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人民政协报关注|上海市政协主席胡文容: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发挥超大城市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胡文容/人民政协报
2024-06-24 07:45 
《人民政协报》(2024年06月24日 第 5 版)

《人民政协报》(2024年06月24日 第 5 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为做好新时代超大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规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为做好新时代超大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全国695个城市中,有10座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上海是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的超大城市,党中央对上海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交办一系列重大任务,要求上海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近年来,上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突出人民性的价值取向,着力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的新样板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城市的根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求上海既要打造国际大都市的实力和影响力,更要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人民城市的本质属性,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首要的就是要贯彻落实人民城市理念,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要着力解决宜居安居问题,创新城市更新模式,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以及新市民、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等的住房问题,让更多城市建设者实现“安居梦”。2022年,上海历史性解决困扰上海30年的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改造问题,同时,还建设了一批城市建设者之家,解决“新上海人”的居住问题。二要着力提高公共服务优质化水平,提高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服务能力,持续加大对困难人群、短板领域、薄弱环节的投入保障力度,努力抬高底部、缩小差距、夯实基础,提升普惠、均衡、优质服务水平。三要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推进综合区域整体焕新、设施优化,打造有温度、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突出引领性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超大城市一般都是城市群、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承担着辐射带动更大区域发展,以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特殊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要求最多的就是“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希望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超大城市谋划和推动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准确把握党中央明确的战略定位,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带动都市圈发展,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一要持续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特别是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要素的能级,提供高水平的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推动金融、商贸、科技等核心功能全面升级,进一步做大超大城市经济规模。二要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超大城市作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功能,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增创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三要持续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强化和周边城市协同联动,形成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的发展格局,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打造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突出创新性的转型导向,着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超大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上海发展的“执牛耳者”;只有以自主创新驱动城市持续发展,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上海一直是在发展优势产业、稳住均势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中,抢占新的发展赛道,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当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要求上海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这就要求超大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做强创新引擎,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要强化创新主导作用,瞄准国家战略急需,培育整合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要强化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前瞻谋划布局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不断开辟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三要强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等战略任务,加快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
突出系统性的治理思维,着力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典范
超大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超大城市治理也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要求上海“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推进超大城市治理,需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要提升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特征,探索更加有效的机制、渠道和方式。特别是统筹政府、社会和市民三大主体,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使市民群众广泛参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全过程,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二要提升精细化水平,坚持高标准引领,秉持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巧心,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优化城市设计,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生活品质。三要提升智能化水平,围绕打造韧性安全城市的目标,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为牵引,做优做强“城市大脑”,开发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让城市运行更有序、管理更高效、服务更精准。
突出传承性的精神品格,着力打造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标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概括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提炼出了上海文化的基因和特质。要求上海勇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贡献。推进超大城市创新发展,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更好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气象。一要大力弘扬具有鲜明特征、体现价值导向的城市精神品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更好感召人、激发人、凝聚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二要全力保护传承城市文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要求,以尊崇之心善待历史遗存,加强对历史建筑、风貌街区、革命遗址、工业遗迹的保护利用,推动更多“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厚植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三要着力增强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优化文化资源布局,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培育新型文化生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主席)
(原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之二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发挥超大城市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施丹璐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