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全国两会·上海声音丨张文明:双脚沾满泥土,三句话不离乡村振兴
政协联线记者 刘子烨
2024-02-22 13:05  来源:政协联线
【编者按】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连日来,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民意,进一步完善提案建言。聚力新蓝图,绘就实景画。政协联线今起推出“全国两会·上海声音”专栏,通过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作为。“正忙着写提案,在‘冲刺’中,明天电话联系如何?”2月20日,对记者提出的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文明如是回复。龙年开工后,张文明就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资料中,撰写“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言。在此之前,他已在全国各地的乡村调研了8个月,梳理了上百万字的素材。
被誉为“双脚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百姓”的张文明,每年协商议政,话题总绕不开乡村振兴。二十多年来,张文明一直从事农村发展研究,走遍了上海所有乡镇的田间地头。在担任普陀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期间,张文明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建言成果,围绕农村集体资产转制、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应对农村“空心化”现象等,贡献了一条条实招。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张文明依然“三句话不离乡村”。
近年来,对一些地方乡村振兴“过热”的现象,有学者提议“降温”。在参与国家重大课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发展论研究》的过程中,张文明曾对12个省份的乡村进行实地调查,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对这一现象,他感触颇深。“在乡村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进行的投资开发,超出了地区经济条件、自然禀赋、人民接受度。”张文明说。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关于适当约束乡村振兴中“过度规模化”和“投资热”现象的建议》提案,反映一些地方为了快速推动经济发展,盲目上马一些所谓的特色产业规模开发项目,追求大规模、加速度。如此一来,可能造成农产品价值下跌。此外,商业资本大举进入乡村,一旦项目经营失败“跑路”,会损害农民利益。
“对‘乡村振兴是个筐,样样工程往里装’的现象,应进行适当约束。”张文明建议,对基层政府的相关行为适当限制,并建立项目制“资本下乡”的长效治理机制。
这份乡村振兴热潮背后的“冷思考”建言,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与关注,被纳入信息编报。2023年3月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闭幕。当天在返沪班机上,张文明已在酝酿接下来的履职计划。“对乡村振兴,我们既要找问题,也要出主意。”他说。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乡村变得更现代、更宜居,这也触发了张文明新的思考。“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除了搞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外,还能做许多事。”张文明说,借助数字技术的赋能,除了推动商品交易外,还能推动信息交换、整合碎片资源,带动基层农户组成数字化的农业合作社;还可以搭建数据平台,让各种惠农政策、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让他们“收得到、看得懂”……“数字技术的推广,既能让农业跑出‘加速度’,也能为基层减负,可谓一举双得。”他说。
8个月的调研,张文明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组组数据、一摞摞资料,还有一幅幅振奋人心的画面:逐梦乡村的“新农人”、敢担当敢作为的基层干部、处处可见的新技术应用……见证了这一切,对乡村振兴,张文明满怀信心,也更坚定了他完成一份高质量提案的决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肯定会继续为乡村振兴发声,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他语气坚定。
责任编辑:张杏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