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民革党员吴巍:乐此不疲的候鸟“守望者”
陈清源/政协联线
2025-02-08 10:57  来源:政协联线
民革党员吴巍

民革党员吴巍

冬日时节的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波浩渺、芦苇摇曳。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越冬候鸟栖息地和停歇地,这里又迎来候鸟过境的高峰期。当近百万只次候鸟迁徙南移“如约”途经东滩,有一群守护者们却在此准备和等候了又一年。民革党员、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吴巍,便是其中一员。今年,吴巍迎来了自己在东滩为迁徙鸟群“迎来送往”的第十六个冬季。
一条往返不倦的路
“简单来说,我的工作分为户外和室内两个部分:首先是在户外开展的各类田野工作,包括鸻鹬类环志、水鸟同步监测、繁殖水鸟监测、管理工作成效监测等,随后对户外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相关的报告、建议、计划等,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和决策参考。”吴巍用简洁的语言清晰地将日常工作划分为两个部分,但其中每一项工作背后的辛苦付出和繁复流程却无法一言以蔽之。
春秋之际,每日6点左右,吴巍和团队工作人员就要向着东滩湿地的野外工作站行驶,在这里开展环志工作。作为一种科学管理鸟类的方法,环志工作需要选取、捕捉鸟类,登记它们的生物学数据、捕捉时间地点等,并为它们佩戴刻有编码、简单信息的金属或塑料环。佩戴了环志的鸟儿被放归自然后,通过在地方被再次捕捉或发现,可以对其迁徙路线、生存状况、寿命等信息进行收集和研究,这对于鸟类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卫星追踪设备的小型化、成熟化和国产化,卫星跟踪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吴巍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与复旦大学马志军教授团队合作,2016年开始结合常规环志开展卫星跟踪监测。结合多年来对东滩来往鸟类的观察了解,选取了一种大型鸻鹬类水鸟——中杓鹬作为开展卫星跟踪监测的对象,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卫星追踪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研究,2022年,合作团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鸟类研究在此方面的空白。
在繁殖鸟到访的季节,为了更好地做好监测和保护工作,吴巍和团队配合鸟儿们的作息时间,常常凌晨4点就踏上了前往滩涂深处的路程。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吴巍日月兼程、风雨无阻,开展着各类田野工作。
饱含深情的期待与担当
“很难相信这样一只鸟,可以克服如此多的困难,征服如此长的距离。”为鸟儿做环志收集信息时,吴巍感叹于握在手中的小小生命体所蕴含的无限力量。与鸟类接触的时间愈久,吴巍对于它们的感情愈加深沉,他感到“对南来北往的鸟负有一定的责任,不能辜负这些鸟儿每年的如期到访”。
2013年9月,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治理及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开工,吴巍成为项目指挥部工程部的一员。项目实施阶段,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和保护区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下,吴巍策划组织开展了2013、2014、2016年三次国际专家研讨活动,并作为保护区的技术负责人参会,积极与国内外专家的沟通交流,为保护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科学性基础。为期5年的工程建设,对保护区范围内的入侵互花米草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清除,营建了较大面积的鸟类栖息地。2018年竣工后,得到优化的保护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栖息驻留。
但很快,吴巍又发现了新问题:原有的常规水鸟监测已不能很好地反映新增繁殖水鸟的状况。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以及保护区的支持下,吴巍团队联合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的专家开展了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繁殖水鸟的实验性调查,并以调查数据为支撑,编制了保护区2021—2025年生境管理监测规划和2020年、2021年度的保护区生境管理工作计划。从迁徙水鸟保护的生态要求出发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推进了保护区生境的科学管理。
“2017年到现在,崇明东滩所能记录到的鸟类数量,应该已经翻番了。”在谈及保护区变化时,吴巍满心欢喜。目前,保护区已记录到的鸟类有36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的受胁鸟类22种,超过迁飞区种群数量1%的鸟类种类有12种。每年有近几十万只水鸟飞经此处,东滩湿地的含金量在持续上升……
演绎热爱与坚守的进行时
谈及从事这份职业的缘起,吴巍说:“小时候起,我对于自然和动物便抱有天然的好感和兴趣。本科学习期间,我选修了《保护生物学》课程,这门课程彻底激发了我的专业兴趣。因此,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师从这门课程的主讲老师——王小明教授,在动物生态学专业继续深耕细研。”2008年,吴巍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回到家乡崇明。
“工作后接触到迁徙候鸟,是这些鸟儿的美丽和神奇,以及候鸟迁徙这一自然界的壮丽行为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很荣幸能加入对这些神奇动物的保护行列中。”
或许最初是由于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专业研究的兴趣,共同驱使吴巍走向候鸟“守望者”这一角色。然而在保护区鸟类的监测、环志、栖息地管理等一项项具体细致的工作中,吴巍的热爱、兴趣有了明确的释放口,同时,这份工作也不断回馈和“供养”着他的热爱与坚守。
在每一天每一项工作中,原本的意趣之好,承载着责任与担当,往“滩涂”更深处“驶去”,也让吴巍对东滩湿地和候鸟们匠心守望,永无止境。“还是在不断地碰到新问题,所以还需要监测和研究,还需要继续进行下去,才能把这片湿地管理得更好”……
责任编辑:谷钦慧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