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革党员刘建敏
“每个人都会老去,老年人更需要关怀与帮助,相信我从事的工作能够为更多有需要的老人营造一片宁静、祥和、温馨的养老幸福港湾。”民革党员、上海毅韬护理院总经理刘建敏如是说。
征程十年风正劲
“一老一小”两个群体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能够长期从事养老事业的人有着大爱、情怀和强大的责任感。刘建敏在这一行业深耕了十多年,既有实务经验,也不断提高着理论政策水平。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成功。
刘建敏参与到养老事业的2013年,正值国家、地方层面出台系列法规和配套政策的“养老元年”。相比市区小型的以养为主的养老院模式,他察觉到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更为迫切,准入门槛也更高。“医养结合是大趋势,分级诊疗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医疗服务模式,我们旨在打造集优质医疗、专业护理、生活照护为一体的机构。”刘建敏的努力方向逐渐从传统养老,转向医养康护全面发展。
对护理院名称中的 “毅韬”二字,刘建敏是这样解释的:“毅”为“毅力、恒心”,“韬”为“文韬武略”,因为康养事业是一项长期事业,既要有坚定勇毅、大爱无疆之心,也要有掌控全局、文韬武略之才。回顾上海毅韬护理院从无到有的经历,刘建敏觉得,路虽远,行之将至,国家、地方政府对养老行业的持续关注、规范指导、政策支持是他坚持下来和坚定走下去的信心与力量源泉。
播撒大爱满人间
自2017年加入民革组织,到支部委员,再到如今担任民革长宁区委老年委主任,刘建敏说自己唯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他说,将进一步推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打造一个医养结合的幸福港湾。
刘建敏积极策划并参与各类老年及社会服务的公益活动,将本职专长融入长宁民革敬老爱老的传统。连续多年参与长宁民革区委组织的重阳节敬老活动,并结合主题,为老党员同志普及冬季养生及健康管理常识。通过敬老主题活动,不仅让老同志们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也让更多青年党员和联系人士走进和了解民革组织。热爱党派工作的刘建敏,也收获了不少荣誉,他曾先后4次获评民革长宁区委年度党务工作先进个人和民革工作先进个人。
刘建敏致力于长护险政策的普及落实。如果说街道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居委会就是更直接联系老人的窗口。刘建敏认为,养老事业不是高大上的门面活,而是真切服务每个老年朋友的“里子工程”。他积极参与的政策普及活动就是深入社区,面对面地让老年人感受到温度。他的足迹遍及长宁区的各街镇,如虹康居委会组织的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新泾镇街道举办的同心讲坛专题讲座、新泾镇双流党总支组织开展的志愿者便民服务,他会耐心细致专业认真地向每一位老人介绍长护险知识、解读养老政策等,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刘建敏倾力推进“名医下社区”。他从2020年担任民革长宁区委一支部委员并分管老年与社会服务工作。为了更好承担起一名民主党派成员的社会责任,刘建敏策划了“名医下社区”活动。如今,这项活动已开展了数年,多位民革党员医生、联系人士积极参加,带着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居民提供志愿医疗服务,既增进了民革组织与社区的交流,也提升了党派的社会影响力。
履职为民显担当
“民革老党员中有不少值得我学习的榜样,他们身上对党派事业的热忱、对社会事务的关心、对青年党员的爱护,激励和鼓舞我奋进前行。”刘建敏明白,党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薪火相传的事业,他自己就是在每一次民革区委活动、支部活动中,在优秀民革党员的以老带新、言传身教下不断成长起来的。
刘建敏力求将本职岗位、党派工作、社会公益“三驾齐驱”。他善于捕捉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产业发展堵点、民生领域面临的瓶颈问题,也始终记得自己的民革党员身份。他边看边想、边做边写,近年来向民革市委报送各类社情民意信息十余篇。他还积极响应并向民革市委报送市两会建言素材,其中“关于推动养老服务管理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若干建议”被采用作为代表书面意见提交2022年市人大会议,“关于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工作的建议”被采用作为委员个人提案提交2023年市政协会议。
用心守护最美夕阳红、合力护航红霞满天,刘建敏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谷钦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