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 剪辑:张雷(00:51)

调研虹桥品汇
3月11日,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率“推动虹桥商务区贸易新平台建设”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在虹桥商务区内详细了解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及资源要素流动促进情况。去年9月29日,市商务委等印发《关于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若干措施》(“虹桥33条”),为商务区建设擘画施工图。坚持“党委工作部署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市政协当即启动联动机制,于去年10月开始,先期分赴长宁、闵行、嘉定、青浦四区政协开展专题调研,联系相关委员和专家参与其中。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各区政协委员及相关专家学者,在联动机制的运行保障下,得以迅速整合,凝聚起了助力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提质升级的广泛合力。
今年2月20日,市委书记陈吉宁、市长龚正前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调研核心区域规划完善和功能提升,强调了“全力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的新要求。

调研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
在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和虹桥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委员们看到,“开放式”服务窗口、“一站式”信息咨询、“国际化”专业服务、“全过程”项目投资、“一体化”风险防范,尤其是坐落其中的大虹桥全球投资并购在线项目库,即将迎来接入“Deepseek”、扩容数据库、组建“海外+国内”双团队的全面升级。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心,正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注入源源不断的全新动能。在去年底进行的先期调研中,不少中心企业代表就曾在市政协举行的座谈会上反映,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常因为“人生地不熟”,遭遇重重困境。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旭波坦言,浙江金华的课题组来虹桥调研时曾表示,希望虹桥商务区能去义乌市设点,为当地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助力。
放眼长三角,服务长三角,打造产业链出海矩阵,形成长三角出海信息发布体系……“走出去”先行区建设仍有待挖掘潜力。“还要跑一跑。”受邀参会的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阮青希望课题组实地走访苏浙两省,进一步梳理两地企业出海诉求,为商务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找到精准路径。
“从我们公司下到地下层,步行10分钟就能走到火车站。”在商务区高端专业服务业代表企业毕马威KAMPUS,委员们认真听着负责人的热情介绍。商务区有效连接上海对外开放优势与长三角的产业资源,助力其服务企业“出海”与“引进来”的双向需求,提供了许多红利。
在2021年就将上海总部迁往虹桥的晶科能源,委员们了解到,作为全球光伏组件龙头,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出货量名列前茅,并计划通过虹桥的国际资源网络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虹桥品汇是委员调研的最后一站,据了解,为进一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有效提升平台能级,虹桥品汇有望推出全新的工业品首发平台。
市政协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于秀芬参加调研。
本文图片均由黄铮 摄
责任编辑:张希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