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下午,上海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上海海关走访调研,市政协副主席肖贵玉带队。
上海海关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海关之一,其前身为清政府于1685年设立的江海关,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更名为上海海关。上海关区海陆空邮、动卫食商等业务门类齐全,以全国6%左右的人力资源承担了全国海关约四分之一的业务量,主要业务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市政协常委、经济金融委副主任,上海海关党委书记、关长高融昆对当前上海外贸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推动上海开放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他表示,对于上海来说,开放是优势,创新是动力,产业是基础,而“集成才能创造更大优势”。他代表上海海关建议,上海要把开放、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上;要发挥金融、航运、贸易、科创等功能的集成优势,强化超大城市和“五个中心”的虹吸效应;探索“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与“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协调对接的路径通道;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肖贵玉表示,上海海关历史悠久,雄踞在上海外滩、黄浦江畔的海关大楼,近百年来见证了上海市和黄浦江的岁月沧桑、历史巨变,是刻在每一位上海人心中的记忆。海关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在经济大局中,海关不仅要为国门把关,还是对外经济交往的传感器和计量表,对相关数据的采集、生成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关区业务量大、业务门类齐全,承载着中央和地方对海关改革创新沉甸甸的压力,上海海关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展现了很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把握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成绩令人瞩目。高融昆委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分析,判断准确、细致深入,超越了部门思维的局限,展现了高度的大局意识,很有价值,令人深受启发。“我们都深爱着这座城市,也知道这座城市承担的使命。”肖贵玉动情地说道,上海不断追求卓越,探索进取,整个国家的强大就能更快些。他要求专委会认真消化整理上海海关的汇报材料,形成“有质量有分量”的履职成果。
市政协常委、经济金融委主任严旭表示,此次走访体现了市政协主题教育的成果,海关的情况介绍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深度的思考。市政协即将开展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希望得到上海海关的支持。
市政协委员朱章海、尧金仁、乐佳毅、陈月英参加调研和座谈。
责任编辑:杨一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