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阳光育人”计划第14期签约仪式在上海市政协举行
通讯员 杨静漪、政协头条记者 刘毅
2021-04-17 20:23  来源:政协联线
本文图片均由 金松 摄
4月17日,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市民族联、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市行为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阳光育人”计划第14期签约仪式在市政协举行。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出席。
金兴明表示,10多年来,“阳光育人”计划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播洒梦想、播撒希望。经过这么多年的坚持与发展,“阳光育人”计划已成为社会各界关爱少数民族学生的一个颇具特色、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育人载体,也成为上海帮助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的品牌工作之一。“阳光育人”计划探索出了一条帮助来沪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路径,搭建了一个师生教学相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互动平台,承载了分享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
金兴明指出,今年是市政协的“品牌建设”年,期待“阳光育人”计划继续发扬好传统、好做法,集聚更多正能量,打造成市政协响当当的品牌项目,结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丰硕成果。
签约仪式上,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杜宇平在致辞中表示,进入新时代,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创建工作内容的拓展,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两个共同”目标,增强“五个认同”,增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创建工作的根本。“阳光育人”计划已彰显出民族团结创建的品牌效应,希望在日后的道路上,能在持续发展中不忘初心,勇于创新。
据悉,“阳光育人”计划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了严格的推荐选拔机制、综合评估机制、跟踪服务机制等一整套服务学生制度。“阳光育人”计划邀请社会各界优秀成功人士担任学生导师,邀请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担任助理导师。导师和助理导师与学生形成“二对一”的结对模式,从学习、生活、工作规划等多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最直接、最周全的关爱。
于2007年年初正式启动的“阳光育人”计划,突出育人功能,强调对在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精神关爱,始终坚持站在推进国家就业和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致力于长远发展。“阳光育人”计划得到了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目前已辐射和复制到苏州、郑州、合肥、济南、成都、新疆等地区。
“每培养一位少数民族人才,就是播下一颗民族团结的种子。”作为项目发起人的市政协民宗委副主任田新民说,“阳光育人”计划不是仅仅在帮困,而是关注和支持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是物质经济上,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上,帮助他们提升能力素质和自信,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阳光育人”不是单向的,而是一座架在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桥梁,是一个让双方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
“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都非常优秀,跟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乐观、好学、热情也在感染着我们。”“阳光育人”计划第13期导师、上海盛剑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汪哲说,通过参与“阳光育人”计划,并跟随推进小组深入新疆喀什等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深刻感受到了这项公益活动的意义所在。今年,汪哲继续支持“阳光育人”计划,为第14期的20名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提供资助。
“2018年夏,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上海交通大学。我的专业是传播学,今年又选择了法语作为第二专业。”上海交通大学2019级媒体与传播学院的麦瑞·努尔兰是一名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学生,她曾以团长身份,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团,用镜头记录日新月异的新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针对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抗疫的不实报道,她在学校参与了“新冠疫情全球背景下的西方媒介报道偏差与国家形象建构”课题调研,为更好地建构国家形象建言。
如今,“阳光育人”计划共有300多位学生与项目结对。他们和200多位来自不同行业的社会导师、150 多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助导紧密结对,在阳光下健康成长。14年来,一个个学成之后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反哺社会回报家乡、一位位优秀企业家导师持续接力参与计划、一段段感人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口口相传、广为人知。
当天下午,针对“阳光育人”计划签约学生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主办方组织开展了团建活动及职业规划、面试技巧方面的培训。在团建活动中,学生们一一上台作自我介绍与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在“破冰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才艺和创意,分组上台进行节目表演。
在职业规划、面试技巧培训环节中,“阳光育人”计划第13期导师、IWG集团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王臻超通过精心策划,为现场学生讲解了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并“一对一”地开展模拟面试,指出学生在面试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此外,王臻超还通过“阳光育人学生群”,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作为导师,我通过这个项目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学习新时代年轻人的想法,与时俱进。学生的活力朝气和为梦想敢拼博的精神,也给我们很受启发和动力继续前行。”王臻超说。
责任编辑:陈睿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