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上海市政协委员围绕持续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政协联线
2024-11-29 09:25  来源:政协联线
编者按: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提升消费结构,培育新型消费业态。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领导在会上介绍,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举办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活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以来,委员们围绕着力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着力创新业态和服务功能,着力提升消费环境品质,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本期我们就相关提案进行摘编。
市政协常委翟骏等:
关于全面提升上海国际客流,打造上海特色消费品牌,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
案由:

2021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消费提质扩容,吸引高端消费回流,全面提升上海国际知名度。2023年上半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377.51亿元,占GDP总量2.1万亿元的45%,同比增长23.5%。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议:
1、加快营造与国际消费城市相匹配的品牌策划及营销推广,进一步吸引国际客流
一是更新上海城市宣传片。建议上海为国际旅客拍摄多类型城市宣传片,展示上海着力推进“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如现代化建设成就、高新技术产业、科创成果等。宣传片要着重考虑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旅客需求。并且,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将长三角消费场景融入宣传片,展现上海国际口岸枢纽作用,吸引国际客流。
二是编制《上海年度城市探索手册》。作为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上海每年举办大量大型展览和赛事活动。《上海年度城市探索手册》应侧重于更新城市地标景观,预告年度大型文化、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例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国际电影节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都是吸引国际游客的绝佳卖点。
三是社交媒体宣传“走出去”,增强上海城市对境外年轻人的吸引力。利用推特、领英、海外抖音等海外社交媒体及宣传平台,发布上海的旅游信息、活动、资源及服务,打造上海城市数字名片。另外,积极参加海外旅游展会,深化与海外旅游机构合作,提高上海城市知名度。
2、赋能本土消费品牌及新消费品类,打造上海消费的“城市名片”
一是加快锻造海派演艺品牌,提升上海文化国际影响力。积极探索文化消费的新模式、新体验,如将爵士乐等国际元素创新融入海派演艺品牌,通过旗袍等极具东方神韵的演绎,进一步放大原创文化品牌溢出效应,打造一批展示中华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
二是将上海打造为高端医疗、大健康以及医学美容的全球高地。美国波士顿、韩国首尔等城市每年迎来大量高端医疗、大健康和医美旅行消费者。上海应发挥制度创新优势,着力打造上海本土的医疗品牌、大健康品牌及医美品牌,构筑全球领先高地。
三是打造上海本土咖啡(茶饮)品牌。上海咖啡馆数量全球第一,达8500多家,海内外咖啡连锁品牌纷纷将上海视为首发地。建议上海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的国际咖啡(茶饮)品牌,由百联、光明等国资企业牵头,利用渠道优势开设零售店,并借鉴星巴克、茶颜悦色等品牌进行体现城市内涵的包装及店铺设计,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海派文化氛围,打造上海文化名片。
市政协常委杨阿国:
关于增强上海商圈活力提升城市消费能级的提案
案由:

为进一步增强消费在上海构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上海市政府于2021年发布了《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尤其是面对疫后的经济环境,上海消费还面临着“动力、活力、创新力”不足三大问题。
建议:
建议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共同发力,以不断增强上海商圈活力提升上海消费能级。
1、政府层面:加强规划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核心商圈转型升级、活力提升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
(1)聚焦重点商圈,探索上海商业发展的“三规合一”。结合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目标任务,推进商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统一。将重点商圈转型升级列入城市更新重点项目规划清单,统一商圈整体规划,引导和把控目标方向,引领商圈属地政府和企业在商圈整体转型提质、业态协同发展和创新模式融入等方面统一方向、高效协同、有序推进。
(2)发挥地方立法引领推动作用,维护商圈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市政府相关发展规划目标,适应后疫情时期,商业机制、商圈发展、商业体转型升级等新常态,制定具有上海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控制重点商圈商业过度供给,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维护企业权益。
(3)明确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核心载体,聚焦目标客群配置资源。在《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和明确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承载区和核心商圈。针对国际消费者、国内游客、市区居民等不同需求,形成分级分类商圈布局和商业供给,配置不同资源,形成特色商品供给、升级服务体验,提高商圈知名度和美誉度。
(4)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跟踪商圈供需关系动态,统筹和优化商圈内资源投入。进一步优化大型营促销活动审批流程,推行“一件事、一口制”,提高审批效率;支持和完善政府机构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模式,推动商圈转型升级。
2、市场层面:鼓励市场主体创新转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将文化、艺术融入商业,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服务消费。建议结合核心商圈转型和外滩第二立面建设,将文化、艺术融入商业,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文化艺术“第二舞台”,发挥服务消费在顾客引流、消费提振、升级指向等方面的作用。
(2)保护老字号品牌,促进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加强老字号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侵犯老字号知识产权犯罪。支持企业积极探索老字号新“IP”,促进老字号品牌改革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所在商圈活力。
(3)支持企业探索新型消费模式,挖掘商圈的消费潜力。为推动消费市场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助力企业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探索市内免税店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挖掘、扩大潜在消费需求,更好满足年轻人、银发族、妇幼等新兴客群需求。
市政协委员田颖杰等:
关于探索打造城市IP促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
案由:

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上海承载着引领国内消费趋势、促进国际消费交流以及推动城市升级发展的重任。疫情过后上海消费市场稳定复苏回暖,新型业态如远郊微度假、二次元、剧场商业、精神疗愈消费蓬勃发展,然而境外航班数量不到2019年的65%,穷游和都市漫步流行,提袋率和客单价下降,数据显示上海商业整体客流增加了34.6%,销售额只上涨了5.1%。虽然休闲旅游、艺术节、电影节、时装周及国际体育赛事、国际展会已经恢复,但客流量潮汐波动、消费转化率低的问题突出。
建议:
1、组建“上海城市核心IP运营联盟”,整合10至20个重大国际IP,如F1大赛、网球大师赛、国际时装周/电影节等,站在城市维度统筹策划IP的消费价值转化,提升上海的综合城市竞争力。例如围绕“ATP劳力士网球大师赛”,协调体育局、商务委、文旅局,以久事赛事、旗忠网球中心、购物中心、商业街区、互联网媒体等主体,筹划覆盖全年、多地域的网球消费生态,包括装备市集、网球度假多选套餐、运动健康美食节、球迷俱乐部顶级赛事体验团等。
2、建立内容创作和消费转化机制。《繁花》的火爆让更多人对上海全方位消费文化有了好奇心和驱动力。未来艺术创作内容带动的消费转化是长期趋势。上海需要更积极主动与更具影响力的国内外艺术家、内容制作机构互动。建议由文旅、商务委等部门牵头,对接相关物业空间、产业链机构,让这些国内外艺术家熟悉上海、植入上海。一方面,在创作端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让更多经典作品的场景成为上海永久的消费归属地,没有更多精神和消费的链接,黄河路的风头很快就会过去。这方面,日本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灌篮高手》中的取景地镰仓、横滨的面包超人博物馆,都是这样的案例。
3、抓住消费话语权和标准制定权。借鉴格莱美和奥斯卡两大美国娱乐消费推广体系,在城市层面对关键消费类别进行奖项和排名设置。类似手法也体现在世界面包大赛上。这一源自法国的比赛逐渐成为面包这个细分领域的权威评价和商业宣传重心,也推动了相关消费和产业链发展。对此,上海可主控设立相关IP奖项排名,如全球年糕烹饪大师奖、全球健康茶饮大奖、全球健康食材料理奖等等,并以比赛、展会、颁奖仪式、直播、体验式营销和主题旅游等方式推动相关产品销售。
(本提案摘编由市政协提案委提供)
责任编辑:张杏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