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政府部门提供的情况,“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上海基础不错:央企总部、央企机构众多,地方国企、外商投资企业实力强劲,在吸引民营企业总部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措施;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关键领域创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国内有一定集聚优势;上汽集团、宝武钢铁等企业,已堪称“世界一流”。与此同时,也存在“世界级高成长性创新企业不多”“产品品牌影响力不高”“地方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效益不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够”等短板。市企业联合会则对上海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家精神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提出相应诉求。





市政协常委,工商联副主席,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提出,全球化、国际化是“世界一流”的重要标志,“不仅仅是去海外并购,而且要在海外有市场竞争力、深度运营的能力”。市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均豪提出按行业细分企业,有助于企业对标世界定位,选准发展赛道。市政协委员,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冯昕建议重点关注竞争性行业,并出台配套措施。市政协委员,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云飞表示,重点应该放在培育企业生态,让有志向、有条件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从中获得充分的支持。
以专家身份参加座谈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认为,“突破堵点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可以聚焦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从“最简单的赛道”率先发力,实现“超车”。
责任编辑:张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