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故事,跨越了六年时光。
2017年,是我到开州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一次,在凤凰小学做开学报道时,一对特别的同桌走进了我的视线,我们的故事,也就从那一刻开始了。
这位78岁的老人叫李贤菊,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但是2008年7月8号这一天,她记得格外清楚。那天清晨,她像往常一样到街边捡拾垃圾,当她翻开一个厚厚的纸盒,里面竟藏着一个婴儿,一阵啼哭声、一双大眼睛,深深地触动着老人家的心。
那个时候,婆婆和女儿梁万菊两个人一起生活,她们把这个孩子当做上天赠予的礼物带回家,并给她取名梁娜娜。日子虽然艰难,却也伴随着欢声笑语。然而好景不长,娜娜两岁时经常摔跤,手脚骨折,被诊断为“脆骨症”,如果不做手术,一辈子都不能正常行走。可高昂的治疗费让李婆婆傻了眼,有的邻居甚至劝她赶紧丢掉这个包袱。向来温和的李婆婆突然激动起来:“活生生的孩子,怎么丢得下手,那是一条命啊!进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再苦再难都要给娜娜治病!”
娜娜嘴角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笑起来的时候很可爱,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往后每次见面她都热情和我打招呼,姐姐长姐姐短地喊个不停,婆婆也会给我端上一碗汤圆,她说:进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就像这汤圆团团圆圆。
春去秋来,娜娜8岁,该上学了。李婆婆每天都要背着30多斤的娜娜和6斤多重的书包,经过9个公交站、爬上300多步台阶,陪娜娜上学放学,祖孙俩也成了“特别的同桌”。风里来雨里去,长期负重导致李婆婆腰椎滑脱,但老人家还是咬牙坚持着,这一背就是整整五年!
【现场同期声】我觉得老天很不公平,不幸中的万幸,我有一个对我这么好的婆婆,我脚疼她会心痛、会难过,她多么希望自己疼,不让我疼。
我长大了会报答你的,好嘛,你好好读书、发奋读书,不然你没有这一天。
采访中看到这一幕,我的内心无比触动,谁说只有血浓于水才是亲人?于是我和同事们编辑播发了新闻专题《同桌的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街道社区还为娜娜落实了困境儿童待遇。
往后的日子,一有空我就会去看娜娜,采访之余,我也一直在想: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联系教委资助、联络残联帮扶、和好心人联系对接,我也在力所能及做一些穿针引线的事儿。我知道,我已经慢慢融入了她们的生活。这一路上,也还有很多好心人加入进来。
2017年7月,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娜娜做了第一次腿部矫正手术,这个爱笑的女孩终于迈出人生第一步。
娜娜在爱的呵护里一天天长大,婆婆却在生命的接力中一年年变老。转眼间到了2021年9月开学季,82岁的婆婆腿疼加剧,再也背不动娜娜。这个时候,妈妈梁万菊接替了婆婆,做娜娜陪读。娜娜也很争气,总是考班里第一名,一张张奖状是她送给家人最好的礼物。小学毕业,娜娜进入开州中学,老师同学们建立了“娜娜帮助小分队”,帮助她上下楼梯、打饭、去厕所。爱,一直紧紧伴随在娜娜身边。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15岁的娜娜因“脆骨病”引发脊柱弯曲,压迫腹部,亟需手术矫正。在我们团队对接和参与下,开州区慈善总会为娜娜向社会发起募捐,短短半个月,就筹得善款22万元。
就在上个月,我们陪娜娜到北京协和医院做第三次手术,出发那天,婆婆又给我做了汤圆,她的话还和六年前一样:吃了汤圆,团团圆圆。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六年时间,作为记者,我们常常陪伴、有时帮助,一次又一次,我们辗转部门社区、奔波医院学校,只为娜娜能够站起来。这六年,我也看到无数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爱的光芒,照亮了这个乐观而坚强的女孩。我们都是一家人,这是时间的见证,更是爱的力量。
六年的追踪采访,我们团队相继播发了《我的同桌83岁》、《一家人》等纪录片,以及20多个短视频。婆婆和娜娜的故事也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今年3月,李贤菊被评为了“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现场同期声】婆婆 婆婆 你也来啦?你想我啊,妹儿婆婆也想你啊,娜娜说最爱的人是婆婆对吧?对!为什么婆婆最爱的是你?她把一切最好的都给了我!
“把一切最好的都给了我”,这是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更是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在现场,我哭成了泪人,如果没有这份爱,或许娜娜早已不在人世间,而有了这份至善大爱,一切都有了希望!
李婆婆和娜娜的故事还在继续,我和他们的故事也不会停止。一路走来,娜娜在成长,我也在进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我会继续讲好中国故事,把这一份初心和责任扛在肩上!
就在前几天,娜娜给我分享了她写的一段话:我是一棵被抛弃的小草,很幸运遇到了这么多的爱,我要顽强向上,用生命的全部去报答阳光和雨露。而我想说:娜娜,你是阳光下的一朵花,大家都在期待你灿烂开放,爱,会永远在你身边,因为我们是不离不弃的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谢谢大家!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郎雪娟采访2021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周康云的妻子李中翠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郎雪娟编辑专题片《一家人》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郎雪娟采访故事的主人公李贤菊、梁娜娜
责任编辑:杨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