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新篇章,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政协联线记者 刘子烨 刘毅 林海
2025-01-15 23:20  来源:政协联线
阅读提示
1月15日下午,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草案报告、预算草案报告。委员们说,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客观全面,问题分析精准到位,对2025年工作的谋划思路清楚,是一份求真务实的好报告。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委员们表示,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勇于开拓、真抓实干,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委员们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五次、六次全会部署,聚焦“五个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建设,建诤言、谋良策,聚合力、添助力,彰显委员担当作为,助力上海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新篇章。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注重政策措施协同联动,保持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下更大力气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度
孙立行(社科界):近年来,伴随从中央到地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持续颁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上海民企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接下来,上海应进一步完善促进民企发展壮大的服务体系,打造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新高地。
张润斌(工商联):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设政策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平台,整合多部门惠企政策与本地企业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自动向企业推送最新政策及操作说明,使惠企政策应享尽享,持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卢慧文(教育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的负担,增加无需前置条件的、普惠的政策,并做好有力有效的宣传。
赵丽佳(工商联):在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破除隐性壁垒,降低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秉承开放包容的态度,支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开展投资。
白江(民革):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建立适应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贷款产品体系。
许世坛(经济界):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精准把握发展中的问题与机遇,着力扩大内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章伟民(九三学社):高效的文旅商体展联动,能有效助力提升上海会展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带动文化、旅游、商务、体育等相关产业的协同繁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杨阿国(特邀):在我国积极拉动新消费、促进“双循环”的背景下,鼓励有资质的企业参与上海免税经济建设,引导海外消费回流,扩大潜在消费需求。
陈永亮(民革):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具备坚实的科技基础与庞大的消费市场。将科创产业与消费深度融合,构建科创型消费场景,不仅能全方位提升消费品质,更能充分激发消费潜力,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田颖杰(经济界):伴随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品质化,要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和优化供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齐轩霆(侨联):人民广场是上海独一无二的地理中心,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值得充分利用其独特优势,开拓其中心空间潜力,为上海商业、消费娱乐和市民生活奉献价值。
叶永明(医卫界):优化消费券的发放模式和使用范围,确保更多消费者能够受益。
宋宝儒(社科界):上海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进一步提升上海入境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上海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王兴全(社科界):整合和推广由企业、活动、商业、文旅、氛围构成的五位一体的二次元品牌体系,不断丰富“魔都”的文化产业形式创新,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展示独具上海魅力的、健康蓬勃的二次元城市品牌。
周武忠(民革):崇明在推进生态岛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农业、旅游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形态,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坚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意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强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整体效应、平台效应、放大效应和辐射效应,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林先燎(工商联):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为了确保临港新片区能够持续稳健发展,需要进一步延续并优化现有政策,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李民桥(特邀):进一步加强相关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银行业务、加强股权投资基金建设,不断拓宽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
沈伯明(民革):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共治共为的多项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农业发展领域,三地都建有一定引领性的农业产业园区,由于一体化发展机制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区域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建议建立三地农业园区协同高质量发展机制。
赵允(九三学社):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应加速构建数据驱动的信用评估体系,以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寿伟光(经济界):加快上海国际绿色航运中心建设,需要围绕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国际化的绿色燃料服务体系和平台机制。
陈春兰(无党派):通过强化平台与机制建设、深化产能与市场对接、加大电商能力帮扶、优化物流与金融保障等举措,解决当前上海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升上海在丝路电商领域的影响力与引领作用,促进全球经济协同发展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
童继生(经济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欧班列不仅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经济联系,其班列跨境电商业务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桥梁。上海虽然拥有国际一流的港口和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以及明显的口岸和贸易优势,但在过境和跨境电商班列的发展上相对滞后,需要尽快调整,进一步为航运中心发展贡献力量。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加快塑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王云峰(特邀):进一步优化政策,构建创新金融生态,更好地发挥上海金融中心的作用,助力科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沈翊(民革):随着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维修服务作为其重要支撑环节,对于保障产业链稳定、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方奇钟(科技界):打造先导产业上海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携手共进,共同担当,补短板、锻长板,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产业变革浪潮中,让上海先导产业屹立潮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领航。
李琛浩(科技界):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离不开政府规范引导和企业自主作为。
钱仲焱(侨联):把握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营造低空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谢国群(医卫界):打破数据的流动性僵局,激活大模型产业智能发展。
王俊(经济界):在优化审批、空间建设、场景拓展、产业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将本市超大城市综合优势转化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胜势”。
方建安(教育界):上海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同时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韩泽广(农工党):上海应主动发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叠加优势,牵头搭建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形成大成果,打造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和核心优势。
戴敏敏(经济界):多策并举,构建由“算法、算力、语料、大模型、应用场景”组成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陈冰峡(科技界):加快发展上海的新质生产力,就要重视并全力推动工业数字孪生在上海工业体系当中的应用,通过工业数字化推动创新,从而夯实上海新质生产力的工业基础。
叶文娣(农业界):鼓励支持大型企业充分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协同转型,把提供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作为新兴的业务,向在产业链上下游或者横向上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持。
于雪梅(民革):目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高端人才相对匮乏,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建议加快完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政策。
沈开艳(妇联):前瞻布局大模型产业,是上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举,也是上海加快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抓手。当前,上海大模型产业发展面临自主研发成本高、高质量语料获取难、技术商业化进程慢等瓶颈,亟待有效举措予以破解。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黄宏伟(民盟):上海地下管线建设已有150多年历史,总长度已超过17万公里,涉及专业多、覆盖分布广,总体体量和分布情况具有显著的规模和复杂性。老旧的地下管线不仅影响城市正常运行,还可能对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建议定期开展地下管线安全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对老旧、破损的管线进行更新改造,确保管线安全、稳定运行。
汪世龙(民建):在全球变暖趋势下,上海亟须提升应对各种极端天气的能力。
胡开颜(民建):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培育发展平台型的社会公益组织,赋能基层治理,同时为基层减负。
姜逸青(无党派):上海中心城区的文化承载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福州路是上海老牌文化街区,要通过长远规划,更好地发挥其实质性功能。
俞庆榕(无党派):在推动生育友好社区的建设中,应多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
李锋(共青团和青联):建设“就业友好型城市”,建议上海在社保基数上作调整,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降低青年群体在上海的生活成本。
郝思静(共青团和青联):加强反诈基层治理,相关部门应针对电诈及关联犯罪加强研究,依托提前介入、联合会商等机制,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基层工作者应有的放矢开展宣传工作,切实提升各类人群的防骗反诈能力;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筑牢全社会反诈的防线。
马东祺(经济界):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开展历史风貌保护,要分类施策。
朱菁(经济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保留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每个区域要有自己的特色,讲好自己的故事,避免雷同。
王美华(经济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可在房地产服务费上作优化和调整。
王海涛(农业界):尽快出台《上海市数据条例》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
郑军华(医卫界):上海医学发展是中国医学发展的缩影,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缩影。建议建设上海医学博物馆,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健康普及的基地。
龙保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建议上海推行“巨灾保险”,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韩一帆(教育界):城市废弃物消纳处置存在供需矛盾,建议开拓废弃物利用途径。
李麟学(教育界):在“五个新城”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交通的微观供给和宏观供给,用公共交通把高校和社区串联起来,激发区域活力。
李纪(宗教界):在老城拆迁改造中,对老建筑进行活化式保护,做到在使用中保护、在保护中使用。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卢慧文(教育界):租房已成为众多职场人士、特别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首选居住方式。要进一步满足年轻群体的多元化租房需求,为其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居住环境。
陈广洁(医卫界):AI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发挥AI在教育中的作用,开展AI教学技术培训,提升教师AI教学能力,规范合理使用AI教学。
方玥(教育界):打通托育服务学历人才培养“立交桥”,畅通托育服务人才的学历培养通道,扩大上海高校托育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探索建立上海市托育综合服务示范点。
葛群(科技界):相关部门在推进城市更新和小区改造时,应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整体规划,确保充电桩布点合理,避免充电桩距离居民过远,造成充电不便。对占用电动自行车充电资源的现象,应加强日常管理,提高充电桩使用率。
殷红霞(总工会):营造开放的工作氛围,尊重职工的创新精神,释放职工的创新潜能,建立健全职工能力、贡献的评价体系,让优秀职工能执着专注一线、体现自我价值。
闵辉(总工会):在推进“养教结合”过程中,建议将老年教育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教育和养老的有机结合。建议围绕健康养生、文化艺术、科学普及等主题,开设各类课程,开展各种活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戴轶青(总工会):上海的房价和租金,给新就业群体带来了生活压力。建议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租金补贴等方式,满足新就业群体的住房需求。
施蕾(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扩大长护险服务覆盖范围:将更多老年人群纳入长护险服务范围,特别是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同时,简化申请和评估流程,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老年人更便捷地享受长护险服务。
沈慧琴(社科界):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要加强后续管理,确保电梯能够长期、稳定、安全地运行。建议在加装电梯时预留一部分后续管理费用,或通过调整物业费等方式来匀出后续管理费用。同时,政府也可以提供一定的补贴或支持,减轻居民负担。
责任编辑:杨一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