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十二届市政协以来,围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来自各领域各行业的政协委员发挥专业特长,踊跃建言谋策。
建设法治政府
近年来,上海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如果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且适用于全市的规范性规则,‘严格依照’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吕红兵委员说。2013年,他与其他3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上海制定“行政程序规范”,覆盖行政行为全过程及各方面。比如,在行政决策方面,对于重大行政决策、制定规范性文件都应有相应的程序。
“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意味着政府行为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2015年,黄绮等3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决策的依据性、立法项目的规范性。
2021年,陈贵等21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建议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执法信息平台等措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法治方式管好“红头文件”,防止出现“奇葩文件”。
在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各方力量推动下,上海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年2月26日,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更好地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体制机制要深入理顺,行政决策要更加科学民主依法,行政执法水平要持续提高,监督制约要进一步加强,以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增强法治观念
近日,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米哈游旗下《未定事件簿》联动上海市律师协会推出“NXX卷宗合议”系列普法视频,5位专业律师受邀分享解读案件并以5个游戏中的章节故事为切入点,剖析游戏部分主线章节背后的法律知识,开展嵌入式精准普法,让青少年群体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了解“法之魅力”。
普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如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委员高度关注。
“部分社会成员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现象,2015年,吴珍美等3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加强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树立法律的公信力,提升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和依赖度。同时,职能部门应立足法治角度,对网络热点事件进行精准分析和评论,并借助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培养共公民法治意识。
同年,林建康等10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通过提高违法成本,推动人们形成自觉守法意思。委员们认为,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让违法者付出必须要付出的待见,甚至是几倍几十倍的代价,在全社会真正确立“守法者得实惠、违法者付代价”的正确导向和价值规则。
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委员们提出,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防止青少年从“犯错”走向“犯罪”。2023年,张宁等10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硬性灌输的陈旧教育方式,把情感、时尚、艺术元素引入学校法治教育中,增强法治教育效果。2024年,童麟委员通过提案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应当形成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提供法治保障
近年来,上海在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系统,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的新路子。围绕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法治保障,委员纷纷献计出力。
2020年,程金华等15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上海在构建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过程中,既要重视“科技支撑”,也要重视“法治保障”。在推进“智慧城市”过程中,确定信息采集的负面清单,明确公民与社会组织行为被监视、信息被采集、形象可曝光的合理、合法边界,为他们在上海从事合法活动构筑“心理安全防线”。同时,在数据从政府流向社会的过程中,筑好“防火墙”,杜绝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公民信息数据随意流动。
2022年,本市出台《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勾画了蓝图。“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要从法治理念和法治实践入手,完善顶层设计和法治机制建设,营造安全、开放、公平、健康的数字生态。”2023年,严洁红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风险评估、安全审查制度,健全数据泄露预警等方面制度,明确平台对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建设法治政府
近年来,上海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如果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且适用于全市的规范性规则,‘严格依照’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吕红兵委员说。2013年,他与其他3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上海制定“行政程序规范”,覆盖行政行为全过程及各方面。比如,在行政决策方面,对于重大行政决策、制定规范性文件都应有相应的程序。
“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意味着政府行为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2015年,黄绮等3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决策的依据性、立法项目的规范性。
2021年,陈贵等21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建议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执法信息平台等措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法治方式管好“红头文件”,防止出现“奇葩文件”。
在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各方力量推动下,上海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年2月26日,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更好地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体制机制要深入理顺,行政决策要更加科学民主依法,行政执法水平要持续提高,监督制约要进一步加强,以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增强法治观念
近日,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米哈游旗下《未定事件簿》联动上海市律师协会推出“NXX卷宗合议”系列普法视频,5位专业律师受邀分享解读案件并以5个游戏中的章节故事为切入点,剖析游戏部分主线章节背后的法律知识,开展嵌入式精准普法,让青少年群体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了解“法之魅力”。
普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如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委员高度关注。
“部分社会成员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现象,2015年,吴珍美等3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加强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树立法律的公信力,提升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和依赖度。同时,职能部门应立足法治角度,对网络热点事件进行精准分析和评论,并借助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培养共公民法治意识。
同年,林建康等10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通过提高违法成本,推动人们形成自觉守法意思。委员们认为,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让违法者付出必须要付出的待见,甚至是几倍几十倍的代价,在全社会真正确立“守法者得实惠、违法者付代价”的正确导向和价值规则。
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委员们提出,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防止青少年从“犯错”走向“犯罪”。2023年,张宁等10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硬性灌输的陈旧教育方式,把情感、时尚、艺术元素引入学校法治教育中,增强法治教育效果。2024年,童麟委员通过提案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应当形成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提供法治保障
近年来,上海在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系统,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的新路子。围绕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法治保障,委员纷纷献计出力。
2020年,程金华等15位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上海在构建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过程中,既要重视“科技支撑”,也要重视“法治保障”。在推进“智慧城市”过程中,确定信息采集的负面清单,明确公民与社会组织行为被监视、信息被采集、形象可曝光的合理、合法边界,为他们在上海从事合法活动构筑“心理安全防线”。同时,在数据从政府流向社会的过程中,筑好“防火墙”,杜绝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公民信息数据随意流动。
2022年,本市出台《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勾画了蓝图。“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要从法治理念和法治实践入手,完善顶层设计和法治机制建设,营造安全、开放、公平、健康的数字生态。”2023年,严洁红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风险评估、安全审查制度,健全数据泄露预警等方面制度,明确平台对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责任编辑:张杏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