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 张雷 张希喆 剪辑 张雷 视觉 王志磊(07:35)
海报设计 王志磊
这一组展品,只是几张纸。虽是红头文件,但谈不上“文物”。近看文件,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办公厅三家发文单位联合印发,在整个上海政协历程展展厅那么多纸张展品中或仅此一件,而纸上每一行,此后都呈现智慧碰撞乃至日新月异,让观者渐感力透纸背之重。
这是上海市政协2016年年度协商计划。
上海政协历程展展陈的上海市政协2016年年度协商计划 资料图
实施这份计划,当年年内,市党政领导三十余人次来到市政协,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专题通报会等等不同协商议政场合,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开展协商。实施这份计划,当年年内,170余次学习考察、90余次视察调研、220余次协商活动、21篇调研报告……市政协委员交出厚重而精彩的履职“作业”。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上海市政协围绕主轴主线、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开局之年当有大作为,一纸“计划”促进协商双方的“双向奔赴”,促进党政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双向奔赴”。
各界关注下实施计划
2016年度协商计划,不是第一件年度协商计划。
上海政协历程展的展厅里,关于年度协商计划主题的展品,并没有选取“第一件”,而是选择2016年度的这件,缘由则是两个“首次”:
上海市政协2016年度协商计划,系首次由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联合印发,有“三办联发”之称。
上海市政协2016年度协商计划,是首件向全社会公开的年度协商计划。文件上清楚标明“此件公开发布”。当年4月25日,市政协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主流媒体和中央在沪媒体详细介绍协商计划的有关安排。
“专题协商会侧重于市政府工作中需深化改革、突破瓶颈、补齐短板的重点事项;专题通报会侧重于市委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计划共包括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4次、专题协商会7次、专题通报会10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中,设置‘坚持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议题,围绕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协商建言。在7次专题协商会中,有4个议题与民生直接相关,即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打好扶贫帮困攻坚战。”……
新闻发布会还在召开,计划安排的主要内容便已通过网络向全市传播。这一年市政协协商议政围绕哪些议题?大致在什么时间?哪种协商形式?乃至市领导将在哪场协商议政会议上与政协委员讨论交流等等都向社会各界“交了底”。敲定了平均两周开展一次协商活动的频次,协商工作计划性跃然于公众“眼中”。
当年4月26日的市政协机关报《联合时报》用一整版图示,全面而细致地公布计划列举的各项安排。这也是市政协贯彻市委要求,加强关于年度协商计划宣传报道的举措。此后,包括《联合时报》在内的全市媒体,对照年度协商计划,面向全市各界宣传报道协商计划实施的过程、内容、进度,让市民群众了解政协和党委、政府协商的过程。
2016年4月26日,《联合时报》用一整版图示全面细致公布年度协商计划主要安排 资料图
“年度协商计划安排的协商议题、协商活动以及会上的委员建言等,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都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报道,增强政协协商透明度。这是上海市政协对于‘更加透明、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进取’的一次生动诠释。”十二届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吴志明介绍说。
因此,当我们询问一纸“计划”公布后发生了什么,不需要打开档案卷宗,而是翻阅8年前的新闻报道便能回到一个个协商活动的现场:
当年5月,市政协依据年度协商计划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围绕“坚持协调、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13位市政协常委从提升城市管理的精准度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观看图文直播的市民们关注会议建言,还了解到会前4个多月里,超过300人次的市政协常委、委员及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开展情况通报会、专题座谈会、专题考察等40余场次履职活动等等“协商前”的准备工作。“触摸城市文脉,细挖治理短板,建言鲜活有力,政协委员是‘真拼’。”一位市民在网上留言说。
“描绘蓝图的同时,别忘了为城市未来留出更多发展空间。”这是委员们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呼声。2016年8月下旬,正值规划草案向社会公示期间,在市政协依据年度协商计划举行的专题通报会上,十余位委员先后发言,“在规划实施阶段,要实时关注空间管控策略再平衡,加强成效评估,并加快具体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的跟进,在保持规划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每年注入新的内涵……”现场媒体根据委员建言即时发稿,市民如同观看直播一般了解会议情况,通过讨论凝聚共识。
2016年3月起,上海开展交通大整治行动。当年6月,依据年度协商计划,市政协召开“确保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取得实效”专题协商会,数十位委员“抢麦”发言,有委员提出严格执法并没有错,有委员提出严格执法须建立在规范执法基础上,也有委员提出要疏堵结合,在整治过程中多为市民着想。相关部门当场回应。通过媒体即时报道,委员们的想法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讨论。听取民意、汇聚民心,委员提出的不少建议此后得到采纳。
“两个‘首次’使年度协商计划进一步彰显了政协作为重大政策协商平台、政治交往平台、宣传政策信息发布平台的重要作用。”2017年年初,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回溯此前一年实施年度协商计划的过程,委员们由衷发出感慨。
协商双方,心心相印
2016年度协商计划,不是第一件年度协商计划。
“第一件”是哪年?时钟得再往前拨三年。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怎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成为当时市政协的首要任务。2012年11月23日,市政协十一届三十九次常委会议通过决议,明确提出要围绕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积极开展实践探索。
“记得有一次开会,就有政协领导提出:什么是协商?有本市主要党政领导和委员共同参与,才叫协商。市领导到政协来协商,才能体现协商的精神。”市政协原副秘书长徐海鹰回忆说,“其实,本市主要党政领导主动到政协来协商早已有之,我们希望继承这一传统,通过制度化安排予以保障”。
经过半年左右的调研,《中共上海市政协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顺利出台。文件规定:“中共上海市委领导每人每年至少出席1—2次市政协协商活动;市政府领导除出席市政协全体会议外,每人每年至少出席1次市政协专题座谈会或专题通报会”等,对市领导参加政协协商活动作出制度化安排。《意见》得到中共上海市委肯定和支持。2013年6月,《意见》以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名义向全市转发。
2013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转发《中共上海市政协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意见》。资料图
接下来就是让制度落地。“市委6月上旬通过的意见,6月下旬我们就把‘计划’做好了。”徐海鹰透露,市政协的第一份协商计划,虽然只管了半年时间,内容也相对简单,只确定了协商议题、时间、参会领导,却完成了每一位市委、市政府领导至少出席1次市政协专题座谈会或专题通报会的目标,出席党政领导达24人次。到了2014年,市领导参加市政协协商活动增加到33人次,往后则基本稳定在每年36人次左右。
市领导到政协来,是要听到“干货”。
政协委员面对市领导,要说实话、说得透。
回到2016年。“51.2%的企业对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认可不高。37.9%的企业认为服务平台是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上海在这方面有短板。”3月30日,市政协依据年度协商计划召开的当年首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市政协常委金亮列举市工商联通过多次调查得出的数据,引起全场关注,摆数据、或举实例,从培育创新型“引擎”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议。莅会的市政府领导说:“很中肯,没有躲闪遮掩。很解渴,给予很多启发。”
2016年3月30日,市政协举行十二届二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坚持创新发展,增强企业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协商议政。申卫星摄
这样心心相印的场景,在每一年都能见到。自2007年以来历任三届市政协委员的凤懋伦感触尤深,“委员不说空话套话,高质量的建言总能让市领导感到不虚此行。而且,有时委员们的履职热情,也感染了市领导!”凤懋伦记得2020年7月,市政协依据当年度协商计划召开的有关用好本市红色资源的专题通报会上,他面对市领导直陈有关老渔阳里旧址保护利用工作的想法,当提到他和委员们先后来到老渔阳里探访近百次、与各部门乃至当地居民反复沟通时,市领导插话道:“感谢委员们真挚的努力!下次走访,算我一个!我和委员们一同走一次这条‘马克思主义小道’!”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协商双方的心贴得更近了。
也是在那次会上,凤懋伦还提出了破除此前红色旅游巴士受行政区划阻隔的瓶颈、打造一条连接全市主要红色景点的专线的建议,当场就得到与会市领导首肯,此后在相关部门指导和推进下,2021年5月,连接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纪念馆的红色旅游巴士专线正式推出,并在此后持续完善、升级,成为党的诞生地的红色旅游流动名片。
市民乘坐红色旅游专线巴士。资料图
不止心心相印,更是见了真章。协商建言的“金点子”播种,时机成熟总能生根发芽。
2013年至今,市政协每年的协商计划100%执行到位,实际执行情况往往超过100%,即市领导实际参与协商次数大于计划。来政协次数最多的市领导,多是分管教育卫生、民政、社保等领域,和本市改革方案多、决策需求大的热点领域。
“一位77岁的市民曾向电台求助:老伴因脑梗多年卧床,儿子在国外,房子动迁要搬家,他搬不动老伴,只好求助120,可这并不在120急救中心职责之列。上海应急管理体系能否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方向更进一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上,王禄宁委员疾呼,尽快筹建非急救医疗转运的社会化工作平台,参会市领导当即表示“很有启发”。此后,市政府推出并持续细化非急救转运的社会化方案,直到今年9月,“962130”非急救助行服务热线全面运行。
制定年度协商计划、讨论年度协商计划、实施年度协商计划,已是市政协全年工作主线。这项机制何以在实践上中焕发生命力,恰是其抓住了协商本义。
来自政府部门的声音是:“市领导和分管负责人到政协听取委员意见,不仅是一种制度安排,慢慢也变成了自觉行为。一项决策出台前,分管市领导专门提出要到政协协商,希望听到不同声音,甚至是批评意见,这样才有助于完善决策。”
政协委员的声音是:“协商更有计划性了。建言须更有针对性,要提破解之策。” 当年年初的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计划内容充分讨论,“不仅讨论议题安排,还‘认领’议题——自己准备参加哪场协商活动,记好时间,提前和筹备会议的专委会‘报名’,然后就是做好深入调研做好发言准备工作。”时隔多年,凤懋伦对这个热气腾腾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
市政协相关负责人则介绍说,“开会前,委员们会提要求——市领导要来协商哪些内容,能否先给文字材料,便于他们有时间准备建言;市领导也有要求——协商座谈有哪些委员参加,他们是什么样的专业背景,便于有针对性地听取意见。”
一纸“计划”,让主持工作的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准备地到政协来协商,有效解决了协商的随意性问题,使协商活动更加有序,更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价值得以凸显,真正做到了把政协协商纳入全市总体部署。
据说,不少新到任的市领导,起初对市政协协商计划的安排颇感惊讶,在他们丰富的行政履历中,无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都没有像上海这样,严格要求每一位领导都要到政协来协商。但参加过政协的协商之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为年度协商计划的安排竖起大拇指。
协商民主重在制度建设
2016年度协商计划,不是第一件年度协商计划。
从2014年算起,至今已有十一件年度协商计划。而新一年年度协商计划的制定工作已起步。市政协积极探索完善年度协商计划,对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定,把政协协商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从2014年起,每年9月,下一年的年度协商计划起草筹备工作就开始启动。在协商议题征集阶段,市政协通过网站、短信、微信、书面函等手段向每一位政协委员广泛征集协商选题。就以2016年度协商计划的制定为例,在议题制定前,市政协办公厅通过发函、发通知、网上直通车等形式,就2016年协商议题,广泛征求各党派、团体、界别、专委会(指导组)和全体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共征集协商议题58个,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政协自身建设等各领域,为制定年度协商计划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市政协分别召开由专委会主任和各界别召集人参加的专题会议,由专委会和界别提出协商议题,最后经由党组会议和主席会议审议通过。
这一连串的流程,保证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更保证了协商议题的质量。协商议题初步形成后即报送市委、市政府办公厅,然后以书面形式回馈至市政协,市政协主席会议进一步研究讨论。每一道程序都有根有据,通过制度建设予以保障。每年年底,由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牵头,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秘书长参加的专门会议上,对这份协商计划再作总体协调。之后,再将这份协商计划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同时,市政协还会向市委报送当年年度协商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5年中共上海市委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充分发挥政协作用的实施意见》,对地方政协工作进行制度化推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不仅使协商计划能够真正落实到位,更为其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
2016年农历新年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政府党组和市政协党组进行双向通气会,围绕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和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实施充分沟通交流。这种在市政府和市政协之间建立起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市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工作的新推进。
2016年5月10日,市政协出台《关于制定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的办法》,不仅对协商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协商内容形式作出明确规定,还对征集协商议题、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提交审议讨论、公开发布等主要工作流程作了细化。
围绕年度协商计划的持续探索,旨在避免协商选题随机性、协商活动随意性,让政协协商行得通、真管用。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同样需要包括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在内的制度建设。
也是在2016年,市政协制定或修订了一批新的制度规范,政协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当年,市政协制定了《市政协委员参与立法协商工作规程》,对政协委员参与立法协商的原则、内容、形式和程序等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当年,《市政协开展预算协商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市政协结合本市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特点,开展预算协商的时间线更加清晰,市政协对预算执行的民主监督功能也明确写入实施办法。当年,有关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加强和改进学习、委员履职等制度先后制定或修订,进一步健全了市政协制度体系建设……
“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应着重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2015年4月27日,吴志明在《中国政协杂志》撰文,提出,要以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制度体系,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文中提到,制定协商工作计划需要围绕确定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程序、成果运用等做出明确规定;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应由省区市党委办公厅发文,推动政协协商民主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这些都在2016年得以实现。而文中提到的健全委员知情明政和服务联络制度、探索建立政协协商议政的互动交流机制、探索建立政协履职信息公开制度等想法也在此后数年一一落地。
这是上海市政协75年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踏实足印,也是上海协商基因的体现。
责任编辑:张杏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