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下午,出席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分组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对市政协五年来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中共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委员们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广泛凝心聚力。
提升协商议政质量水平
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精准建言献策,推动上海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李青峰(九三学社):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就像当年的浦东建设一样,会给上海带来全新发展。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协委员发挥作用、履职尽责。
沈开艳(妇联):政协怎样精准建言、怎样围绕中心工作履职?就是要着眼事关上海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何庆文(经济界):建议发挥政协优势,深度调研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疫情防控的特点,引导委员建言献策,助力形成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的上海经验。
邵驰(九三学社):围绕强化上海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我将立足自己熟悉的领域进一步深入思考,在相对不怎么熟悉的领域加强学习和调研。
袁国华(经济界):临港新片区成立刚刚三年,在制度创新、开放、产业、特殊经济、特殊功能打造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对此可以深入调研、建言谋策。
叶永明(医卫界):很多政协提案都关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希望今后有更多提案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这方面的提案的比例和分量应该加大。
方奇钟(科技界):基层治理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希望政协在这方面更好发挥作用,通过调研来解决更深层次、比较突出的问题。
陆敬波(总工会):政协在参与立法协商方面大有可为,希望更多有法律专长的政协委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韩勇(特邀):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加强特大城市公共安全的专业研究,这也是现在上海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政协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吕长虹(教育界):教育、科技有很多问题是类似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建议教育界别和科技界别加强联系,形成更多提案建言。
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功能,为谱写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余成斌(科技界):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8年,这类活动应该继续开展下去,让更多澳门青年为国家多做贡献。
林宇(经济界):作为港区委员,要在未来五年依托上海丰厚的统战资源,进一步助力做好港澳工作,要以身作则,多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
魏静(特邀界):政协委员可结合本职工作,结合现在上海新一轮发展定位和需要,多发挥专业特长、岗位特色,当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范秀敏(社科界):市政协非常重视思想理论的学习,开展了各种线上线下的读书活动,委员的参与度也很高,这是凝聚共识很好的途径。
杜刚(经济界):市政协工作非常有创造性,借助数字化手段,搭建了不少平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为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欧阳万里(侨联):“向海内外凝聚人心”,在这方面,政协委员能够做很多工作。一方面,可以提出界别提案;另一方面,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多个界别联合提交相关提案。
周奇慧(科技界):政协委员要发挥聚人力、绘同心、凝聚共识的作用。委员要学会协商,使自己的意见建议能够得到采纳、认可,这是需要有一定技巧的。
黄冲(特邀):政协委员应该多到一线了解真实情况,多探索事物发展的特点规律,讲的话才在理,才有人信。
李颖洁(教育界):作为政协委员,应面向社会各界主动发声、传播共识,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希望更多委员中的“大咖”立足专业视角去解疑释惑,疏导人们的焦虑情绪。
郭为禄(社科界):建议政协工作更多关注青年人群。政协委员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骨干,要创造条件,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跟青年人多交流,多听听青年人的想法。
潘祺(科协):希望政协能在进一步推进凝聚共识、推进民主决策方面更多下功夫。
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
持续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合力推动上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
王延华(环境资源界):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有许多“首发、首次、首创、率先、创新性、创新发展及全国前列”名词;有大量翔实的数据,很具体、很有说服力。以上两点充分说明了十三届市政协出色、卓有成效的履职工作。
贾铁飞(新闻出版界):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开展专题协商、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可以开展更多前瞻性、探索性的预研究,充分发挥政协在智力密集、知识分子密集等方面的优势。
朱大章(特邀界):进一步加强市政协和区政协互动,进一步加强市政协对区政协工作指导,促进市区两级政协同频互动。
丁芳(新闻出版界):上海已实现215个街镇“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全覆盖,希望在市区两级政协大力支持下,政协委员能够更多深入基层一线,更多了解基层情况、百姓诉求,多听听、多看看“人间烟火”。
顾定鋆(特邀界):在今后工作中,建议进一步深化探索政协工作同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方式和新路径,加强“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工作,使更多基层协商成果得到转化。
张作贵(环境资源界):本届市政协新增设了环境资源界这一界别,聚集了一批环境资源领域的专家。在后续履职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双碳”工作、新能源发展方面的调研课题,汇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界别的高质量提案。
卢慧文(教育界):政协是锻炼和学习的好平台,对委员来说,哪怕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也可以听听、走走、看看、了解,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提出更有质量的建议。
马进(致公党):建议进一步探索协商与决策之间的联系,持续提高政协的履职实效。协商要在决策之前,或者是在决策之中。
龚思怡(教育界):在形成政协提案的过程中,可以多跟政府相关部门先沟通,然后再进行调研、提案。同时,在提案提交后,希望可以与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更多面对面的交流。希望今后政协多为委员搭建这类平台。
徐兵(工商联):建议政协加强对委员的培训,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帮助委员提高履职建言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发挥委员的作用。
(原题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凝聚政协智慧 委员们分组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中共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委员们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广泛凝心聚力。
提升协商议政质量水平
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精准建言献策,推动上海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李青峰(九三学社):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就像当年的浦东建设一样,会给上海带来全新发展。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协委员发挥作用、履职尽责。
沈开艳(妇联):政协怎样精准建言、怎样围绕中心工作履职?就是要着眼事关上海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何庆文(经济界):建议发挥政协优势,深度调研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疫情防控的特点,引导委员建言献策,助力形成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的上海经验。
邵驰(九三学社):围绕强化上海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我将立足自己熟悉的领域进一步深入思考,在相对不怎么熟悉的领域加强学习和调研。
袁国华(经济界):临港新片区成立刚刚三年,在制度创新、开放、产业、特殊经济、特殊功能打造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对此可以深入调研、建言谋策。
叶永明(医卫界):很多政协提案都关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希望今后有更多提案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这方面的提案的比例和分量应该加大。
方奇钟(科技界):基层治理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希望政协在这方面更好发挥作用,通过调研来解决更深层次、比较突出的问题。
陆敬波(总工会):政协在参与立法协商方面大有可为,希望更多有法律专长的政协委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韩勇(特邀):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加强特大城市公共安全的专业研究,这也是现在上海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政协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吕长虹(教育界):教育、科技有很多问题是类似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建议教育界别和科技界别加强联系,形成更多提案建言。
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功能,为谱写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余成斌(科技界):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8年,这类活动应该继续开展下去,让更多澳门青年为国家多做贡献。
林宇(经济界):作为港区委员,要在未来五年依托上海丰厚的统战资源,进一步助力做好港澳工作,要以身作则,多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
魏静(特邀界):政协委员可结合本职工作,结合现在上海新一轮发展定位和需要,多发挥专业特长、岗位特色,当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范秀敏(社科界):市政协非常重视思想理论的学习,开展了各种线上线下的读书活动,委员的参与度也很高,这是凝聚共识很好的途径。
杜刚(经济界):市政协工作非常有创造性,借助数字化手段,搭建了不少平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为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欧阳万里(侨联):“向海内外凝聚人心”,在这方面,政协委员能够做很多工作。一方面,可以提出界别提案;另一方面,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多个界别联合提交相关提案。
周奇慧(科技界):政协委员要发挥聚人力、绘同心、凝聚共识的作用。委员要学会协商,使自己的意见建议能够得到采纳、认可,这是需要有一定技巧的。
黄冲(特邀):政协委员应该多到一线了解真实情况,多探索事物发展的特点规律,讲的话才在理,才有人信。
李颖洁(教育界):作为政协委员,应面向社会各界主动发声、传播共识,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希望更多委员中的“大咖”立足专业视角去解疑释惑,疏导人们的焦虑情绪。
郭为禄(社科界):建议政协工作更多关注青年人群。政协委员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骨干,要创造条件,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跟青年人多交流,多听听青年人的想法。
潘祺(科协):希望政协能在进一步推进凝聚共识、推进民主决策方面更多下功夫。
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
持续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合力推动上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
王延华(环境资源界):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有许多“首发、首次、首创、率先、创新性、创新发展及全国前列”名词;有大量翔实的数据,很具体、很有说服力。以上两点充分说明了十三届市政协出色、卓有成效的履职工作。
贾铁飞(新闻出版界):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开展专题协商、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可以开展更多前瞻性、探索性的预研究,充分发挥政协在智力密集、知识分子密集等方面的优势。
朱大章(特邀界):进一步加强市政协和区政协互动,进一步加强市政协对区政协工作指导,促进市区两级政协同频互动。
丁芳(新闻出版界):上海已实现215个街镇“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全覆盖,希望在市区两级政协大力支持下,政协委员能够更多深入基层一线,更多了解基层情况、百姓诉求,多听听、多看看“人间烟火”。
顾定鋆(特邀界):在今后工作中,建议进一步深化探索政协工作同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方式和新路径,加强“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工作,使更多基层协商成果得到转化。
张作贵(环境资源界):本届市政协新增设了环境资源界这一界别,聚集了一批环境资源领域的专家。在后续履职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双碳”工作、新能源发展方面的调研课题,汇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界别的高质量提案。
卢慧文(教育界):政协是锻炼和学习的好平台,对委员来说,哪怕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也可以听听、走走、看看、了解,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提出更有质量的建议。
马进(致公党):建议进一步探索协商与决策之间的联系,持续提高政协的履职实效。协商要在决策之前,或者是在决策之中。
龚思怡(教育界):在形成政协提案的过程中,可以多跟政府相关部门先沟通,然后再进行调研、提案。同时,在提案提交后,希望可以与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更多面对面的交流。希望今后政协多为委员搭建这类平台。
徐兵(工商联):建议政协加强对委员的培训,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帮助委员提高履职建言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发挥委员的作用。
(原题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凝聚政协智慧 委员们分组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责任编辑:黎凡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