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更加坚定对外开放决心和自信。9月2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协商会,扎实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改革举措,助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 王炳南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为此建议:
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扩大自主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一是在短板领域优化制度开放供给。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适时放宽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快与国际规则对接。二是在优势领域开展制度开放竞争。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构建中国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推动数字经济、新能源企业等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三是在前沿领域加强制度开放合作。提高绿色贸易、碳排放统计核算等领域制度创新合作水平,推动纳入新商签的自贸协定,争取在与推动制度型开放的相关协定中建立更多话语权。
二、高标准打造国际领先的营商环境。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国内营商环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着眼于完善法治化市场规则,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和监管制度。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前沿产业良好营商环境。二是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公平竞争原则,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我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王昌林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这对促进我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种种迹象表明,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来临,世界正迎来第五次产业大转移。这为我国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提供了历史新机遇。
为此建议:
一、支持企业有序“走出去”。一方面,支持企业主动抱团走向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建立区域生产分工合作体系,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支持企业把研发、高端制造等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
二、加大引进来力度。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更加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要着力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我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转变,加大跨国公司、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引进力度,在国内与跨国企业等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
三、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新特区”建设。在总结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设服务业开放“新特区”,进一步加大信息、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力度,大力推动优质商品、教育、医疗等消费回流,积极培育服务贸易新增长点。对标周边国家招商引资政策,建设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新特区”,探索构建“地瓜经济”模式,推进货物贸易转型升级。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开放创新特区”,探索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全球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南存辉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还提出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极大促进了共建国家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参与国家带来了市场拓展、产业升级、区域合作等多方面的发展机遇。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强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探索更多合作空间和路径,更好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此建议:
一、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推进贸易便利化。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进一步简化通关流程,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丰富贸易支付结算的渠道和工具,积极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升外汇业务办理的和资金结算的效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服务能力,扩大货币互换区域范围和规模,降低汇率风险。
二、健全法律保护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健全国别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加强与共建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就政治风险、贸易壁垒、体制障碍等问题进行深层对话与协商,推动签订和升级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建立商事调解与诉讼、仲裁的衔接机制,形成一套耗时短、执行易、成本低的商事调解及配套执行制度,为企业“出海”提供法律保障。
三、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与标准制定。拓展与共建国家在规则、标准、理念等多维度的协调合作,引导国际“行业减排”的碳价机制建设,加快与相关领域碳抵消及减排机制的对接。加强与共建国家绿色能源规划与政策衔接,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能源产品与设备贸易,促进绿色能源输出。
四、强化金融服务保障,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统筹各种金融机构资源,鼓励各类银行和保险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发挥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运用股权、债权、基金等市场化工具,打造多层次的投融资平台,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提升对外商投资吸引力
全国政协常委、商务部原副部长 钱克明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专门部署。下面我围绕贯彻落实好三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就稳外资问题作一发言。
一、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创新招商模式,拓展招商渠道,健全常态化、多层次招商机制;持续加大对欧美日韩及中东地区等重点地区的引资力度;针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以及供应链关键企业,加强精准招商。
二、出台更有竞争力的引资政策。积极应对国际引资竞争,研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引资优惠政策。加大“卡脖子”“新赛道”等高技术领域企业支持力度,确保内外资企业同等适用。
三、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格执行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制定涉企政策应充分征求各类企业意见,发布时把握好“时、度、效”,并同步开展宣传解读,及时出台配套细则,稳定外商投资预期;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对外资企业的合理诉求要及时做出反应,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加快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全面清理各类隐性准入壁垒,严格落实“非禁即入”。
高度重视新形势新背景下的内外贸一体化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陈小平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近年来,通过政策支撑、试点建设等举措,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积极进展,内外贸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规则制度进一步衔接,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80%,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意愿进一步增强。
当前,需抓住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实现国内国际市场顺滑切换,充分发挥内外贸一体化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为此建议:
一、加快政策工具落地,提振国内需求,稳住国内基本盘。创新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体系,挖掘“两新”政策的应用场景,推动国有企业开展船舶和其他大型通用设备更新、推动医疗机构用好融资租赁开展国产医疗器械更新。将扩消费的政策重点放在就业和收入分配上,以收入和就业的稳定带动消费复苏。
二、坚定不移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挖掘国际市场潜力。统筹做好经济外交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更好环境。持续做好对企业拓市场增订单的实质性支持,在人员往来、展会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鼓励,发挥企业主体开拓市场的积极性。积极用好外贸综合服务功能,为走向国际的国内企业提供从供应链到金融的全方位服务。
三、优化服务生态体系,提升内外贸顺滑切换能力。高水平谋划国际经贸网络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的境外物流中转枢纽、中欧班列物流通道、国际营销体系、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建设具有主动权的国际经贸网络。推动国内国外教育联动、产教融合培养外国留学生+国际化本土人才,满足企业国际国内生产、营销的多层次人才需求。鼓励发挥商协会、平台企业的全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包括物流、营销、品牌等内外贸顺滑切换的“一站式”服务。
四、精准发挥政策作用,加强对内外贸一体化的引导。强化对外贸企业转内销的政策引导支持,对探索“外贸工厂店”“外贸企业奥特莱斯”“外贸优品进市场”等方式,给予项目制的实质性支持。探索强化国内市场信保服务、为企业开拓国内新客户提供更便捷支持。持续提升供应链金融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对国际市场风险的预警和产业贸易壁垒的预警建设。
创建中国标准品牌打造更多国家名片和金字招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永才
加强品牌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大部署,国资央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品牌强企助推品牌强国,努力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当先锋、打头阵。
为此建议:
一、聚焦全面打造世界一流品牌,进一步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走出去”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建议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走出去”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围绕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健全完善投、建、管、运等不同行业合作共赢协同机制,打造“雁行出海”格局,引导支持“头雁”企业更好统筹行业全球资源,充分发挥装备制造、建筑、运营等企业优势,加快推动我国项目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去”,努力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品牌。
二、聚焦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一步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国际标准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和“通行证”。建议进一步引导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变革,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特别是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碳排放等新兴技术领域,深入开展标准化研究,加大关键技术国际标准化研究力度,争取形成更多行业规则和国际标准,带动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管理更高质量“走出去”,以中国标准擦亮中国品牌,更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深化高水平开放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动能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 司马红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高水平开放,打造服务贸易新动能,是落实三中全会部署,以开放促改革的具体举措,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为此建议:
一、加大制度供给,提高开放协同度。对外,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为统揽,进一步探索缩减负面清单条款,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对内,落实WTO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协定,在服务业开放“准入”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许可等“国内规制”。如深化高频政务事项“一网通办”改革;放宽电信领域监管要求、试点允许外国电信企业以跨境交付等模式为境内企业提供部分增值电信服务。
二、加快数字化进程,促进提质升级。完善顶层设计,出台支持数字贸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完善数据确权、交易、应用等流通规则,提高数字平台监管能力。提高竞争力,培育一批数字贸易高值细分领域行业龙头,依托核心产品带动贡献;发展数据服务、数字金融、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抢占国际竞争先机。
三、推动标准制定及衔接,参与全球治理。加快优势标准“走出去”,在新兴产业及贸易领域,提出中国优势的标准提案;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推动我国建筑、运输等服务贸易标准“走出去”。促进国际标准衔接,在绿色金融等领域推动国内外标准衔接,在碳足迹、碳认证领域,推动与欧盟、美国等取得共识;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动服务标准互认。
四、打造创新合作平台,拓宽国际“朋友圈”。推动形成有统筹、有侧重的全国服务贸易开放格局。选取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区,对特定国别、特定领域开展合作探索,并赋予更大开放改革自主权。发挥服贸会全球唯一服务贸易领域综合性展会平台作用,强化全球交易功能,在外汇、税收、数据跨境等方面探索一揽子促交易支持政策,擦亮开放合作的“金字招牌”。
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巩固和扩大我国锂电池产业竞争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毓群
当前,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领域新赛道,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各国均围绕产业链本土化、关键矿产资源获取等展开激烈争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意义重大。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内部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须加强统筹协调,支持产业链优势企业海外布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国锂电池产业竞争优势。
为此建议:
一、强化统筹协调。面对外部风险和重大问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企业有序出海。同时,加强国际标准对接,推动国内、国际规则互认。
二、优化境外投资管理体系,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布局。单纯依靠贸易出口的模式风险很大,亟须统筹谋划,出口、投资并行,尤其是支持产业链优势企业扩大海外布局,打破贸易壁垒。一是把握当前窗口期,持续优化对外投资管理体系,加速对外投资项目审批;二是支持企业寻找海外合作伙伴,开展合资、技术授权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深度绑定。各主管部门利用专业优势,对境外投资项目统筹强化商务、财政、投资、产业等协同管理力度;三是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一线窗口作用,积极协调海外机构支持中资企业发展经营。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更加坚定对外开放决心和自信。9月2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协商会,扎实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改革举措,助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 王炳南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为此建议:
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扩大自主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一是在短板领域优化制度开放供给。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适时放宽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快与国际规则对接。二是在优势领域开展制度开放竞争。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构建中国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推动数字经济、新能源企业等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三是在前沿领域加强制度开放合作。提高绿色贸易、碳排放统计核算等领域制度创新合作水平,推动纳入新商签的自贸协定,争取在与推动制度型开放的相关协定中建立更多话语权。
二、高标准打造国际领先的营商环境。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国内营商环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着眼于完善法治化市场规则,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和监管制度。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前沿产业良好营商环境。二是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公平竞争原则,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我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王昌林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这对促进我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种种迹象表明,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来临,世界正迎来第五次产业大转移。这为我国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提供了历史新机遇。
为此建议:
一、支持企业有序“走出去”。一方面,支持企业主动抱团走向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建立区域生产分工合作体系,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支持企业把研发、高端制造等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
二、加大引进来力度。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更加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要着力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我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转变,加大跨国公司、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引进力度,在国内与跨国企业等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
三、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新特区”建设。在总结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设服务业开放“新特区”,进一步加大信息、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力度,大力推动优质商品、教育、医疗等消费回流,积极培育服务贸易新增长点。对标周边国家招商引资政策,建设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新特区”,探索构建“地瓜经济”模式,推进货物贸易转型升级。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开放创新特区”,探索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全球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南存辉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还提出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极大促进了共建国家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参与国家带来了市场拓展、产业升级、区域合作等多方面的发展机遇。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强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探索更多合作空间和路径,更好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此建议:
一、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推进贸易便利化。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进一步简化通关流程,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丰富贸易支付结算的渠道和工具,积极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升外汇业务办理的和资金结算的效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服务能力,扩大货币互换区域范围和规模,降低汇率风险。
二、健全法律保护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健全国别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加强与共建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就政治风险、贸易壁垒、体制障碍等问题进行深层对话与协商,推动签订和升级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建立商事调解与诉讼、仲裁的衔接机制,形成一套耗时短、执行易、成本低的商事调解及配套执行制度,为企业“出海”提供法律保障。
三、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与标准制定。拓展与共建国家在规则、标准、理念等多维度的协调合作,引导国际“行业减排”的碳价机制建设,加快与相关领域碳抵消及减排机制的对接。加强与共建国家绿色能源规划与政策衔接,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能源产品与设备贸易,促进绿色能源输出。
四、强化金融服务保障,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统筹各种金融机构资源,鼓励各类银行和保险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发挥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运用股权、债权、基金等市场化工具,打造多层次的投融资平台,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提升对外商投资吸引力
全国政协常委、商务部原副部长 钱克明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专门部署。下面我围绕贯彻落实好三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就稳外资问题作一发言。
一、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创新招商模式,拓展招商渠道,健全常态化、多层次招商机制;持续加大对欧美日韩及中东地区等重点地区的引资力度;针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以及供应链关键企业,加强精准招商。
二、出台更有竞争力的引资政策。积极应对国际引资竞争,研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引资优惠政策。加大“卡脖子”“新赛道”等高技术领域企业支持力度,确保内外资企业同等适用。
三、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格执行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制定涉企政策应充分征求各类企业意见,发布时把握好“时、度、效”,并同步开展宣传解读,及时出台配套细则,稳定外商投资预期;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对外资企业的合理诉求要及时做出反应,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加快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全面清理各类隐性准入壁垒,严格落实“非禁即入”。
高度重视新形势新背景下的内外贸一体化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陈小平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近年来,通过政策支撑、试点建设等举措,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积极进展,内外贸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规则制度进一步衔接,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80%,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意愿进一步增强。
当前,需抓住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实现国内国际市场顺滑切换,充分发挥内外贸一体化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为此建议:
一、加快政策工具落地,提振国内需求,稳住国内基本盘。创新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体系,挖掘“两新”政策的应用场景,推动国有企业开展船舶和其他大型通用设备更新、推动医疗机构用好融资租赁开展国产医疗器械更新。将扩消费的政策重点放在就业和收入分配上,以收入和就业的稳定带动消费复苏。
二、坚定不移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挖掘国际市场潜力。统筹做好经济外交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更好环境。持续做好对企业拓市场增订单的实质性支持,在人员往来、展会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鼓励,发挥企业主体开拓市场的积极性。积极用好外贸综合服务功能,为走向国际的国内企业提供从供应链到金融的全方位服务。
三、优化服务生态体系,提升内外贸顺滑切换能力。高水平谋划国际经贸网络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的境外物流中转枢纽、中欧班列物流通道、国际营销体系、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建设具有主动权的国际经贸网络。推动国内国外教育联动、产教融合培养外国留学生+国际化本土人才,满足企业国际国内生产、营销的多层次人才需求。鼓励发挥商协会、平台企业的全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包括物流、营销、品牌等内外贸顺滑切换的“一站式”服务。
四、精准发挥政策作用,加强对内外贸一体化的引导。强化对外贸企业转内销的政策引导支持,对探索“外贸工厂店”“外贸企业奥特莱斯”“外贸优品进市场”等方式,给予项目制的实质性支持。探索强化国内市场信保服务、为企业开拓国内新客户提供更便捷支持。持续提升供应链金融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对国际市场风险的预警和产业贸易壁垒的预警建设。
创建中国标准品牌打造更多国家名片和金字招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永才
加强品牌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大部署,国资央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品牌强企助推品牌强国,努力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当先锋、打头阵。
为此建议:
一、聚焦全面打造世界一流品牌,进一步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走出去”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建议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走出去”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围绕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健全完善投、建、管、运等不同行业合作共赢协同机制,打造“雁行出海”格局,引导支持“头雁”企业更好统筹行业全球资源,充分发挥装备制造、建筑、运营等企业优势,加快推动我国项目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去”,努力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品牌。
二、聚焦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一步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国际标准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和“通行证”。建议进一步引导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变革,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特别是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碳排放等新兴技术领域,深入开展标准化研究,加大关键技术国际标准化研究力度,争取形成更多行业规则和国际标准,带动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管理更高质量“走出去”,以中国标准擦亮中国品牌,更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深化高水平开放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动能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 司马红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高水平开放,打造服务贸易新动能,是落实三中全会部署,以开放促改革的具体举措,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为此建议:
一、加大制度供给,提高开放协同度。对外,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为统揽,进一步探索缩减负面清单条款,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对内,落实WTO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协定,在服务业开放“准入”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许可等“国内规制”。如深化高频政务事项“一网通办”改革;放宽电信领域监管要求、试点允许外国电信企业以跨境交付等模式为境内企业提供部分增值电信服务。
二、加快数字化进程,促进提质升级。完善顶层设计,出台支持数字贸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完善数据确权、交易、应用等流通规则,提高数字平台监管能力。提高竞争力,培育一批数字贸易高值细分领域行业龙头,依托核心产品带动贡献;发展数据服务、数字金融、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抢占国际竞争先机。
三、推动标准制定及衔接,参与全球治理。加快优势标准“走出去”,在新兴产业及贸易领域,提出中国优势的标准提案;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推动我国建筑、运输等服务贸易标准“走出去”。促进国际标准衔接,在绿色金融等领域推动国内外标准衔接,在碳足迹、碳认证领域,推动与欧盟、美国等取得共识;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动服务标准互认。
四、打造创新合作平台,拓宽国际“朋友圈”。推动形成有统筹、有侧重的全国服务贸易开放格局。选取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区,对特定国别、特定领域开展合作探索,并赋予更大开放改革自主权。发挥服贸会全球唯一服务贸易领域综合性展会平台作用,强化全球交易功能,在外汇、税收、数据跨境等方面探索一揽子促交易支持政策,擦亮开放合作的“金字招牌”。
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巩固和扩大我国锂电池产业竞争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毓群
当前,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领域新赛道,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各国均围绕产业链本土化、关键矿产资源获取等展开激烈争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意义重大。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内部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须加强统筹协调,支持产业链优势企业海外布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国锂电池产业竞争优势。
为此建议:
一、强化统筹协调。面对外部风险和重大问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企业有序出海。同时,加强国际标准对接,推动国内、国际规则互认。
二、优化境外投资管理体系,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布局。单纯依靠贸易出口的模式风险很大,亟须统筹谋划,出口、投资并行,尤其是支持产业链优势企业扩大海外布局,打破贸易壁垒。一是把握当前窗口期,持续优化对外投资管理体系,加速对外投资项目审批;二是支持企业寻找海外合作伙伴,开展合资、技术授权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深度绑定。各主管部门利用专业优势,对境外投资项目统筹强化商务、财政、投资、产业等协同管理力度;三是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一线窗口作用,积极协调海外机构支持中资企业发展经营。
责任编辑:杨骁希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