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涛在座谈会上发言 张昊 摄
“今年以来,金融政策有力支撑科技创新,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3月20日,在市政协召开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王海涛作为委员代表发言,讲述了他在2024年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方面的经验做法。在今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人大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宣布,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以下简称“再贷款”)政策,包括“进一步扩大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五千亿扩大到八千亿至10000亿”“强化对银行的政策激励”“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政策所涉及的优化内容契合广大科技型企业的期待,并与王海涛在2024年提交的《建议央行提高科技金融相关政策的衔接性与适配性》社情民意信息中的建议基本一致,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社情民意‘落地有声’是对政协委员最好的答复。”
2024年4月,为支持科技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五千亿元,期限1年。王海涛作为上海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的负责人,对于科技金融和数据应用有特殊的职业敏感,央行文件发布后,他提出了需要完善的内容。在总量上,经过调研分析发现五千亿的额度明显不足,难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在范围上,纳入支持名单的银行较少,不利于形成更多合力。在结构上,分析了3000多户科技型企业总量超一千亿的贷款,其中1年期以上的贷款比例合计超过四成。王海涛认为,此次央行再贷款期限为1年,虽有展期的可能性,但会受到诸多条件限制。
为此,王海涛提交了《建议央行提高科技金融相关政策的衔接性与适配性》的社情民意信息,提出“适当扩大适用银行”“提升再贷款增量规模”“提高期限适配性”等建议,并于2024年8月由市政协采用并报送全国政协,今年3月6日,社情民意信息在全国两会期间取得进展。
王海涛表示,后续将继续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政策实施效果,继续提出有质量的建议,把所学、所思、所会转化成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推动政府政策的完善和社会治理的提升。
责任编辑:丁元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