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10日
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已经进入第6天
审议军事报告的环节
他单刀直入地连提三条质询:
“西北大后方却屯兵数十万,
为什么不开出去打日本?”
“政府对协同盟国作战,
有无周密计划?”
“第十军方某,在衡阳兵败被俘,
只身回渝……
据说是负有特殊使命,
被敌方有意放回来的……
希望军事当局有个明白回答……”
三项质询重若金石、掷地有声
气得蒋介石暴跳如雷
骂了一个多小时还余怒未消
他却神色自若
正气凛然地走出了会场
他
就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民革创始人之一、
《团结报》首任社长、
著名红学家
王昆仑
今天(8月23日)
是王昆仑逝世39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深情怀念他
再次回顾他
赤胆忠心、为国为民、无私奉献
的传奇一生
王昆仑出身名门
是东晋书圣王羲之67代孙
年少时就苦苦探寻救国、革命之法
在乱世中很早
便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希望见到孙中山并请他给予指导
1922年末
王昆仑组织北京学生代表团
赴上海寻求各界支持
见到了孙中山和宋庆龄
亲耳听到了孙中山对他们革命的指导:
“你们的斗争,
也不是北京一个地方的事,
而是全国人民的斗争……”
这让王昆仑等人明确了斗争的大方向
这次与同学们一起面见孙中山
让王昆仑非常兴奋
但他觉得还不够
过了几天
王昆仑寻求再见孙中山
精诚所至
孙中山在百忙之中
不仅再次约见了王昆仑
还挤出时间与之长谈
当得知王昆仑还没有参加任何党派
孙中山欣然引荐其加入中国国民党
回到北京后
王昆仑广泛联络革命同志
积极、秘密发展国民党党员
同时,奋发研读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建国大纲》等代表著作
为之后参加革命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集结爱国民主力量
对革命的执着追求
推动王昆仑一路前进
早在白色恐怖严重的1933年
王昆仑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既是受周恩来、董必武直接领导的
中共秘密党员
又是国民党内素有影响的著名人士
还身居国民党中央要职
活动平台比较大
重庆的中共党组织在皖南事变后
建立了一个中共外围组织
以便了解国民党高层的动态
该组织于1941年夏正式成立
定名中国民族大众同盟
王昆仑与许宝驹、王炳南等发起人
被推选为主要负责人
一年后
该组织改名为中国民主革命同盟
在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后
为了相区别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为“小民革”
小民革成立后
王昆仑根据工作需要发展组织
还秘密筹办并主编刊物《人民观察家》
介绍中共的方针、政策和主张
在开展小民革活动的同时
为进一步集结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力量
王昆仑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探寻
并征求谭平山、陈铭枢等人的意见
组织了民主同志座谈会
通过经常性组织时事座谈会的方式
将各方面的人士联系起来
1943年8月
王昆仑与谭平山等人
在民主同志座谈会的基础上
筹备建立革命组织
将组织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简称“民联”)
1945年10月
民联正式成立
小民革、民联等组织
为团结爱国民主人士
动摇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发挥了重要作用
勇敢无畏一骂成名
1935年8月
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一宣言》
推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王昆仑以亲朋好友
会聚“太湖别墅”消暑的名义
召开了著名的“万方楼会议”
会议共开了三天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但令王昆仑和其他参会人员没有料到
他们的行踪
早已引起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注意
王昆仑在这次活动中还险遭暗杀
1945年5月
国民党“六大”召开期间
在审议军事报告时
王昆仑站起来连提三条质询
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勾结日伪、
制造分裂、策划内战的阴谋
气得蒋介石破口大骂
台下国民党右派高喊:
“拉出去枪毙!拉出去枪毙!”
这件事引起很大震动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经
幽默地评价说:
“十年中委无人知,
一骂成名天下闻。”
这并不是王昆仑第一次公开反对蒋介石
早在1936年7月
王昆仑就因蒋介石推行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当面顶撞他
第二次发生在1936年9月
当时王昆仑
将中国共产党的《致国民党公开书》
向冯玉祥等人做了通报
王昆仑的行为
特别是为了抗日的三次当面质询
让蒋介石非常记恨
他不仅常常被跟踪、监视
甚至被列入国民党特务
抓捕和暗杀的黑名单
但他无所畏惧
依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积极推动抗日
兢兢业业为公为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王昆仑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
直接参与政府的工作
1955年起
他又被任命为北京市副市长
分管北京市文化卫生工作
提出“分级分工医疗”的具体办法
为了解决急重病人的困难
他指示卫生局成立急救站
为测试运行服务效果
还亲自躺在急救车里
感受行车时的颠簸程度
他还特别关心生产一线
劳动群众的健康
亲自前往京西城子煤矿考察
叮嘱对矿工的职业病——矽肺
要加强预防措施
等艺术的发展
当了解到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场地
十分狭窄简陋后
王昆仑把首都剧场交给人艺使用
他还组织力量考察
曹雪芹在北京生活的遗迹
推动红学研究
在他的努力下
北京市修葺了国子监
成立了首都图书馆
别树一帜研究红楼
《红楼梦人物论》
至今仍是红学爱好者的必读之书
在《红楼梦人物论》中
王昆仑把贾府中的许多重要人物
放在封建末期的历史大背景下
加以透视
深刻揭示了《红楼梦》
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后来
王昆仑还与女儿王金陵一起
创作了昆曲剧本《晴雯》
并被搬上舞台
受到观众的喜爱
鲜为人知的是
王昆仑同王朝闻、周汝昌、沈从文、
启功、曹禺等为此剧顾问
“团结”初心面向未来
王昆仑是《团结报》的创始人
和首任社长
1956年2月
民革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
时任民革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部长的王昆仑
建议将原有的杂志《民革彙刊》
改成一份四开一张的周报
定名为《团结报》
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创刊
《民革六十年》一书中
这样记载《团结报》的创刊:
“报名‘团结’,
包含民革同志对过去历史的
深刻总结和对未来的期盼。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才能进步,
团结和教育密不可分。”
《团结报》是目前唯一一家
由民主党派主办
且公开发行的报纸
当时新闻界有人称它是
“中国报史上的第一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由民主党派办的报纸”
60多年来
《团结报》已经逐渐形成
多载体、多平台、多形式
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王昆仑负责创办《团结报》
对民革党员和联系人士
进行了许多爱国主义和
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为民革的思想建设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斯人已逝
但团结报人的坚守不变
办报初心不改
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已经进入第6天
审议军事报告的环节
他单刀直入地连提三条质询:
“西北大后方却屯兵数十万,
为什么不开出去打日本?”
“政府对协同盟国作战,
有无周密计划?”
“第十军方某,在衡阳兵败被俘,
只身回渝……
据说是负有特殊使命,
被敌方有意放回来的……
希望军事当局有个明白回答……”
三项质询重若金石、掷地有声
气得蒋介石暴跳如雷
骂了一个多小时还余怒未消
他却神色自若
正气凛然地走出了会场
他
就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民革创始人之一、
《团结报》首任社长、
著名红学家
王昆仑
今天(8月23日)
是王昆仑逝世39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深情怀念他
再次回顾他
赤胆忠心、为国为民、无私奉献
的传奇一生
王昆仑(1902-1985),原名汝玙,字鲁瞻,江苏无锡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北京市副市长,民革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年少探寻革命之法王昆仑出身名门
是东晋书圣王羲之67代孙
年少时就苦苦探寻救国、革命之法
在乱世中很早
便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希望见到孙中山并请他给予指导
1922年末
王昆仑组织北京学生代表团
赴上海寻求各界支持
见到了孙中山和宋庆龄
亲耳听到了孙中山对他们革命的指导:
“你们的斗争,
也不是北京一个地方的事,
而是全国人民的斗争……”
这让王昆仑等人明确了斗争的大方向
这次与同学们一起面见孙中山
让王昆仑非常兴奋
但他觉得还不够
过了几天
王昆仑寻求再见孙中山
精诚所至
孙中山在百忙之中
不仅再次约见了王昆仑
还挤出时间与之长谈
当得知王昆仑还没有参加任何党派
孙中山欣然引荐其加入中国国民党
回到北京后
王昆仑广泛联络革命同志
积极、秘密发展国民党党员
同时,奋发研读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建国大纲》等代表著作
为之后参加革命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集结爱国民主力量
对革命的执着追求
推动王昆仑一路前进
早在白色恐怖严重的1933年
王昆仑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既是受周恩来、董必武直接领导的
中共秘密党员
又是国民党内素有影响的著名人士
还身居国民党中央要职
活动平台比较大
重庆的中共党组织在皖南事变后
建立了一个中共外围组织
以便了解国民党高层的动态
该组织于1941年夏正式成立
定名中国民族大众同盟
王昆仑与许宝驹、王炳南等发起人
被推选为主要负责人
一年后
该组织改名为中国民主革命同盟
在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后
为了相区别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为“小民革”
小民革成立后
王昆仑根据工作需要发展组织
还秘密筹办并主编刊物《人民观察家》
介绍中共的方针、政策和主张
在开展小民革活动的同时
为进一步集结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力量
王昆仑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探寻
并征求谭平山、陈铭枢等人的意见
组织了民主同志座谈会
通过经常性组织时事座谈会的方式
将各方面的人士联系起来
1943年8月
王昆仑与谭平山等人
在民主同志座谈会的基础上
筹备建立革命组织
将组织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简称“民联”)
1945年10月
民联正式成立
小民革、民联等组织
为团结爱国民主人士
动摇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发挥了重要作用
勇敢无畏一骂成名
1935年8月
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一宣言》
推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王昆仑以亲朋好友
会聚“太湖别墅”消暑的名义
召开了著名的“万方楼会议”
会议共开了三天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但令王昆仑和其他参会人员没有料到
他们的行踪
早已引起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注意
王昆仑在这次活动中还险遭暗杀
1945年5月
国民党“六大”召开期间
在审议军事报告时
王昆仑站起来连提三条质询
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勾结日伪、
制造分裂、策划内战的阴谋
气得蒋介石破口大骂
台下国民党右派高喊:
“拉出去枪毙!拉出去枪毙!”
这件事引起很大震动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经
幽默地评价说:
“十年中委无人知,
一骂成名天下闻。”
这并不是王昆仑第一次公开反对蒋介石
早在1936年7月
王昆仑就因蒋介石推行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当面顶撞他
第二次发生在1936年9月
当时王昆仑
将中国共产党的《致国民党公开书》
向冯玉祥等人做了通报
王昆仑的行为
特别是为了抗日的三次当面质询
让蒋介石非常记恨
他不仅常常被跟踪、监视
甚至被列入国民党特务
抓捕和暗杀的黑名单
但他无所畏惧
依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积极推动抗日
兢兢业业为公为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王昆仑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
直接参与政府的工作
1955年起
他又被任命为北京市副市长
分管北京市文化卫生工作
王昆仑(左二)在检查卫生工作。
王昆仑到一线调研提出“分级分工医疗”的具体办法
为了解决急重病人的困难
他指示卫生局成立急救站
为测试运行服务效果
还亲自躺在急救车里
感受行车时的颠簸程度
他还特别关心生产一线
劳动群众的健康
亲自前往京西城子煤矿考察
叮嘱对矿工的职业病——矽肺
要加强预防措施
王昆仑(左)与梅兰芳(中)、马连良(右)在北京京剧工作联合会成立大会上。
王昆仑鼓励和支持话剧、曲艺等艺术的发展
当了解到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场地
十分狭窄简陋后
王昆仑把首都剧场交给人艺使用
他还组织力量考察
曹雪芹在北京生活的遗迹
推动红学研究
在他的努力下
北京市修葺了国子监
成立了首都图书馆
别树一帜研究红楼
王昆仑著的《红楼梦人物论》
王昆仑在抗战期间撰写的《红楼梦人物论》
至今仍是红学爱好者的必读之书
在《红楼梦人物论》中
王昆仑把贾府中的许多重要人物
放在封建末期的历史大背景下
加以透视
深刻揭示了《红楼梦》
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后来
王昆仑还与女儿王金陵一起
创作了昆曲剧本《晴雯》
并被搬上舞台
受到观众的喜爱
鲜为人知的是
王昆仑同王朝闻、周汝昌、沈从文、
启功、曹禺等为此剧顾问
“团结”初心面向未来
王昆仑是《团结报》的创始人
和首任社长
1956年2月
民革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
时任民革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部长的王昆仑
建议将原有的杂志《民革彙刊》
改成一份四开一张的周报
定名为《团结报》
《团结报》创刊号
1956年4月25日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创刊
《民革六十年》一书中
这样记载《团结报》的创刊:
“报名‘团结’,
包含民革同志对过去历史的
深刻总结和对未来的期盼。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才能进步,
团结和教育密不可分。”
《团结报》是目前唯一一家
由民主党派主办
且公开发行的报纸
当时新闻界有人称它是
“中国报史上的第一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由民主党派办的报纸”
60多年来
《团结报》已经逐渐形成
多载体、多平台、多形式
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王昆仑负责创办《团结报》
对民革党员和联系人士
进行了许多爱国主义和
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为民革的思想建设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斯人已逝
但团结报人的坚守不变
办报初心不改
责任编辑:施丹璐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