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机会难得,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探讨。”8月1日,在广东省政协“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省政协副主席邓海光的话打开了港澳委员们的“话匣子”,掀起了一场关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头脑风暴”。这也是广东省政协开展主题教育的一次具体实践。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赋予了“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新使命新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一头连着国外,一头连着国内,所以是战略支点……”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定位进行了解读,引发委员们的热烈讨论。
当前,在粤港澳三地合力推动下,“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加速形成,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也在逐步加深。今年,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深圳、香港两地间实现了地铁扫码乘车互联互认,扫码支付等在港澳迅速普及,粤港澳“1小时生活圈”更加便利。
“中央给予了大湾区非常好的政策,如何落实落细是关键。”会上,省政协常委、澳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柯海帆建议,允许澳门车辆随意出入琴澳,允许澳门居民使用澳门身份证作为琴澳出入境的通行证,允许访澳游客可持往来通行证(护照)前往横琴旅游一天后再返回澳门。省政协常委、东西汇(横琴)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达说,目前“澳车北上”政策并不能在横琴通用,澳门居民只能在单牌车和“澳车北上”政策之间二选一。“这对经常往来横琴的澳门居民有很大的不便利,增加了很多往来内地的成本。”
“减少市民对琴澳的边界感,才能真正促进澳门青年融入横琴。”省政协委员、黎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黎鸣山建议,通过简化居于横琴的澳门市民的通关手续、延长澳门轻轨入横琴、推进琴澳跨境电子病历数据互联互通等,进一步完善横琴生活圈。
对此,港区省政协委员深有同感。大家纷纷建议延长口岸开放时间、改善通关模式、完善交通配套等,以打破地域界限,促进经济繁荣和人员往来。
从人流、物流到资金流、信息流,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仍需要爬坡迈坎。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要重视区内的平衡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接轨国际。”省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执行主席吴学明说。
“与大湾区一路同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巨大的信心与切实的行动。”省政协常委、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黄少媚希望,大湾区的旧改政策能再往前多走一步,去尝试更多破冰,多倾听企业的痛点,多了解老百姓的心声,速度要更快一些,政策更便捷一些,在全国率先走出大湾区的创新路径。
3个小时里,委员接力发言,一个又一个问题抛出,既是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堵点”,也是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朱伟边听边记,及时回应委员关切。他表示,实现融合发展,需要共同智慧,接下来,将连同有关部门逐一研究解决。
“大湾区的建设,优势在港澳,空间在内地9个市。”邓海光希望各位委员,要了解中央对港澳和广东工作新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带头践行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引领和带动新一届港澳委员在继续为大湾区建言献策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大湾区建设实践当中,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赋予了“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新使命新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一头连着国外,一头连着国内,所以是战略支点……”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定位进行了解读,引发委员们的热烈讨论。
当前,在粤港澳三地合力推动下,“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加速形成,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也在逐步加深。今年,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深圳、香港两地间实现了地铁扫码乘车互联互认,扫码支付等在港澳迅速普及,粤港澳“1小时生活圈”更加便利。
“中央给予了大湾区非常好的政策,如何落实落细是关键。”会上,省政协常委、澳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柯海帆建议,允许澳门车辆随意出入琴澳,允许澳门居民使用澳门身份证作为琴澳出入境的通行证,允许访澳游客可持往来通行证(护照)前往横琴旅游一天后再返回澳门。省政协常委、东西汇(横琴)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达说,目前“澳车北上”政策并不能在横琴通用,澳门居民只能在单牌车和“澳车北上”政策之间二选一。“这对经常往来横琴的澳门居民有很大的不便利,增加了很多往来内地的成本。”
“减少市民对琴澳的边界感,才能真正促进澳门青年融入横琴。”省政协委员、黎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黎鸣山建议,通过简化居于横琴的澳门市民的通关手续、延长澳门轻轨入横琴、推进琴澳跨境电子病历数据互联互通等,进一步完善横琴生活圈。
对此,港区省政协委员深有同感。大家纷纷建议延长口岸开放时间、改善通关模式、完善交通配套等,以打破地域界限,促进经济繁荣和人员往来。
从人流、物流到资金流、信息流,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仍需要爬坡迈坎。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要重视区内的平衡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接轨国际。”省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执行主席吴学明说。
“与大湾区一路同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巨大的信心与切实的行动。”省政协常委、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黄少媚希望,大湾区的旧改政策能再往前多走一步,去尝试更多破冰,多倾听企业的痛点,多了解老百姓的心声,速度要更快一些,政策更便捷一些,在全国率先走出大湾区的创新路径。
3个小时里,委员接力发言,一个又一个问题抛出,既是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堵点”,也是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朱伟边听边记,及时回应委员关切。他表示,实现融合发展,需要共同智慧,接下来,将连同有关部门逐一研究解决。
“大湾区的建设,优势在港澳,空间在内地9个市。”邓海光希望各位委员,要了解中央对港澳和广东工作新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带头践行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引领和带动新一届港澳委员在继续为大湾区建言献策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大湾区建设实践当中,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丁元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