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案例|让“人与动物互利共生”,长宁区政协倾情助力城市生境花园建设
政协联线记者 张岩 刘子烨
2025-04-02 17:30  来源:政协联线
“生境花园”,即具有生境功能的花园。它既有普通花园的观赏休闲功能,又能依托丰富的本地植物群落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在生境花园,人和动物互不惊扰,各取所需、互利共生。
建设生境花园既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区发展趋势,又契合当下居民的实际利益。2019年起,长宁区探索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高度复合利用,着力打造城市生境花园。由于理念超前,一开始,并非所有人都支持。于是,居民动员、社会参与、多元利益协调、多方力量整合……在市、区政协的支持下,长宁各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引导各界人士深度参与生境花园建设,从不同维度提出建议,在各个层面凝聚共识。从建设前的规划设计,到建设中的差错纠偏,再到落成后的运转维护,生境花园建设各阶段、环节,都活跃着政协委员、社区群众、基层工作者、专业人士的身影。目前,长宁已建成27座生境花园。3月18日调研虹旭生境花园

3月18日调研虹旭生境花园

化解“居民和动物产生摩擦”的担忧
长宁区新泾镇水网密布,这几年,在河道流经的居民区里,越多越多的“闲置空间”正在变成动物游弋嬉戏、植物自由生长的生境花园。目前,新泾已建成5座生境花园,越来越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亲近自然。
但在几年前并非所有人都“买账”。“得知小区要建生境花园,对这种追求野趣的设计理念,不少居民一开始并不接受。”新泾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工作站召集人范朱凤说,让居民认可生境花园,关键要提升居民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度,这需要耐心做好居民工作。工作站联系各居民区,组织政协委员参与生境花园项目的设计和宣讲,发挥委员能协商、会协商、善协商的特长,就生境花园“怎么建”与居民沟通,收效不错。
2021年,新泾镇绿八居民区的乐颐生境花园开建。在绿八党总支举办的基层协商会上,有居民表达了“和野生动物产生摩擦”的担忧。花园建好后,会不会吸引很多小动物(比如貉)进小区安家落户?这类动物会不会攻击人和宠物?会不会传播疾病?政协委员当场解疑:生境花园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征,有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完全不让野生动物踏足,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只要操作正确,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并不难,只需合理投喂食物、保持适当距离即可。
经过科普,居民的疑虑慢慢消除了。2021年8月,乐颐生境花园开园,很快成为小动物的乐园。平时,鸟儿会从灌木丛、小河边飞出。深夜时分,小刺猬、小松鼠会悄悄前来觅食。由于事先参考了委员的建议,花园设置了物理隔离,实行定时开放,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和动物的互相惊扰与伤害。2024年6月17日协商会

2024年6月17日协商会

2024年6月7日,在新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和长宁区政协联合举办协商活动,为建设生境花园献智慧、聚共识。市政协常委、环境资源界副召集人杨文悦阐释了生境花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扩大了绿地面积、丰富了城市生态景观,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市政协环境资源界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点负责人沈帅给出了“让更多人认同生境花园”的对策:设计“沉浸式”的科普活动、研学项目,让公众理解、认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激发他们建设生境花园的主动性。参加协商活动的除了政协委员,还有职能部门负责人、业内人士、基层干部、界别群众。委员的观点受到认同,并当场收到了“扩大科普教育覆盖面”的反馈。
在政协的倾力推动下,生境花园的价值越来越被发现、认可。对生境花园“怎么建”,各方形成了一项项共识,一个个社区“边角料”空间摇身一变,成为居民共享的生态空间。建设花园的过程中,不少社区协商民主氛围也变得更浓了。
建立不依赖于“能人”的运维体系
生境花园建成后,园中一草一木需要悉心照料,植物要按季更换、池塘要清理淤泥……对生境花园的后续运维,政协委员同样高度关注、一路跟踪。
2023年,长宁区政协组织委员赴各街镇调研,就生境花园后续运维一探究竟。委员们发现,许多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来访者络绎不绝,也有一些花园后续运维没上跟上,花园中树木生长过于茂盛,池塘中出现外来入侵植物。
访问社区工作人员后委员们发现,生境花园运维短板在于缺乏长效常态机制。生境花园的建设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生境共建伙伴联盟”实施,但后续运维则未明确牵头部门和专门负责人。花园建设经费通常是靠财政支撑,运维经费则缺乏专项保障。
如此一来,在实际操作中,建有生境花园的小区,往往成为后续运维的主体。
“为了抵消花园的运维成本,各小区只能自力更生。”长宁区政协委员诸骥平说,部分居民区书记可以通过人脉找到社会资源,通过和第三方合作获得持续的经费支持,让花园常绿常新。然而,如果居民区“当家人”缺乏这样的资源,就会面临经费不足的困境。
此外,居民区党总支还会发动干部、居民参与日常维护。在绿八居民区,“F4”护绿队的4位居民就自掏腰包,筹集了上万元经费用于花园新一年草本植物播种。
“后续运维不能只靠‘能人’‘达人’‘热心人’。”范朱凤坦言,生境花园做得好的社区,往往善于整合外部资源、动员居民群众,但这种模式是否可行取决于居民区“当家人”的个人能力,难以大规模推广。需要通过制度引导,在更高层面上更多为花园“输血”。
在“十四五”期间,长宁区计划建成至少30个生境花园。委员在居民区调研时,一些社区干部提出,随着生境花园的数量增加,空间类型日趋多样,希望相关部门出台行业指导标准、提供专项资金,用于花园的后续运维。
除了依靠财政投入,生境花园的可持续运转还可以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生境花园的建设要通过协调地方政府、街道、居委会、企业公益组织和学校各方,共同探索长效运维机制,保障日常维护。”在2024年6月举行的一场市区政协协商活动中,杨文悦说。当天,围绕优化生境花园的运维管理,各方展开头脑风暴。一个月后,新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提交一份建言,建议设立生境花园专项公益基金,通过企业定向捐赠、举办商业活动等方式扩大运维资金池;政府做好托底和引导,加大维护资金投入;发挥周边共建单位、企业和公益组织作用,提升维护资金的筹集能力。
今年,围绕长宁区委重点调研课题“优化生境花园运营管理、构建长宁特色‘生境+’体系”,长宁区政协联合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开展课题调研和协商活动,剖析生境花园在管理机制、运营资金方面的瓶颈问题,为生境花园的可持续运维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助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助推美丽城市建设。
“我们在不断探索生境花园可持续运维的实践办法。”长宁区政协常委、人资环境委主任贾庆锋说。一些居民区曾携手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合作举办义卖活动,将部分款项纳入社区基金会,用于生境花园的运维,实现了对生境花园的反哺。接下来,对于政府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吸纳更多社会资源赋能生境花园,需要好好探索。
打理生境花园需要热情更需要专业
生境花园是具有生物栖息环境功能的花园,养护上需要比普通花园更专业。2024年9月27日虹旭生境花园协商活动

2024年9月27日虹旭生境花园协商活动

2024年9月,接连两个台风登陆上海,上海首个生境花园——虹旭生境花园中的一棵桑树倒下。几天后,围绕“怎么救桑树”,仙霞新村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携手市政协环境资源界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联系点,召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园艺工匠、居民共同探讨。
有与会人员提出,台风是自然现象,应遵循自然规律,让桑树保持倒伏状态,同时做好加固工作。也有与会人员从技术手段和艺术观感角度,阐释了扶正桑树的可能性。还有人基于生境区保护的角度,阐释了救助桑树的必要性:桑树的树冠是防止池塘富营养化的荫蔽,桑果是鸟类的食物来源,树干是松鼠活动的通道。
10月,被修复的桑树以“卧”的姿态留在花园里,继续生长,与人相伴。
“生境花园不同于普通花园,在养护上需要更专业的力量介入。”范朱凤说,生境花园中的物种丰富程度、入侵植物状况,对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人来说很难判断和识别,哪怕是一些物业外包的养护机构,也未必清楚。
许多生境花园的养护都依靠居民区的志愿者团队。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介绍,乐颐生境花园竣工后,居民区的养护团队成员每周都会来花园服务,在高温天要浇水抗旱,在台风天要注意防涝防倒伏,既要保证小动物的生存,也要盯牢虫害和植物病。
“打理生境花园,需要志愿者的热情,更需要专业人士指导。”诸骥平表示,他们在各街镇调研时发现,生境花园维护得好的小区都和专家建立了结对合作关系;反之,维护得一般的小区,这一块基本是空白。在新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的协商活动中,他反复强调,要对生境花园进行科学有效的定期养护,受到各方认同。
今年3月以来,围绕优化生境花园运营管理,长宁区政协联合市政协人资环建委赴各街道开展课题调研,并围绕吸纳专业力量、建强维护队伍、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专业的事,应该让专业的人多参与。”贾庆锋说,今年区政协的课题调研将广泛邀请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参与,立足不同维度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产出更具有实操性的“金点子”。3月14日调研座谈

3月14日调研座谈

委员点评
长宁区政协委员 贾庆锋

随着生境花园建设的全面推进,各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在市区政协指导支持下,通过“站与站”联动、“站委点”联动、“站室点”联动,在花园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组织开展一系列联合协商建言活动,引导、组织委员和界别群众深度参与其中,将协商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为打造生境花园进一步汇聚了力量、凝聚了共识,助力这项工程提速增效。
 
责任编辑:张杏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