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政协委员建新功丨全国政协委员丁洪: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政协联线记者 董潇韩
2024-11-20 16:54  来源:政协联线
11月14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奖揭晓,来自中国、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的25位学者获得表彰,其中8位中国学者获奖,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因其对发现外尔费米子和固体中其他新型拓扑相关准粒子的开创性贡献,荣获2026TWAS物理、天文和空间科学奖。
丁洪是知名的凝聚态物理学家,曾在海外学习、工作18年,于2008年回国,成为美国物理学界第一位全职回国的正教授。他曾说过,“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华民族浩瀚历史这么多人中间的一员,我想能够为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回国后不久,丁洪形成了大科学装置的“三个中国梦”。即“梦之线”,建设一条世界领先的光束线站;“梦之环”,建设世界上亮度最高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梦之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纵观科学发展,许多重大成果的发现,都少不了大科学装置的支撑。丁洪表示,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利器”,能显著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科研话语权。
如今,他的三个“梦”已经照进现实——“梦之线”已在上海建成,2015年试运行期间,丁洪团队利用该装置首次在固体材料中发现了外尔费米子;“梦之环”目前正在北京怀柔科学城紧张建设中,建成后将在物质、生命、能源、环境乃至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梦之城”怀柔科学城建设的第一个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试运行期间,丁洪团队发现了马约拉纳零能模的重要证据。
丁洪在科研上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坚信专注是成功科学家的必备品质。“从科研人员自身来说,对研究项目的重要性和成功概率有比较清晰的判断很关键。一旦做出了肯定的判断,那就心无旁骛‘玩命干’。”丁洪认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科研和育人,是丁洪回国后的两大“主业”。丁洪觉得,像他这样的“海归”,除了为国家架起一座与世界科学界沟通、合作的桥梁外,也要将国外不同的科研理念带回来,在本土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一些作用。2022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后,丁洪随即发布了长期有效的博士后招聘。他认为,青年科研人员除了需要对专业知识需要有深入了解外,对多种知识也应该普遍了解。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年轻人还需要具有强大的执行能力,要把科研中的创新想法化为实际的探索行动。
在学生眼中,丁洪治学严谨、认真细致。“时常夜里十一二点,丁老师还在跟我们讨论问题;给他发电子邮件,对于重要的实验结果,他总是说要重复、重复、再重复,力求精确……”
“前人栽树,后人结果,希望能够产出一些重磅级的科技成果。”丁洪表示,“期待更多的科研团队今年可以取得更多新成果和好成绩。”
积极履职,是政协委员的责任。回国后,丁洪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担任市政协委员,2023年又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持续关注科创人才培养引进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围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并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科研经费更应该向创新能力而不是头衔倾斜。”今年全国两会,丁洪的一份提案正是聚焦研究生培养问题,呼吁优化研究生招生机制和提高研究生待遇。他认为,给予研究生充足的待遇,还可以让导师更重视研究生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成材率。
“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骨干科技人员也快速年轻化,其中研究生已俨然成为一支前沿科研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关键推动者。”丁洪认为,我国不缺人才,缺的是一个怎么发挥这些人才创造力的生态平台。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 提供
责任编辑:杨一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