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上海乔家路:老城厢历史风貌的缩影
黄燕/政协头条
2021-08-26 09:03  来源:政协联线
乔家路是老城厢一条历史悠久的道路。古代,这里是一条河浜,东引薛家浜水进小南门(朝阳门)水关,西达也是园浜(今凝和路)。据史籍记载,明末名将乔一琦世居于此,故名乔家浜。辛亥革命后,填乔家浜筑路,改名乔家路。东起中华路,西至凝和路。长539米,宽9.4至14.2米,弹街路面,20世纪80年代铺筑为混凝土路面。
乔家路两侧多老式房屋,属居民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出生于乔家浜畔,住宅九间楼坐落在今乔家路234至244号。宅内有后乐堂、尊训楼等建筑。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住宅遭火灾,仅存二层砖木结构楼房7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九间楼内尚有明代古井三口及房内斗拱等饰物。如今,房屋虽屡经修缮,已失原貌,但主要的梁柱仍是明代硬木,斗拱和部分梁与栿上的卷水云花纹尚存,柱础为覆盆式。1959年5月,九间楼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乔家路113号是著名书画家王一亭的住宅。园内有梓树,遂名梓园。正门是汰石子门柱,双扇大铁门,上有门楼。主宅是独立式假三层住宅,砖木结构,洋松装修。花园内有假山、水池,后增建二层佛阁一座。北首旧屋曾设上海贫儿院。1922年11月13日,科学家爱因斯坦访日途经上海,曾在梓园赴宴并参观。20世纪六七十年代,花园改为工厂,假山、水池被毁。
乔家路77号是郁家大院。清道光五年(1825),沙船商郁泰峰以宜园乐山堂改建。砖木结构,五开间三进,沿中轴对称布列,每进前后、两厢中间均有天井,花岗石地坪。第一进门楼刻“履中蹈和”字碑,门楼后有正厅三楹,大厅宽敞,梁柱精雕细刻,大青砖地坪。东侧有戏台、花厅、假山、船厅,西侧为一狭长弄堂,辟三门,分别通一进、二进、三进。20世纪50年代,第一进曾为乔家路民办小学校舍,70年代后改为民宅。
乔家路东端是曾经商业兴旺的小南门,附近有巡道街、药局弄、光启南路、俞家路,还有小南门警钟楼等。这一带曾荟萃了众多人文掌故,可以说是老城厢历史风貌的缩影。
责任编辑:谷钦慧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