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浦东新区政协常委金卫国:见建筑见历史见文化,《这桥那楼——浦东营造文化集》编后谈
金卫国
2024-12-28 09:07  来源:政协联线
浦东政协文史丛书《这桥那楼——浦东营造文化集》经过近一年的编纂,日前由文汇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浦东新区七届政协倾力推出的第三本文史书籍。该书分“踏步桥阶”“叩指宅门”“举目楼宇”三大板块,由39万字、300余张图片形成。由古溯今,图文并茂,记载浦东建筑作品,讲述浦东营造故事,从建筑中见历史,从历史中见文化,从文化中见精神。
“营造”最早是一个建筑学概念的词语,指的是古代建筑的施工建设。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颁布的《营造法式》就是一部关于建筑法规性质的专书。以泥刀为代表的浦东建筑享有盛誉。黄炎培先生在民国时期编纂的《川沙县志》中曾有记载“川邑工业,水木两工,就业上海在建筑界卓著信誉”。在浦东开发开放的今天,陆家嘴天际线,更是成为了世界城市的标志性景观,由此编著一本反映浦东营造文化的文史丛书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我们努力找准“见建筑、见历史、见精神”的编辑定位,以“档案检索” “诗情吟咏”“建筑追述”和“人文故事”并串等方式,在该书中全方位展示浦东营造文化历史、建设成就和作出的贡献。在本书具体编著过程中,我们力求把握三个方面:
一、“挖”之以深,体现历史跨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历史的独白。为了更好地展示浦东营造文化的久远性、丰富性与延展性,我们努力从 “三个一批”加以细细挖掘:
一是“深挖”一批。本书将浦东文史丛书未“挖”之对象——被列入浦东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的古石桥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在对于20座古石桥采用桥名、图片、档案检索与踏访诗吟形成“格式化”的同时,还采用“桥之故事”通过“纵深度”与“横截面”交互取景的方式从中加以追溯挖掘。
二是“补挖”一批。由于史料获得与跨地区挖掘等的难度,尽管对于浦东营造商“建了乡村建都市”,在号称万国博览建筑群的上海外滩留下的建筑作品曾有零星的涉及,但在挖掘、梳理与展示方面尚欠全面。为此,本书努力对于扮靓浦西天际线的由浦东营造商建造的14 幢楼宇大厦逐一进行了追记。
三是“新挖”一批。“建筑是用建筑材料书写的历史”。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昨天的承继。浦东开发开放34年的沧桑巨变和建筑成就,体现了浦东“营造历史”的脉承。我们特意撷取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成果作为本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体现以历史延展时代,以时代映照历史的成书风格。
二、“串”之以全,呈现文化维度
为更好地让既有建筑串接成为铺展在浦东大地上的生动感人画卷,展示立体的建筑文化博览风景线,本书在编著过程努力做到“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在多镜头中展示浦东特有的地方风物。本书的第一辑“踏步桥阶”细分“跨河之桥”“跨路之桥”“跨江之桥”“跨海之桥”,将浦东不同时期、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桥梁融于一辑。并以“档案检索”“过桥吟咏”“桥之故事”形成逻辑内容,介绍风格各异的“桥文化”,以时代之桥与历史之桥相链接。
二是在多类型中展示浦东特有的生活韵味。本书的第二辑“叩指宅门”,从被列为全国、市和浦东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中精选被保护的30处建筑对象,并根据这些建筑对象的不同时期、不同分布与不同功能属性细分“名家寓所”“民间宅第”“园所场馆”“寺庙殿堂”“古建新韵”五类,当我们逐一叩响这些建筑门扉的时候,不仅让我们看到的是一幢幢独具风格的建筑作品,更让我们如同在时光隧道中获取了浦东写下的一部部演绎着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的精彩纷呈的历史剧本……
三是注重在多方位中展示浦东特有的历史名片。本书撷取了挺拔在浦西万国博览建筑群的浦东营造商的作品,高耸在香港、在台湾的由浦东籍营造商营造的知名建筑,矗立在韩国、马来西亚由浦东籍营造商营造的知名建筑,这些代表了浦东建筑工艺成就堪称了得的知名建筑,就是浦东享誉在外的一张张历史文化名片。
三、“提”之以准,凸现精神向度
从既有的史实中提炼出激励后人的“精气神”,是一部优秀文史书籍的重要价值。我们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尤为注重在见营造中见历史、在历史中见文化、在文化中见精神,着力体现“五个凸显”:
一是凸显可贵的弘善理念。浦东历史上的许多桥粱代表了浦东民间献力、接力、聚力于建桥与修桥的善举,从桥联所刻到建桥故事所记,在踏步迈向古石桥的桥阶之际,我们目之所见的是关于善德的一个个纪念之碑,心头所咏的是关于善德的一首首礼赞之歌。
二是凸显科学的建筑智慧。当我们驻足在浦西万国博览的建筑风景线面前,当我们踏入那些呈现鲜明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门扉时,我们禁不住感慨于浦东营造商的精湛工艺和伟大创造。这些建筑智慧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原始创新,什么是集成创新,什么是消化和吸收创新,这些探索创新早在百年前就在浦东营造商们身上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其三,凸显比拼的创业勇气。从19世纪末浦东杨斯盛创办起第一家营造公司,到20世纪初浦东人创办十数家有名的营造商,从参与上海海关新大楼等10多栋外滩建筑的承建,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这些把浦东营造商能吃苦、敢比拼、勤学习、重技术的创业精神都写在了蓝天白云之中。
其四,凸显进取的争先意识。从出自浦东营造商之手的沪上建筑、境外建筑,到浦东开发开放以来诞生在浦东大地上的代表性时代建筑,我们欣然看到,瞄准领先、追求卓越、刷新记录这一浦东的优秀基因与卓然禀赋,陆家嘴拔地而起的城市天际线,充分展现了浦东营造与时俱进的争先精神。
其五,凸显崇高的家国情怀。在拜谒张闻天、黄炎培等名人故居之际,联想故居主人家国天下、追求真理的情怀,振兴家乡的先进思想、不凡之举,还有杨斯盛舍我其谁、“毁家兴学”的感人义举,叶进财、叶根林父子捐建办学、造福乡梓的慷慨善举……这些家国情怀常令我们感动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建筑是城市精神的体现”。作为浦东营造优秀成果的建筑所代表的是浦东大地上的精华,所承载的是数代浦东人的智慧创造,所演绎的是浦东不凡的昨天和今天。 “最是书香能致远。”愿读者随本书一起踏访留存在浦东大地上的一道道石梁古桥,从中读出浦东民间自古而今的弘善理念;一起叩开分布在各街镇的文保建筑的一扇扇宅门,从中读出浦东的营造历史、营造风格与营造文化;一起抬望一个个与蓝天白云相连的大厦脊顶,从中读出浦东营造者创造历史的卓然禀赋——建设者便是特别的营造者!愿所有这些成为读者诸君爱我浦东的情缘所系、建我浦东的激励所依、兴我浦东的豪迈所在!
责任编辑:杨骁希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