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革党员蒋学明
民革党员、上海东方恒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学明是江苏吴江人,20世纪80年代曾担任吴江色织厂厂长,在乡镇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历史大潮中,他顺势将企业改制为吴江东方制衣集团。2005年,蒋学明成立东方恒信集团。经过20余年发展,东方恒信从传统纺织企业,逐步转型成科技型新产业、跨地区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实际控股东芯股份(上海)、东吴水泥(香港)、Fidelix(韩国)三家上市公司,业务领域涉及新一代信息产业、稀土材料及新能源产业,2021年、2022年连续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正确指引下,东方恒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路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紧随国家政策导向,紧跟产业升级的脚步,坚持行业整合。”蒋学明这样总结经营之道。投身国计民生之需
从纺织、建材产业,再到半导体及稀土新材料领域,谈及企业经营,尤其是各阶段的重大抉择,蒋学明体悟企业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必须让企业行驶在国计民生及市场需要的“主航道”,永远想市场所需,做人民需要的产品。2014年,蒋学明又一次带领集团完成了跨界转身,成立东芯股份,投身科技属性极硬的芯片行业。
蒋学明坦言,多年前他发现芯片行业的话语权基本被美日韩三国垄断,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内的芯片技术需求势必增大,于是决定进军这行,主要有两层考虑:一是从经营者角度对该行业前景的看好;二是从企业家角度,抱着助力国家战略的民族情怀。但是东芯半导体成立之时,国内对于存储芯片的设计技术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出海借力!”蒋学明萌发这个念头。当时恰逢韩国芯片企业Fidelix大股东有意退出,他顺势而为通过收购,成为其控股大股东。随即将该公司的部分技术团队等优质资源迁入国内,并穿插中国工程师,共同参与芯片的设计研发,这不仅有助于中国芯片设计研发领域人才的迅速成长,同时在国内研发的知识产权也属于中国,更将有助于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9月23日,蒋学明受邀出席民革中央、广东省政协举办的“2023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从“加强自主创新、深入贯彻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创新和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他说,坚信信息电子产业大有可为。
桃源深处是吾乡
江南文脉绵延千年,运河通达、商贾云集,近代苏商代表“张謇”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从吴江桃源起步的蒋学明,也始终弘扬和践行着“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新时代苏商精神。
除了曾担任多届江苏省政协委员,蒋学明目前的社会身份有上海市江苏商会联席会长、江苏省工商联常务委员、江苏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香港江苏总商会常务副会长等。他还担任着“桃源镇总商会会长”,除了召集会议、带队调研、举办活动,蒋学明助力家乡的文教公益事业,带头给2022年9月成立的桃源镇思源教育发展基金捐资200万元。不止于桃源,江苏省政协对口帮扶灌云小伊镇的捐资助学活动,蒋学明从未缺席。“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回报桑梓,是桃源乡贤蒋学明内心最朴素的情怀。
今年2月,巴基斯坦塔尔一区块燃煤电站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项目是国企上海电气和民企东方恒信“混改”共同投资海外,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一次有益尝试。其实早在10年前,蒋学明就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控股了一家大型煤矿企业,被列为中巴两国政府合作项目。民企出海风险、挑战、机遇并存,三年的疫情、塔尔沙漠自然环境及安全形势等又给项目增加了难度。“未来发展还是广阔的,我们会兼顾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为国家能源战略贡献力量。”项目能克服不利因素,完成既定目标,蒋学明既欣慰又充满期待。
壮心不已再前行
蒋学明是2021年4月加入民革的。考察期之初,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的重要节点,听闻民革上海市长宁区委第五支部正策划一场主题教育活动,还是联系人士的蒋学明便主动与支部对接,参与策划讨论。后来,这场主题教育活动安排赴苏州吴江东方恒信集团总部,支部成员考察优秀企业并开展交流座谈。蒋学明从企业家角度,与大家共同探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解。那次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一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视野与格局,更对他热心党派工作、勤勉务实的作风有了直观印象。
“我要与大家一起发挥特长,彰显党派特色,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民革力量。”蒋学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加入民革的初心。
今年7月28日,民革长宁区委第五支部党员之家揭牌成立。党员之家从选址到挂牌,蒋学明倾情关注倾力支持。为了符合党员之家的各项功能要求,他预挑选了多处,最终确定位于长宁区虹桥路的一处公司办公场所,无偿提供支部使用40余平方米的场地,还根据党员之家的建设要求重新装饰布置。
作为集团公司老总,工作事务非常繁忙,但蒋学明会排除困难,坚持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在活动中,总能看到他与党员们畅谈交流的身影。
“万物相联之后,电子信息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有信心以创新为引领,把握时机、应对变革,赢在未来!”蒋学明踌躇满志,准备以“再出发”的魄力,在更高起点上为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谷钦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