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姚俭建:培育适应新时代专门协商机构的协商文化
姚俭建/政协头条
2021-05-14 10:45  来源:政协联线
阅读提示
■ 协商文化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孕育和催生人民政协的基因,是渗透在政协工作方方面面的血脉,是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在新时代,人民政协需要肩负起时代使命,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围绕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培育与专门协商机构相适应的协商文化,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适应新时代专门协商机构的协商文化
协商文化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孕育和催生人民政协的基因,是渗透在政协工作方方面面的血脉,是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与新时代专门协商机构相适应的协商文化,既是新时代协商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体现新时代人民政协履职特色的文化。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彰显人民政协的历史传统与时代特征有机统一。在7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协商民主实践赋予了人民政协丰富而又深刻的政治内涵。人民政协制度的产生和成长过程彰显了“协商民主特质”和“中国特色”两大品格。
二是协商的物质形态、制度规章、行为模式与价值理念四个层面相协调。在物质形态层面,作为中国特色的政协文化,它也有表征自身特质的符号系统,并在内外环境中体现出来。这些具有政协文化指示性和独特象征意义的符号,蕴藏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信息。在制度规章层面,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是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是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将协商民主以规章和制度等规范形式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得到稳定持续实施的民主形式。在行为模式层面,人民政协依托不同的协商主体,形成了全体会议整体协商、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等协商民主形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形式,已成为新时代人民政协沟通思想、建言献策、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重要渠道。在价值理念层面,新时代协商文化既反映了物质形态、制度规章和行为模式层面的总体特征,又充实和丰富了新时代的价值内涵。
三是民主、协商、参与、包容精神的综合体现。人民政协的协商主体涵盖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蕴含着民主、协商、参与、包容的精神,在充分、民主、平等、真诚的协商讨论中达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识,既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既听取、支持一致性的意见,又听取不同、甚至批评的声音,能够最充分地调动社会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各方力量,集中各界智慧,形成强大合力。
四是导向、凝聚、激励与约束的功能融为一体。协商文化在思想共识上具有导向、凝聚、激励与约束四位一体的功能。其中的价值理性是一种制度性的精神形态,可以引导人们的协商理性和目标取向;同时,这种协商文化的价值理性能够凝聚人心、凝聚共识,能从价值认知上解决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问题。协商文化的制度规章、行为模式乃至物质形态,都能起到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的功能。
新时代协商文化的培育路径
切实加强适应新时代专门协商机构的协商文化建设,对于更深入地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更准确地把握政协工作理念、规律和特点,更好地把准创新政协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更有效地服务于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路径之一,总结、提炼协商实践创新的经验,丰富适应新时代专门协商机构的协商文化。新时代协商文化的与时俱进与人民政协的履职实践、协商平台建设、协商环境改善紧密相连。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创新性履职实践为协商文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通过总结凝练,协商文化的价值理念随着人民政协履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推进协商制度规章、行为模式的创新。不仅如此,协商文化的物质形态、制度规章、行为模式和价值理念又反作用于人民政协履职实践,并推动着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创新发展。
路径之二,在继承与创新中协调推进协商文化的物质形态、制度规章、行为模式和价值理念的有机融合。适应专门协商机构的协商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既要继承已有积极成果,又要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协商文化建设与政协工作的创新实践同步伐、相适应。在价值理念层面,要深化研究,努力实现对协商文化的理性把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协商理念,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协商传统和新时代的协商精神。同时,在制度规章、行为模式层面,要进一步深化对政协制度、体制、机制的科学内涵、基本要素和结构体系的研究,进而对专门协商机构的协商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准确的把握;要结合政协工作制度、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深化对协商文化建设与政协工作制度创新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在建设协商文化的同时,更好地推动政协工作的开展。
路径之三,优化协商文化建设的主体,提升各协商主体理性协商的能力。协商文化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到人。对于各级人民政协组织来说,要积极营造专门协商机构浓厚的协商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物质形态层面的协商文化载体,在政协工作中大力宣传协商文化,提倡协商文化,弘扬协商文化,践行协商文化;要挖掘制度规章、行为模式和价值理念层面的时代内涵,发挥网络、各类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新时代协商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求,烘托整个社会的环境氛围,增强社会各界对协商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要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政协实践深入研讨协商文化,使协商文化所倡导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内化到各类建设主体的精神世界中去,转化为协商主体、协商文化建设者的自觉行动,进而成为新时代协商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实践者。
责任编辑:张杏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