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常委会议将围绕“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巩固和放大经济向稳向好态势”议题展开协商议政。
上海市政协主席胡文容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提供有价值、针对性的真知灼见。上海市政协成立“释放内需潜力的思路举措”重点课题调研组,由市政协副主席肖贵玉任组长,带领调研组成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确保委员在知情明政的基础上有效参政议政。
“选定这个议题作为本届市政协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的议题,主要是考虑到三年疫情冲击叠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消费信心亟待提振。”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主任严旭介绍,希望通过政协委员高质量协商议政,助推上海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贡献智慧和力量,体现政协“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作用。
通常来说,内需包含居民消费、民间投资、政府支出三个子集。市政协常委尧金仁曾特意撰文阐述其中关系: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是中间需求,两者共同构成了内需,最大限度释放内需潜力,必须从消费和投资两个维度协同发力。
从4月21日市政协召开的新闻通气会透露的情况看,此次政协常委会议建言虽也涉及提振民企信心、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等内容,但重点显然是促进居民消费。课题组何以如此安排?
4月6日举行的常委专题学习会上,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所作专题报告,提供部分答案:这一轮扩内需的重点一定不是投资。理由有三点:靠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入维持经济动能的边际效用已经很低;成熟工业产能、商业地产等已经比较完备甚至过剩;新的技术革命仍在孕育之中,商业应用尚待时日。“缺乏明确方向的投资,只会加深过剩程度。”权衡表示,这是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
中国社科院依绍华等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继续加力投资对消费具有明确的挤出效应:若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在23%左右,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增速会相应放缓0.5个以上百分点。
权衡提出,可将促进内需的政策建议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类: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提高中等收入者的占比等固然是促进内需重要且根本的措施,但将“提振消费信心”作为上海当前工作重点无疑更为紧要和恰当。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市政协“释放内需潜力的思路举措”重点课题组首先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和市文化旅游局四家政府部门座谈交流,对上海当前市场状况、已经和将要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总体了解,随后立即展开密集调研:
3月1日,调研久事集团、百联集团、光明集团和豫园股份,对体育赛事、水上旅游、零售行业转型升级等情况进行了解;3月7日,调研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听取大型主题公园、度假型购物休闲行业的意见建议;3月9日,听取房地产相关行业和金融机构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3月13日,围绕商贸会展等服务业开展调研,研判现代服务业、国际贸易中蕴含的增长潜力;3月16日,考察美团上海总部综合指挥中心并与美团、携程、拼多多、喜马拉雅等企业座谈,感受互联网对服务行业的乘数效应;3月23日,课题组在嘉定花了整整一天,实地考察相关企业,分别听取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诉求;3月27日至31日,课题组又赴重庆、四川学习考察,实地感受重庆、成都、绵阳三地提振内需促进消费的做法和成效。与实地调研同步,课题组还去函向北京市、广东省相关单位进行书面调研,了解当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做法、成效和设想。
此外,牵头相关课题调研的市政协经济金融委还通过线上线下手段向市政协常委、委员,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各党派团体及各区政协发出建言征询通知,共有近90位委员积极响应。据了解,这部分委员建议紧扣“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巩固和放大经济向稳向好态势”主题,其中相当一部分将会被转化为社情民意、提案,或专报政府相关部门。
破解瓶颈难题须直言不讳
扩大内需,对熟悉中国经济的人士来说并非新话题。为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外需断崖式下跌,“内需”都曾被作为重要对策。按照权衡在常委专题学习会上的说法,“总的来说经济一旦不稳了,下行压力大了,我们就说内需要起来、投资要起来、消费要起来,经济形势一旦转好,就慢慢淡化了。”
反复追求而不得,说明必有其困难之处。实际上,在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上,上海在国内已经属于“优等生”。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上海最终消费率达到56.4%,资本形成率降至40.4%,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占GDP比重仅为3.2%,当年居民消费支出超过1.8万亿,已超过资本形成总额成为经济最大“压舱石”。
“优等生”要更上一层楼,必然需要在解开某些瓶颈难题方面显出过人之处。比如,如何既保证“房住不炒”又实现“房地产健康发展”,满足广大市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又比如,如何在扩大汽车消费、丰富出行场景和维持大城市合理的交通秩序之间取得平衡?再比如,如何从规划层面实现文旅商会展高效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全面出彩?
为开好这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市政协经济金融委按惯例组织常委、委员对相关议题进行交流讨论。与会领导明确要求委员“讲准、讲实”,发言直奔主题、直言不讳、反映客观情况与问题、体现人民心声。做到报实情、献实策、建真言,发挥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积极作用,展现新一届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气象风貌。
上海市政协主席胡文容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提供有价值、针对性的真知灼见。上海市政协成立“释放内需潜力的思路举措”重点课题调研组,由市政协副主席肖贵玉任组长,带领调研组成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确保委员在知情明政的基础上有效参政议政。
“选定这个议题作为本届市政协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的议题,主要是考虑到三年疫情冲击叠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消费信心亟待提振。”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主任严旭介绍,希望通过政协委员高质量协商议政,助推上海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贡献智慧和力量,体现政协“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作用。

4月20日,上海国际车展第一个公众日,课题组前往现场感受消费温度
消费不等于内需,却是扩内需之重点通常来说,内需包含居民消费、民间投资、政府支出三个子集。市政协常委尧金仁曾特意撰文阐述其中关系: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是中间需求,两者共同构成了内需,最大限度释放内需潜力,必须从消费和投资两个维度协同发力。
从4月21日市政协召开的新闻通气会透露的情况看,此次政协常委会议建言虽也涉及提振民企信心、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等内容,但重点显然是促进居民消费。课题组何以如此安排?
4月6日举行的常委专题学习会上,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所作专题报告,提供部分答案:这一轮扩内需的重点一定不是投资。理由有三点:靠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入维持经济动能的边际效用已经很低;成熟工业产能、商业地产等已经比较完备甚至过剩;新的技术革命仍在孕育之中,商业应用尚待时日。“缺乏明确方向的投资,只会加深过剩程度。”权衡表示,这是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
中国社科院依绍华等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继续加力投资对消费具有明确的挤出效应:若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在23%左右,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增速会相应放缓0.5个以上百分点。
权衡提出,可将促进内需的政策建议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类: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提高中等收入者的占比等固然是促进内需重要且根本的措施,但将“提振消费信心”作为上海当前工作重点无疑更为紧要和恰当。

3月7日,课题组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调研主题公园和商业组合发展模式
细分行业开展深入调研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市政协“释放内需潜力的思路举措”重点课题组首先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和市文化旅游局四家政府部门座谈交流,对上海当前市场状况、已经和将要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总体了解,随后立即展开密集调研:
3月1日,调研久事集团、百联集团、光明集团和豫园股份,对体育赛事、水上旅游、零售行业转型升级等情况进行了解;3月7日,调研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听取大型主题公园、度假型购物休闲行业的意见建议;3月9日,听取房地产相关行业和金融机构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3月13日,围绕商贸会展等服务业开展调研,研判现代服务业、国际贸易中蕴含的增长潜力;3月16日,考察美团上海总部综合指挥中心并与美团、携程、拼多多、喜马拉雅等企业座谈,感受互联网对服务行业的乘数效应;3月23日,课题组在嘉定花了整整一天,实地考察相关企业,分别听取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诉求;3月27日至31日,课题组又赴重庆、四川学习考察,实地感受重庆、成都、绵阳三地提振内需促进消费的做法和成效。与实地调研同步,课题组还去函向北京市、广东省相关单位进行书面调研,了解当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做法、成效和设想。
此外,牵头相关课题调研的市政协经济金融委还通过线上线下手段向市政协常委、委员,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各党派团体及各区政协发出建言征询通知,共有近90位委员积极响应。据了解,这部分委员建议紧扣“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巩固和放大经济向稳向好态势”主题,其中相当一部分将会被转化为社情民意、提案,或专报政府相关部门。
破解瓶颈难题须直言不讳
扩大内需,对熟悉中国经济的人士来说并非新话题。为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外需断崖式下跌,“内需”都曾被作为重要对策。按照权衡在常委专题学习会上的说法,“总的来说经济一旦不稳了,下行压力大了,我们就说内需要起来、投资要起来、消费要起来,经济形势一旦转好,就慢慢淡化了。”
反复追求而不得,说明必有其困难之处。实际上,在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上,上海在国内已经属于“优等生”。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上海最终消费率达到56.4%,资本形成率降至40.4%,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占GDP比重仅为3.2%,当年居民消费支出超过1.8万亿,已超过资本形成总额成为经济最大“压舱石”。
“优等生”要更上一层楼,必然需要在解开某些瓶颈难题方面显出过人之处。比如,如何既保证“房住不炒”又实现“房地产健康发展”,满足广大市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又比如,如何在扩大汽车消费、丰富出行场景和维持大城市合理的交通秩序之间取得平衡?再比如,如何从规划层面实现文旅商会展高效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全面出彩?
为开好这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市政协经济金融委按惯例组织常委、委员对相关议题进行交流讨论。与会领导明确要求委员“讲准、讲实”,发言直奔主题、直言不讳、反映客观情况与问题、体现人民心声。做到报实情、献实策、建真言,发挥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积极作用,展现新一届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气象风貌。
责任编辑:张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