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齐心谋发展 奋进新征程——区政协委员热议区政府工作报告
黄浦区政协
2025-01-11 14:27  来源:政协联线
 1月8日和1月9日,全体委员和列席同志分13个小组讨论了区政府工作报告,并讨论了区法院工作报告、区检察院工作报告和其他有关报告。区政协主席陈志奇,区政协副主席陆静、李原、张正明、马梅、胡开颜,秘书长俞明参加了分组会议。 
      会议上,委员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在相互交流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与建议。撷取部分委员金句,分享如下:
 
第一组
1. 周静瑜委员:
黄浦区2024年工作成果丰硕,充分展现了“心脏、窗口、名片”的定位,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社区规划工作创新。二是结合黄浦区良好的ESG基础,将社区规划师工作推向新高度。三是完善数字底座,探索打造数字化社区,实现精准、多样化社区管理,促进资源流动,实现跨社区资源共享。
 
2. 王  斌委员:
在经济社会面临复苏过程中,仍需面对劳资关系矛盾、各种突发情况增多等挑战,需加强城区治理,守住安全底线。一是全面梳理风险矛盾,进行研判和“一对一”干预。二是加强法治建设,推进青年法治人才工程和服务营商环境的法治建设工程。三是确保社会面稳定和安全,增设防撞设施等。
 
3. 阮  俊委员: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到有目标、有压力、有信心。区级层面我认为有三大关键词:一是创新,外滩金融聚集带和中央科创区“两翼齐飞”;二是活力,要增加消费;三是品质,要打造高品质生活。结合街道工作体会,我建议基层治理从三个方面转型:一是实现从功能完善到品质提升的转型。二是从解决共性问题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转型。三是从政府大包大揽到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作用的转型。
 
第二组
4. 段利丽委员:
当前,“零距离家园”站点虽分布广泛,但还不够亲民,老百姓并未真正感受到“零距离”。对此,有两点建议:一是从外观设计入手,可考虑在室外设置轻松愉快的宣传标识,让老百姓更容易走进来。二是针对众多“零距离家园”小站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除引入外部资源外,可建立社区讨论机制,通过“三会”制度促进空间的有效使用,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这些空间是为他们服务的。
 
5. 陈红春委员:
针对经济发展和法治政府建设,提两点建议:一是建议我区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对区域内消费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努力挖掘消费增长点。二是相关部门在制定文件时,往往按照统一模版进行,形成“文件式”的规范性文件,不利于公众理解。建议将制定“文件式”规范性文件向制定“条文式”规范性文件发展,从而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便于公众理解和执行。
 
6. 张志伟委员:
针对今年的文化工作,提三点建议:一是树立大文化观念。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二是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把商业纳入到文化领域来统筹。随着电商发展,商业主要在创意、展示方面,内涵属于文化范畴。三是确立主动作为的意识。相关部门单位主动跨前一步,相互支持配合,促进文化发展。
 
第三组
7. 姚企华委员:
文化资源利用和商旅工作方面,要做好体验经济和“场景+”的创新营销产品,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要。所以,“学习、参与和消费”一气呵成的联动产品是刚需。对此有两点建议:一是在明确市场定位和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打造黄浦区商旅文体的产品服务,进行资源整合,提升消费市场新活力;二是充分利用新科技手段,优化黄浦区商旅文体展联动的效率和互动体验,提升黄浦超前形象,激发消费市场新能量。
 
8. 盛  勇委员:
针对金陵东路地标性商圈升级,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挖掘品牌价值,将从前的音乐一条街进行升级,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打造更多消费场景,引入音乐培训、音乐餐厅、街头表演等吸睛内容。二是做好宣传,利用抖音等线上短视频平台吸引流量,提高影响力,同时做好内容,确保质量,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完成这个街区的商业升级,打造更有活力的音乐艺术复合商圈。
 
9. 王晓燕委员:
黄浦区很多集市夜市缺乏特点,但去年樱花季,黄浦区人气爆棚,配套活动丰富,显示出围绕特定旅游或季节推出系列活动的巨大潜力。日本樱花季、枫叶季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丰富的主题活动和配套措施。我们应借鉴此经验,围绕旅游季节等,推出特色的文创产品和美食,吸引游客。前段时间圆明园路有很多年轻人都在打卡拍照,若我们能提供更多有意义、上海特有的文创产品或者美食,必然能进一步提升吸引力。
 
10. 高  荣委员:
黄浦区在“旧改”方面进展较快,税收稳定,但仍需考虑同质化招商难题,应思考如何调整企业商务成本,体现黄浦优势,吸引企业入驻。我看到政府工作报告里针对招商提出很多概念,要替企业考虑,把概念落地。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有落地、务实、接地气的政策;二是要有长远意识,培养一批企业,后续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未来,黄浦区会有很多新楼盘,商务楼以及住宅楼都可以用于招商,这是黄浦区的资源优势。
 
第四组
11. 丁  凛委员:
关于怎么改进打造黄浦“世界会客厅”,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打造“演艺会客厅”,利用好小广场和口袋公园,发扬我们的红色文化、戏曲文化等;二是打造“老字号会客厅”,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敢社交,喜欢在网上购物而不喜欢线下购物,老年人也只是在他们熟悉的区域社交,希望能够打造一个老字号的集会,促进线下的消费;三是打造“互助会客厅”,比如很多老年人找不到修衣物或干洗的地点,可以整合这些便民设施,从而更加方便黄浦区居民生活;四是打造“黄浦特色会客厅”,商超需提升服务意识,尤其面向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应展现黄浦风貌,做优利民、便民服务。
 
第五组
12. 曹  萌委员:
针对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城市更新方面,目前各条线工作分散,要多格合一,打破资金和条线壁垒,统筹多方资源和需求,进行公共空间更新建设。二是在公共空间的设施更新方面,根据“三师”制度建议,加入使用者角度,做公共空间设施的更新,提高设施使用的效能。三是城市建设导则现行,融合儿童友好,残疾人友好,长者友好等空间友好建设的要求,做全龄友好城市导则,在导则的规范指导下完善城市的有机更新。
 
第七组
13. 石  瑛委员:
黄浦的优势在金融、经济,医药健康也大有可为。要积极推动中医药科研和成果转化,一是要先摸底,摸清黄浦区域内的医院中医特色药物和特色技术;二是建平台,从需求导向出发,有组织地研究,从需求、到成果、到专利和产品,全流程开展科创;三是聚人才,加大引进人才力度,着力培养年轻的本土科研人才和临床人才,奠定成果转化基础;四是重宣传,用好黄浦区文化场景,讲好中医品牌故事,弘扬中医文化。
 
14. 王  艳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黄浦区中央科创区工作,推动产业聚焦、对接问题。我认为要聚焦黄浦自身优势,坚持做整个全链条后端的定位,积极探索生物医药的产业创新全链条赛道。一是成立黄浦区科创专家咨询委员会,出谋划策,管理好自己医院的专利,依托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接产业、转移转化科创服务业。二是聚集环医院的科创要素,引入政府资金支持,设立产业融合实验室,在医疗机构附近打造一个临床科技创新的生态,和金融科技功能形成互补。三是支持鼓励利用研究型病房承接创新成果的临床试验,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第八组
15. 谢君炜委员:
对黄浦科技金融发展提几点建议:一是打造金融与科技产业信息共享平台,有机结合金融与科技,借助区域金融服务业的支柱企业,积极承担金融服务科技主体的使命与责任,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机制等,打破信息壁垒。二是完善科技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支撑,集中黄浦区域优势,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支撑。三是举行科创企业孵化大赛,健全科技企业及人才孵化培养体系,通过平台留住人才,孵化企业。
 
16. 周  忆委员:
黄浦区于2024年10月公布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行动计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提到了儿童友好建设,我想提几点建议:一是目前黄浦儿童友好空间较小,而且以低龄为主。每个年龄段对于内容和空间的需求是不同的,也需关注其他年龄段儿童友好内容的建设。二是现在孩子的心理或者病理性的疾病比较多,应加大力度培养特殊儿童教师,加强相关教师在学校中的配置。三是儿童友好空间可以让孩子参与设计,这将有助于他们负面情绪的排解。
17. 朱黎瑛委员:
    从提振市场消费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请进来”方面,建议由黄浦区政府牵头统筹消费券发放,进一步扩大消费券的使用范围,让黄浦区街区、商区都能使用,加速从线上经济向线下实体经济的转变,进一步激发线下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走出去”方面,结合“演艺大世界”品牌,将老字号品牌文化产品与现代文化创新结合起来,积聚合力,走到街道,走进社区,更要走出黄浦,通过联动合力的工作方式,服务好“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增加黄浦消费、提振经济。
 
第九组
18. 梅  洁委员:
黄浦的生活成本比较高,容易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针对如何留住人才,提出两点建议:一、提供机制保障。如特事特办,让优秀人才为黄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人才优惠力度仍需加大。比如针对教师提供相应的住房保障,加大吸引力度,希望在机制上多做新突破,让人才在黄浦安居乐业。
 
两院
第一组
19. 陈军标委员:
针对公检法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公检法一体化推进共同打造法治营商的环境。二是重视预防工作,溯源治理,把工作前置,进一步降低犯罪的诉讼风险。加强公检法跨部门联动,做好法治宣传。三是加强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能的提升,人才梯队的建设及推动工作人员下基层,了解社会情况及增强阅历和历练,对专业的案件、涉外案件等提供专业化人才支撑。
 
第十二组
20. 汪智豪委员:
      一是针对最高人民法院推出立案格式新规定,推动电子化进程的变革,为确保新规有效实施,建议法院加大在人民群众中的宣传推广力度,特别是针对民事案件,如邻里纠纷、房产继承、婚姻等,让老百姓了解新规。二是建议检察院在民商事案件中加强监督立案体系,提高抗诉和民事审判监督力度,法检两部门共同探索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手段。
责任编辑:杨一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