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 张海峰 摄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局部冲突频发,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此时此刻,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各方加强合作,休戚与共,完善全球治理,实现合作共赢。11月7日,2024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在上海开幕,论坛主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世界现代化”。“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一带一路”“贸易争端”“绿色低碳”……围绕这些热词,在专题交流环节来自不同行业的十位嘉宾学者分享了各自国家和工作领域在现代化全球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并结合实际提出真知灼见,为全球未来合作发展建言献策。
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英国工党成员、前下议院议员马克.楼更表示,多极化不仅是未来的预测,它已经发生在当下。此时此刻无论是在外交、安全、经济还是文化领域,我们都需要对新体系有共同的信念。
“公平公正是一项根本要素,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因素。不同的国家不论大小都应当平等参与全球事务,他们的主权和权利应当得到尊重,这是全球合作的一个重要要素”匈牙利社会党国际部书记豪朗格佐同样认为,世界多极化需要稳定有序,和平合作的全球秩序。
卡扎尔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外籍专家、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立足其教育工作提出,教育和学术交流是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工具,不仅可以促进跨文化理解,促进创新与发展,还能够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并促进国际间的互信与和平。
前澳大利亚中国商业委员会北领地分会主席戴若.顾比援引中外不同时期的具体事例,生动说明尊重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并发出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平等包容共赢合作的铿锵呼吁。
墨中商会名誉主席,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国际专家组成员,WTI集团高级合伙人、首席执行官艾玛宝拉.格里哈尔瓦表示,全球参与者的多元化有助于稳定国际格局。减少对少数权力中心的依赖,增加多极化有效对话必须建立平等的合作基础。“我们需要一个倾听所有国家声音的机制,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他们的声音都应该被听到。”
促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认为,平等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仅仅是一项政策议题,更代表了对于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联系更为紧密的世界的憧憬。“中国的崛起彰显了开放市场与国际合作的价值,展望未来,中美世界各国应继续探索合作的路径,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他表示,“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外国商会,我们将持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中美关键领域的合作。”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钱克明基于自身思考和实践提出了他对逆全球化潮流的担忧。全球化所需要的并非存量调整的零和游戏,而是增量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共识和行动,通过完善国内治理和加强国际合作来实现共同繁荣。他认为,下一步全球化应该侧重优化治理、完善制度寻求一个共赢的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碧新关注绿色经济主题。他认为,新全球化把绿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应责无旁贷顺应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新趋势,坚持科技领先,前沿布局数字智能和绿色低碳两大赛道,为经济贸易全球化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注新能源绿色转型的还有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教授屠新泉。他表示,一方面,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不可避免,但各国应当坚持市场化和自由化的原则,以提高整体效率为优先目标,同时加强各国间多种形式的新能源技术、贸易和投资合作,共享新能源产业的经济和环境能力。
希腊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杨尼斯.佩达斯表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各国均逐渐意识到凭借全球合作相互理解才能实现联合国所确立的关于可持续性与包容性的发展,减少贫困与不平等现象,保护环境免受气候危机冲击的目标。他建议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公共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领域开展更多国际合作。
责任编辑:张杏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