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关于加快上海城市运行应急管理与风险防控的建议
伍爱群
2020-01-16 13:57  来源:政协联线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从13个方面作出部署。全会结束后,11月2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考察期间,总书记深入杨浦滨江、古北社区,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等进行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期间作出了关于上海城市核心功能的精辟论断,强调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这“四大功能”,进一步提升创新浓度、经济密度、投资强度。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世界超大城市的代表,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既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国家治理体系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大问题。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城市运行中的风险呈现与一般城市不同的显著特征,全面梳理上海在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上海在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中的主要做法、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城市治理能力以及完善我国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上海城市运行与风险防控方面的创新探索及主要经验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积极创新理念思路和方法,对标全球城市加强城市应急管理顶层设计,在统筹机制设计、基层网络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组织+信息+队伍+资源统筹机制。主要包括:一是构建统筹协调的应急组织体系;二是构建统一联动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三是构建高效整合的应急专业队伍;四是构建共享协同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2、强化基层管理,织密全覆盖风险防控网络。上海非常重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并形成了基层应急管理建设的创新模式:一是建立“五要素”单元化应急管理模式;二是打造“六有”街镇基层应急管理核心体系。
3、注重预警预防,建立应急预案排查风险。上海应急管理的重心已经从单纯的“事后应急”转向“事前、事中防控”,通过完善各类预案管理、注重风险前期排查、建立预警监测渠道等方式,将应急管理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控城市安全风险。
4、运用高新技术,提高智能化精细化应急管理水平。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城市应急管理的事前预警、事中响应、日常防控等全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一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运用北斗技术提高救灾处置的高效性和专业性;三是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实时、动态和全面的日常防护;四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保障大型活动安保。
5、强化应急保障,推进重大活动顺利举办。近年来,上海先后举办了2010年世博会和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在应急保障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一是建立纵横交错的应急保障组织体系;二是精细化全覆盖开展风险识别;三是大规模应用数字化智慧化新技术;四是启动长三角区域协同联动。
6、践行多元共治,构建政府+社会力量管控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城市风险预警和监测服务;二是依托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充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三是借助社会力量做好事后保障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四是重视专家智库在应急管理的智力支撑作用。
7、实行多管齐下,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宣传。上海市通过高效的应急演练和创新的培训宣传等,进一步强化社会民众的安全意识教育宣传。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常态化专项应急演练;二是创新应急知识宣教方式;三是加强应急管理专项培训。
8、实施联防联控,构建长三角应急管理合作机制。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是上海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特色。主要工作包括:一是以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为基础;二是以共同建立的行动计划为引领;三是以常态化的日常演练为保障。
二、上海城市运行应急管理与风险防控存在的主要不足
1、各方的安全风险意识还明显不足。从城市管理部门来看,主动关口前移的风险情报收集、数据分析、风险监测和预警等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从社会公众来看,普遍对于风险的认知程度较低,风险防控的参与意识不强,因而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比较弱,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缺乏自救和互救能力。
2、风险隐患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上海城市安全风险量大面广,错综复杂,在工程建设、交通运输、食品安全、水电燃气、危化物品生产运输、信息网络等关键领域还有诸多薄弱环节,有待全方位摸底排查。
3、缺乏统一的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并未形成一个整合统筹全面的智慧应急管理系统,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数据分散;二是缺乏应急案例数据库。
4、城市应急的精细化管理有待提高。一是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风险隐患划分等级标准不清晰影响风险隐患等级评定工作;三是对新型危机的应急处置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5、城市应急管理的立法还比较滞后。一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缺乏法律支持。二是部分既有法规脱节滞后。三是法律贯彻执行能力较弱。
三、上海完善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的主要建议
1、以常态化机制强化安全风险意识。一是强化城市运行行政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风险意识,加强风险识别、评估、监测、预警、防控和处置,转变应急管理思路,将应急管理转化为风险管理。二是加强风险宣传教育,加强市民风险认识,形成全社会的风险管理共识。
2、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决策部署功能,夯实市应急管理局监测预警、值守应急、应急处置、应急保障、信息汇总、培训教育等功能,整合力量建立市应急指挥中心,明确区和街镇应急管理职责,做实应急管理基本单元。二是在工程建设、交通运输、食品安全、水电燃气、危化物品生产运输、信息网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和专业管理部门常态化协调合作。三是摸清各类安全风险底数,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做好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损失,做好风险恢复和信息汇总。四是加强跨区和跨省市合作联动机制建设。
3、以高科技手段构建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一是充分利用市网格化管理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大数据分析合作机制,充实主动发现和分析监测风险的基础数据库。二是搭建覆盖各领域、联动各部门的综合预警平台,对城市运行风险实时监测、定期发布、及时处置。三是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网+”风险管理大平台,开展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四是建立健全上海应急管理案例库数据库。
4、以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城市风险依法规范管理。一是启动《上海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条例》等立法研究,整合等已有地方性法规,并纳入新的管理形势和运行风险,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层级,建立本市应急管理立法储备库,加快本市运行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的立法保障。二是尽快研究出台城市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相关行业定额、标准规范、技术规程,推进各类预案标准化建设。
5、以协同治理理念搭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平台。一是积极培育应急管理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作为城市运行风险的发现者、风险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和应急事故事件的处置者的角色。二是高质量发展应急产业,重点在本市培育监测预警类、预防防护类、处置救援类和应急服务类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快专业决策咨询智库建设,为本市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责任编辑:杨一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