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政协委员建新功丨民盟盟员程丽:匠心爱心,“非遗助残”
肖萌/政协联线
2024-12-27 09:32  来源:政协联线
民盟盟员程丽

民盟盟员程丽

今年金秋时节,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新米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上海市普陀区的“艺助行”公益组织携手中国东方航空共同发起了一场非遗助残温暖行动。现场,这一项目的发起人,普陀区人大代表、民盟盟员,竹丝编非遗传承人程丽手把手教授当地残障人士职业技能。
程丽在参加今年上海民盟“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时,分享了自己在世界各国推介竹丝编非遗的感悟:“我不擅长表达,就用手艺来教他们,用一种他们看得懂、听得明白的方式来传播我们的非遗文化。”
从祖传技艺到非遗传承
“溪水清清竹边过,竹下老者编竹鸳。”程丽出生于有“竹编之乡”美誉的四川,从小耳濡目染,对竹编这一传统技艺有了深厚的理解。1996 年,程丽来到上海。为“安放”竹编技能,她决定成立自己的竹编工作室“佛肚轩”。
2008年6月,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程丽主要致力于竹丝画的创作和竹丝扣瓷技艺的传承。
平面竹丝画是所有竹编作品中工艺最复杂的,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运用挑、压、拼等多种手法,利用这些天然竹丝的光泽色差,构建出正反两面互为镜像的图案。
竹丝扣瓷又名瓷胎竹编,以花瓶、茶具等瓷器为内胎,将竹丝编织于胎上,依胎造型,接头藏而不露,作品具有独特的美感。
非遗助残,扶贫先扶智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程丽接触到残障人士这个特殊的群体。要让残障人士自立自强,就要教给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而竹编作为一项以手艺而非体力为基础的工作,在家就能从事,恰恰是非常适合他们的。于是,程丽发起了非遗助残公益项目,开始免费教授残障人士竹编手艺,并且将他们的作品放在自己的工作室寄卖。2017年1月,在市残联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程丽成立“艺助行”公益组织。
“艺助行”的非遗助残模式旨在实现残障人士的平等、参与、共享,更重要的是焕发他们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意志和干劲,最终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为自己的人生搏出一片精彩。
这些年程丽累计培训残障人士超过300人,让他们学会一门能够谋生的技能,是帮助残障人士有尊严地摆脱困境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其中的佼佼者徐翠艳2019年获得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竹编项目第一名,严素梅2023年获得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竹编项目第一名。
2017年4月5日,时任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一行考察上海,参观了“艺助行”的非遗助残模式,程丽现场展示了从竹子到细如发的竹丝过程。张宝文对程丽的手艺赞不绝口,更对“艺助行”的公益情怀表示赞赏:“你不但自己作品做得好,还把公益事业做得那么好,是因为你有颗慈悲之心。”这次亲切的交流也成为程丽与民盟组织结缘的重要契机。她在认真学习了解民盟的历史后,深受感召,郑重递交了入盟申请,成为民盟普陀区委的一名盟员。
致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文化融合加速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非遗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国家为我们非遗传承人指明了方向,社会各界给了我们发展的土壤。”程丽深知,赓续传统、传承文化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程丽用竹子编织出书法和国画等作品,这些手工编织出来的书画能媲美苏绣。她的数十件作品荣获国内外博览会金奖,而瓷胎竹编花瓶《熊猫》更是成为赠送给外宾的国礼。
程丽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大师参与了不少国际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还受邀给美国肯塔基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授课。来自国际社会的赞誉是对程丽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竹编艺术的肯定。
“潇洒碧玉枝,清风追晋贤。”生于竹海间的程丽坚韧、努力、奋发向上。作为非遗传承人的程丽,一直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匠心和爱心,传承技艺,以艺助人,用竹丝连接着世界,用责任丈量着未来。
责任编辑:谷钦慧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