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峰起云泳丨上海重庆南路的名人旧居
施泳峰
2024-10-25 16:16  来源:政协联线
上海市重庆南路是黄浦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北起淮海中路,南到徐家汇路,全长1500多米。重庆南路始筑于1889年,为法租界公董局越界筑路,最初名叫卢家湾路,1902年以法国驻上海公使吕班的名字命名,叫做吕班路,1943年改名灵宝路,1946年更名为重庆南路。上海重庆南路

上海重庆南路

解放前的重庆南路曾经是上海中法文化交流的中心,那儿有天主教堂、法语学校、教会医院、图书馆、博物馆、运动场、公园,但凡涉及中法文化交流的机构悉数集中于此。那时的重庆南路也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高档住宅区,无数社会名流居住于此,如章太炎、马相伯、陶行知、邹韬奋、傅雷、马思聪、胡敦复等。虽然随着城市建设的变迁,许多历史人物的旧居已经消失,但是仍有许多老建筑保留了下来,尽管它们也许已经不复当初的模样,但还是让我们抚今追昔,以下我采撷并介绍几处散落在重庆南路上的文化名人遗迹。
重庆南路22弄4号,是我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名家魏指薪旧居。
重庆南路22弄鸿安坊,是上海新式里弄住宅建筑,建成于1912年前后,主入口两侧有壁柱,铁栅栏门,上有穗形、团花装饰。鸿安坊的地理位置绝佳,正对培文公寓(今上海妇女用品商店),距离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步行1分钟,距离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步行3分钟。其中,重庆南路22弄4号是我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名家魏指薪旧居。
魏指薪(1896年-1984年),山东省曹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幼年就读私塾,年青时随父学习中医骨伤科医术。1925年在上海创立“魏氏伤科”,用中医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上世纪30、40年代魏氏伤科已经名扬上海滩,位列“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上海伤科八大家”分别是指石(晓山)氏伤科、魏(指薪)氏伤科、施(维智)氏伤科、陆(银华)氏伤科、王(子平)氏伤科、楚(秀峰)氏伤科、闵(殷)氏伤科、佟(忠义)氏伤科。
新中国建立后,魏指薪先后在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工作,创建中医伤科,并将祖传秘方无私奉献给国家。1958年上海市伤科研究所(今瑞金医院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成立,魏指薪历任副所长、名誉所长,兼任瑞金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魏氏伤科秘方和治伤手法,提升中医伤科的科学体系。此外,魏指薪还是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魏指薪勤于著述、研究、育人。上海市伤科研究所编印的《伤科论文汇编第六辑》一书,共收集魏指薪的学术论文70多篇。魏指薪培养了李国衡、施家政、魏淑英等上海著名中医专家。魏指薪承接的“理气活血剂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观察”、“魏氏伤科手法临床运用”等研究课题受到国家卫生部奖励。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魏氏伤科疗法”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重庆南路169弄18号,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旧居。
重庆南路169弄巴黎新邨,是上海新式里弄住宅建筑,建成于1936年,砖墙瓦顶,浅色水泥砂浆墙面,窗间墙为咖啡色面砖饰面,立面装饰简洁,二层配有阳台,底层有超小型独立小庭院,并且院墙不足一米高,在旧上海租界社会治安条件不怎么好的情形下,设计胆略之大,自信之强实属罕见,巴黎新邨一直是上海解放前入住人气最高、设备最完整的高档住宅区。其中,重庆南路169弄18号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旧居。
马思聪(1912年-1987年),广东省海丰县人,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思乡曲》、《摇篮曲》等。1923年马思聪赴法留学,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1929年马思聪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思聪辗转我国的华南、西南各地坚持从事音乐演出。新中国建立后,马思聪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杂志主编。1950年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儿童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传唱全国,亿万中国少年儿童唱着这首歌曲长大。
重庆南路205弄13号,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胡敦复旧居。
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是上海新式里弄住宅建筑,也是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由法商万国储蓄会集资建造。始建于1923年,建成于1932年,有楼房116幢。砖木混合结构,沿街三层楼,房屋坐东朝西,南北毗连,底层为店铺,楼上为住宅。1930年起陆续整幢出售,每幢房屋的售价约在黄金250两--280两之间,所以当年的入住者多为富商、实业家、高级知识分子,有着相当的经济实力。其中,重庆南路205弄13号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胡敦复旧居。
胡敦复(1886年-1978年),江苏省无锡市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数学家。1907年胡敦复毕业于上海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数学系,学成归国后胡敦复担任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第一任教务长。1912年胡敦复在上海创办私立大同大学(今上海市大同中学是其附属中学),在教学上胡敦复提倡并组织编写适合中国教育实情的现代教材,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中国第一流教育家”。1925年胡敦复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30年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数学系,胡敦复是第一任数学系主任,直至1945年。1935年中国数学会成立,胡敦复当选首任主席,截止2023年底中国数学会有会员5万多人,是我国数学工作者的学术性团体,也是中国科协的直属单位。邹涛奋纪念馆

邹涛奋纪念馆

重庆南路205弄54号,是我国著名记者邹韬奋旧居。
邹韬奋(1895年-1944年),原名邹恩润,江西省鹰潭市人,是我国近代著名记者、出版家。1895年邹涛奋出生于福建永安,祖父邹舒予是晚清延平知府,父亲邹国珍是晚清福州府候补官员。1921年邹韬奋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之一),获文学学士学位。1922年邹韬奋经黄炎培介绍,担任中华职教社编辑部主任,负责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以及《职业教育丛书》,参与中华职教社发起的职业指导运动。1926年邹韬奋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对《生活》周刊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确定该刊的宗旨是“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韬奋”是他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之所以选用这个笔名,意在自勉延志。1930年为满足日益扩大的读者需求量,邹韬奋又成立 “书报代办部”,专办读者服务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分店及办事处达五六十处之多的生活书店。1933年邹韬奋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投身到争取民众自由权利的民主运动中。1936年邹韬奋与沈钧儒等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支持各地的抗日爱国运动。1936年底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邹韬奋、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1941年邹韬奋在香港创办《大众生活》杂志,受到海内外读者的热烈欢迎。1944年邹韬奋在上海病逝,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对他的一生及其从事的事业给予高度评价。
以邹韬奋名字命名的“中国韬奋出版奖”是我国出版界的最高奖项,以邹韬奋名字命名的另一奖项“韬奋新闻奖”是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2005年国家设立“长江韬奋奖” 用以表彰全国的优秀先进新闻工作者。1956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重庆南路205弄54号邹韬奋旧居改建为“韬奋纪念馆”,并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南路288弄17号,是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旧居。
重庆南路288弄大陆坊,是上海旧式里弄住宅建筑,建成于1912年,二层或三层砖木混合结构,有住宅69套。上世纪90年代,因上海修建南北高架路,拆除了大陆坊沿街的部分建筑。其中,重庆南路288弄17号是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旧居。
蒋兆和(1904年-1986年),四川省泸州市人,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蒋兆和儿时在泸州随父读书习字学画,1920年来到上海,在广告设计、图案、装饰画里开始他的绘画艺术生涯。1927年蒋兆和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担任图案系教员。在老师徐悲鸿的引领下,蒋兆和的绘画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蒋兆和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悲惨灾难,创作出长达26米的传世名画《流民图》,按真人比例画出一百名伤亡苦难的同胞,展示了日本侵略者铁蹄下哀鸿遍野、尸骨横陈的人间惨象,1949年徐悲鸿带着《流民图》赴欧洲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1950年蒋兆和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在从教的30多年时间里蒋兆和创立了一整套培养和造就现代水墨人物画人才的教学体系,被称为“徐(悲鸿)蒋(兆和)体系”。1957年蒋兆和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美院支部主委。新中国建立后,蒋兆和历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重庆南路过往的记忆,给南来北往的行人带来了无穷无尽地遐想。正所谓:思悠悠,事难留,恰似一股别样滋味过。但在老上海的记忆中,重庆南路周边的喧闹声,仿佛一直都在,似乎从未远去。
责任编辑:杨一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