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构筑新优势应对外贸新挑战,加快国际贸易和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高融昆/上观新闻
2023-02-22 07:24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是上海落实国家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上海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2022年,上海顶住国内国际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影响,贸易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成绩。上海外贸实现“良好开局、深度回落、加速重振”一波三折,全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增幅达9%,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年累计进口消费品5297.4亿元,占全国27.4%,排名全国第一。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巩固。经过中美贸易战、全球疫情、俄乌冲突等一系列大考,上海的贸易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不少新亮点。
贸易和产业结构新亮点
一是落实“1+3+3+3+3”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促进了外贸的高质量发展。去年浦东新区进出口总值占全市近六成;上海10个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值达1.6万亿元,占全市近四成,其中洋山特殊综保区增速高达61.4%,对外开放高地作用进一步显现。
二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为贸易增长奠定重要基础。2022年上海市外贸出口呈现高技术和高附加值“双高”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出口增长贡献率近八成。
三是上海进博会等展会的平台作用和汇集作用更加彰显。第五届进博会海关监管展品金额超过3亿美元,比上届增长40%,汽车等展品加速变商品,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不断放大。
四是新业态、新模式、新规则推动外贸新动能不断壮大。2022年上海口岸跨境电商出口总值达389亿元,同比增长2.8倍。中欧班列“上海号”已联通“一带一路”沿线8国40多个城市和站点。上海关区RCEP项下享惠进出口489.6亿元,规模居全国之首。
集成才能创造更大优势
我们也看到,上海外贸和消费规模总量继续增长,但基础还不稳,中心地位也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地缘政治影响加深,外需增长乏力。从国内看,大疫情过后经济全面恢复、内需扩张尚需时日。从上海看,要素成本上升、制造业占比过低,先进产业集聚态势尚未真正形成。去年下半年以来进口持续下滑,全年下降0.5%,全国排名降至第三,其中消费品进口下降4.9%。去年11月以来,出口也有所下滑,今年1月降幅达一成。分析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对标国内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十分重要。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千方百计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把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建设发展成为支撑上海产业和贸易发展的现实优势。
二是充分发挥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独一无二的开放优势,加快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带动各区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
三是对接世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聚焦“数字技术应用”等新增评估领域,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化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口岸治理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四是大力发展国际中转贸易,将小洋山—芦潮港区域整体规划、腾笼换鸟,争取中央对国际船籍港和沿海捎带更大的政策支持,最大限度释放国际航运中心对国际贸易的支撑作用。
五是探索“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与“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协调对接的路径通道,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重点产业实施主分区制度和加工增值百分比税收制度,推动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边境开放向边境后开放转变,提升国际贸易、消费中心能级。
开放是优势,金融、贸易、航运是条件,创新是动力,产业是基础,集成才能创造更大优势。
(作者系上海海关关长)
(原题为《构筑新优势应对外贸新挑战——加快国际贸易和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丁元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