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钩沉|于洋同志的两个故事
汪东林/人民政协报
2025-03-12 07:56 
于洋(右)与本文作者合影

于洋(右)与本文作者合影

惊闻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于洋同志因病逝世,内心十分沉痛。我想讲两个与我有关的小故事,当作与他相识相交岁月的缅怀。
我有若干张与于洋同框的照片,但平板电脑里储藏的只有一张,就以一代之罢。自1993年至2003年,我与于洋同志同为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在赴外地视察工作时两次同在一个团:一次赴浙江,一次赴湖南。
第一个小故事,发生在赴浙江视察时,浙江奉化溪口蒋经国小洋房的阳台上(配图照片)。那天先下毛毛雨,后来停了,但雾很大。委员们视察参观,都是三五成群的。进了洋房,登上阳台,舞蹈家赵青(赵丹之女)说:“这位置太好了,临溪流,背景是青山,应该留个影。”随团记者说,可以,但效果不会太好,只可留个纪念。于是我先和赵青照了一张,再和于洋照了一张。
照完后于洋问我:“你是浙江人吧?国民党的大头头蒋介石父子老家在浙江,所以浙江籍的国民党大官多,将军多,不过你没有赶上时候。”我答:“是的,如果我岁数赶上你(于洋比我大7岁),还没准进了军统当特务呢!”
此话什么意思?于洋让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是浙西山沟沟里的江山县,几个国民党军统大头目都出在这个县,其代表人物俗称“三毛一戴”,我觉得应改为“一戴三毛”,即:戴笠、毛人凤、毛森、毛万里……家乡不少比我大十岁八岁的中学生,都被他们招进军统当特务了……
“哇!”于洋做了一个伸舌头的吃惊状,接着说:“我刚参加革命工作时(他是离休干部),第一个工作岗位就是哈尔滨公安局刑警队,我还跟着老同志抓捕过不少军统特务呢!是不是你们老家的人,我就不知道了。”
第二个小故事,发生在一次去湖南视察时:视察团从北京到达长沙的当晚,委员们在驻地湖南宾馆住下,在后半夜呼呼入睡之后,有窃贼自窗户爬进、从房间门出去,把于洋房间里的一个新行李箱盗走了,是与于洋同房间的王世光委员(时任中央歌剧舞剧院的院长)的行李箱。于洋的行李箱比较旧,没入盗贼的眼。
此事立即在委员中传开。次日早餐,我和吴祖光与于洋同桌,我将此事告知吴老(我从20世纪60年代初进政协机关时就认识他)。早餐结束,吴老把于洋叫住,对他说:“这是内外勾结的案子。问题在于你一身牛仔服,像有钱人,因此专门进你们的房间,偷最时尚的行李箱。你们信不信?”我没有回答。于洋则接过话头说:“吴老的分析,有点道理呢。”
几天后即破案,还真的是宾馆内鬼作案。罪犯归案后,行李箱物归原主——王委员。案件是否与于洋看起来像有钱人相关,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岁月无情,于洋同志以94岁的高龄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机敏智慧,成就卓越,没有架子,十分健谈,有很强的亲和力,祈祷他一路走好……
(本文作者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政协报社原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巡视员。)
责任编辑:张杏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