临,无锡市清名桥两岸红灯高挂,人流如织。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这里乘船游览、拍照打卡,好不热闹。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属于重要的中国大运河申遗点段,充分呈现了江南水乡的精致美景。”有关方面负责人告诉调研组,这里还是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主舞台所在地,借助春晚长尾效应,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新春庙会、民俗技艺展演、非遗文化体验以及灯光秀、夜间游船等活动,打造了群众喜爱的夜间消费新场景。
繁荣的“夜经济”点亮了城市夜空,也丰富了百姓生活,已成为推动无锡高质量发展的新潜力和新动能。盐城的健康养老和泰州文旅融合,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的多元化消费新场景都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
“消费新场景能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对时下火热的宠物经济、演艺赛事经济等感触颇深,“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变化,可以充分研究这些变化趋势,形成不同类型差别化消费政策,释放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蒋鹏举说。
释放消费需求,除了打造新场景,我国还实施了大力提振消费的系列支持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就是其中之一。在补贴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家电等消费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刚从“生产者”的角度参与调研,对全方位扩大内需有了更深入思考,“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使消费端的增长刺激直接传导带动生产端增长,效果非常显著,建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透明度,同时兼顾短期刺激与长期结构性优化,推动政策向精准施政转变。”
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皆大欢喜”相比,调研组也发现,大规模设备更新由于有一定资金门槛,并且补贴范围优先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因素,部分中小企业或传统产业获得感并不高。
“对于资金规模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可考虑若干同行业企业‘打包’申请‘两新’补贴。”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表示,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补贴政策的参与门槛、补贴流程、对象范围,减少政策落地的中间环节,让好政策惠及更多企业。
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认为,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大幅增加支持“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适当放宽国家补贴条件或者提高地方补贴标准,可考虑将更多市场需求广、更新换代潜力大的产品和领域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立足优势
引领投资通畅循环
投资既能创造当下需求,也能形成未来供给,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在稳增长、调结构、育动能、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向调研组介绍,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机遇,江苏出台了专项债券项目行业分类清单,赋予设区市一定自主权,更好带动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2024年,全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565亿元,有力支撑了重点项目建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易会满认为,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良性循环,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应该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和可复制路径,“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外延和内涵,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从地上转到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同时推动健康、养老等着重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民生项目。”易会满表示。
“咱们研发的创新药价位如何?”“去年的市场销售情况怎么样?”“后续还有什么加大投资的打算?”在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当听到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一年产值超过3个亿,截至目前荃信生物在研发推进和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已投入近20亿元时,委员们纷纷为企业前瞻的产业布局及多元的战略合作点赞。
江苏民营企业占全省经营主体近97%,据统计,2024年江苏全省民间投资占比达66.1%,位居全国第一,点燃企业发展的星星之火,就能汇聚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燎原之势。
要让众多经营主体有投资的动力和信心,调研组认为,从企业预期角度建立健全经济运行和经济数据定期权威发布机制,把握时度效提前释放政策信号,能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更好引导资源要素合理有序配置、有效聚集。
“进一步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快政策落细落实和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完善政策跟踪问效和一致性评估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建议,贯通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体系,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持续丰富服务场景,推动消费升级。
事实上,就在调研启程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随着各项政策持续落地见效,消费这驾“马车”也将跑得更稳更快。
全方位扩大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加快形成促进消费增长的强大合力。在调研中,委员们愈加相信,通过政策支持、消费挖潜、投资增效,定能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实际效果,让经济“稳”的基础更实、“进”的动能更强。
责任编辑:丁元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