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愚园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东起静安寺,西至中山公园,全长约2.7公里。1860年公共租界在静安寺北面修筑了一条很短的道路,即现在愚园路最东侧的一段。1899年随着公共租界大规模拓展,这段路被划入租界内,1911年以道路东端的一座私人住宅“愚园”来命名,这就是愚园路最初的来历。后来“愚园”几易其主,最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愚园路却延续了下来,成为上海少数未曾易名的道路。
愚园路的兴起始于上世纪 二十、三十年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无数中外商贾选择在此建造西式公寓、中式里弄、商铺戏院,愚园路也成为上海的高级住宅区之一。道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影婆娑,错落有致地散布着风格各异的老洋房、北欧独立式花园住宅、上海特色的新式里弄等,英式乡村的闲适、法式露台的浪漫、北欧壁炉的风情、海派弄堂的烟火气,在这里交织碰撞。
百年愚园路风云际会,名人辈出,“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这里散步,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在这里被捕以身殉志,民革重要领导人李济深在这里为国共合作积极奔走……以下我采撷并介绍几处散落在愚园路上的与民革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民革先贤遗迹。
愚园路1015号是民革先贤李济深的旧居
愚园路1015号原本是民国时期著名金融家、金城银行创办人周作民的住宅。抗日战争期间大汉奸、原金城银行职员钱大魁强占居住于此。抗战胜利前夕,钱大魁逃往台湾,将此处房产赠与抗日名将杜聿明。抗战胜利后李济深来到上海,杜聿明又将此处房产借予李济深居住。新中国建立后,此处房产先后作为长宁区工商联、民建长宁区委的办公场所,现为中餐大师卢怿民开办的“福”1015高级餐厅(米其林一星本帮菜餐厅)。
李济深(1885年-1959年),字任潮,广西梧州人,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是民革主要创始人、重要领导人之一。1909年李济深保送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1920年李济深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东军政府。1924年李济深担任广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办黄埔军校。1926年李济深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李济深被授予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45年李济深在国民党“六大”上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李济深在香港联合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并被选为主席。
1947年李济深居住于上海愚园路1015号,亲自主持“民促”的会务工作。他多次邀请何香凝、蔡廷锴、彭泽民、李章达、陈其瑗、朱学范、陈此生、邓初民等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人士在他的愚园路寓所聚会,商讨建立新的国民党民主派组织问题。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在香港宣告成立,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成立联合政府,李济深当选民革中央主席。1949年李济深代表民革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54年李济深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9年李济深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
1985年11月在“李济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杨尚昆对李济深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李济深是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为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进程: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愚园路1112弄4号是民革先贤蒋光鼐的旧居
愚园路1112弄4号是一幢巴洛克风格的独立花园洋房,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三层砖木混合结构,机制红平瓦坡内落水屋面,洋松木屋架,钢筋混凝土磨石子楼梯,铁质扶手栏杆。屋顶檐口有复式线脚与圆弧形山墙,窗楣式样各异,装饰富丽。清水红砖砌筑的壁炉烟囱,三楼配有大晒台,马赛克地面,厨卫瓷砖,布局豪放。建筑外观简洁雅致,内部装饰精巧,富于变化。这里是民革先贤蒋光鼐的旧居,蒋光鼐居住于此直至1953年。
蒋光鼐(1888年-1967年),字憬然,广东东莞人,是杰出的抗日爱国将领、民革的卓越创始人与领导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1906年蒋光鼐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经同学陈铭枢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蒋光鼐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1917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东军政府。1921年蒋光鼐调任孙中山警卫团少校副官,1922年陈炯明炮轰广州非常大总统府,蒋光鼐率队参加保卫总统府的战斗,1927年蒋光鼐率军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蒋光鼐任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蒋光鼐指挥十九路军参与“一二八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1933年蒋光鼐与李济深、蔡廷锴等发动“福建事变”,主张联合各党派一致抗日。全面抗战爆发后,蒋光鼐担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被授予国民党陆军上将军衔。
1946年蒋光鼐与李济深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1949年蒋光鼐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建立后,蒋光鼐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纺织工业部长、民革中央常委。1967年蒋光鼐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
1988年12月在“纪念蒋光鼐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对蒋光鼐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蒋光鼐先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一位卓越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亲密朋友,他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
愚园路1293弄2号是同盟会元老何遂的旧居
何遂(1888年-1968年),字叙圃,福建闽侯人,是同盟会元老。1907年何遂考入直隶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即陆军大学),读书期间何遂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何遂毕业后任广西新军督练公署参谋处筹略科长,秘密创建广西同盟会支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何遂与阎锡山发动山西新军起义,光复山西。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何遂远赴日本学习政治经济。1920年何遂回国,先后担任广州黄埔军校教务长、立法院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何遂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68年何遂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何遂的五个子女中有四个是共产党员,“父亲是国民党,但对子女的不同政见很宽容。他不仅不反对我们加入共产党,还亲自把孩子托付给共产党的领导人”,这是何遂之子何康(1923年-2021年)对父亲何遂的评价,何康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农业部长。
何遂与吴石(1894年-1950年)是生死之交,吴石离开大陆赴台湾前,留给儿子的纸条上写着“有困难,找何遂”。吴石抵台后,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在何遂的影响,1948年吴石加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后并入民革),并与中共中央华东局建立直接联系,吴石的中共联络人就是何遂之子何康。吴石是中共打入国民党内部地位最高的情报人员,被毛泽东称为“密使一号”。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在愚园路1293弄2号何遂家中,吴石将国民党军队在长江的江防兵力部署以及沪宁、沪杭沿线军事部署等重要军事情报交给何康,这些情报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珍贵的记忆不会湮没于尘埃,漫步于愚园路上,无论晨间,还是午后,抑或夜晚,愚园路上的那些故事都在那里,等着人们去探访,去品味,去感受历史的厚重,继承先贤之志,谱写华彩篇章。
愚园路的兴起始于上世纪 二十、三十年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无数中外商贾选择在此建造西式公寓、中式里弄、商铺戏院,愚园路也成为上海的高级住宅区之一。道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影婆娑,错落有致地散布着风格各异的老洋房、北欧独立式花园住宅、上海特色的新式里弄等,英式乡村的闲适、法式露台的浪漫、北欧壁炉的风情、海派弄堂的烟火气,在这里交织碰撞。
百年愚园路风云际会,名人辈出,“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这里散步,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在这里被捕以身殉志,民革重要领导人李济深在这里为国共合作积极奔走……以下我采撷并介绍几处散落在愚园路上的与民革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民革先贤遗迹。
愚园路1015号是民革先贤李济深的旧居
愚园路1015号李济深旧居
愚园路1015号是一幢法式现代独立花园洋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三层砖木混合结构,屋面带平缓的坡顶,红色筒瓦铺顶,外墙立面用水泥细拉毛饰面,装饰简洁。底层有落地长窗,从室内透视园内景色十分清晰。南北向阳台,周边用铸铁栏杆护围。室内装饰实用。条木地板,硬木护壁,平顶天花板使用石膏顶角线条,简洁明快。南向大花园种植有各种名贵树木和花卉,郁郁葱葱,四季花香。愚园路1015号原本是民国时期著名金融家、金城银行创办人周作民的住宅。抗日战争期间大汉奸、原金城银行职员钱大魁强占居住于此。抗战胜利前夕,钱大魁逃往台湾,将此处房产赠与抗日名将杜聿明。抗战胜利后李济深来到上海,杜聿明又将此处房产借予李济深居住。新中国建立后,此处房产先后作为长宁区工商联、民建长宁区委的办公场所,现为中餐大师卢怿民开办的“福”1015高级餐厅(米其林一星本帮菜餐厅)。
李济深(1885年-1959年),字任潮,广西梧州人,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是民革主要创始人、重要领导人之一。1909年李济深保送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1920年李济深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东军政府。1924年李济深担任广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办黄埔军校。1926年李济深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李济深被授予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45年李济深在国民党“六大”上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李济深在香港联合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并被选为主席。
1947年李济深居住于上海愚园路1015号,亲自主持“民促”的会务工作。他多次邀请何香凝、蔡廷锴、彭泽民、李章达、陈其瑗、朱学范、陈此生、邓初民等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人士在他的愚园路寓所聚会,商讨建立新的国民党民主派组织问题。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在香港宣告成立,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成立联合政府,李济深当选民革中央主席。1949年李济深代表民革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54年李济深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9年李济深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
1985年11月在“李济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杨尚昆对李济深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李济深是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为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进程: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愚园路1112弄4号是民革先贤蒋光鼐的旧居
愚园路1112弄4号是一幢巴洛克风格的独立花园洋房,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三层砖木混合结构,机制红平瓦坡内落水屋面,洋松木屋架,钢筋混凝土磨石子楼梯,铁质扶手栏杆。屋顶檐口有复式线脚与圆弧形山墙,窗楣式样各异,装饰富丽。清水红砖砌筑的壁炉烟囱,三楼配有大晒台,马赛克地面,厨卫瓷砖,布局豪放。建筑外观简洁雅致,内部装饰精巧,富于变化。这里是民革先贤蒋光鼐的旧居,蒋光鼐居住于此直至1953年。
蒋光鼐(1888年-1967年),字憬然,广东东莞人,是杰出的抗日爱国将领、民革的卓越创始人与领导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1906年蒋光鼐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经同学陈铭枢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蒋光鼐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1917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东军政府。1921年蒋光鼐调任孙中山警卫团少校副官,1922年陈炯明炮轰广州非常大总统府,蒋光鼐率队参加保卫总统府的战斗,1927年蒋光鼐率军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蒋光鼐任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蒋光鼐指挥十九路军参与“一二八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1933年蒋光鼐与李济深、蔡廷锴等发动“福建事变”,主张联合各党派一致抗日。全面抗战爆发后,蒋光鼐担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被授予国民党陆军上将军衔。
1946年蒋光鼐与李济深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1949年蒋光鼐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建立后,蒋光鼐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纺织工业部长、民革中央常委。1967年蒋光鼐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
1988年12月在“纪念蒋光鼐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对蒋光鼐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蒋光鼐先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一位卓越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亲密朋友,他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
愚园路1293弄2号是同盟会元老何遂的旧居
愚园路1293弄2号何遂旧居
愚园路1293弄是愚园路上的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弄堂,建于1912年前后,左边是新式里弄,右边是花园别墅。这是一条两头通的深长弄堂,弄堂深处还有叉蔓的小弄堂,容易给人造成迷宫的感觉。因为弄堂口有一间电话亭,所以附近居民都喜欢用“电话间弄堂”来称呼它,但它的正式名称是“俭德坊”。其中,愚园路1293弄2号是一幢有围墙院子的三层西式小楼,这是同盟会元老何遂的旧居。何遂(1888年-1968年),字叙圃,福建闽侯人,是同盟会元老。1907年何遂考入直隶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即陆军大学),读书期间何遂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何遂毕业后任广西新军督练公署参谋处筹略科长,秘密创建广西同盟会支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何遂与阎锡山发动山西新军起义,光复山西。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何遂远赴日本学习政治经济。1920年何遂回国,先后担任广州黄埔军校教务长、立法院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何遂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68年何遂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何遂的五个子女中有四个是共产党员,“父亲是国民党,但对子女的不同政见很宽容。他不仅不反对我们加入共产党,还亲自把孩子托付给共产党的领导人”,这是何遂之子何康(1923年-2021年)对父亲何遂的评价,何康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农业部长。
何遂与吴石(1894年-1950年)是生死之交,吴石离开大陆赴台湾前,留给儿子的纸条上写着“有困难,找何遂”。吴石抵台后,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在何遂的影响,1948年吴石加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后并入民革),并与中共中央华东局建立直接联系,吴石的中共联络人就是何遂之子何康。吴石是中共打入国民党内部地位最高的情报人员,被毛泽东称为“密使一号”。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在愚园路1293弄2号何遂家中,吴石将国民党军队在长江的江防兵力部署以及沪宁、沪杭沿线军事部署等重要军事情报交给何康,这些情报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珍贵的记忆不会湮没于尘埃,漫步于愚园路上,无论晨间,还是午后,抑或夜晚,愚园路上的那些故事都在那里,等着人们去探访,去品味,去感受历史的厚重,继承先贤之志,谱写华彩篇章。
责任编辑:杨一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