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兴边富民行动的主战场。近年来,兴边富民工作在内蒙古边疆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瓶颈和短板问题。这引起了自治区政协的高度关注,10月9日,在密集调研的基础上,自治区政协召开“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促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月协商座谈会。
为什么选择这一协商主题?
协商会上,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高志明谈到,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全区7个沿边盟市、20个边境旗县区脱贫攻坚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一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内蒙古边境旗市区数量占全区19.4%,国土面积占全区52.3%,但边境地区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全区占比却远低于数量和面积占比。由此可见,边境旗县区在全区经济发展格局中属于效益较低、质量较差的欠发达区域。
如何在更广范围内凝聚共识,形成推动兴边富民行动实施的良好氛围,在筹划今年的专题协商选题时,自治区政协民宗委提出以这一主题开展调研协商。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调研组从阿拉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先后深入边境、口岸、哨所及边境旗县区嘎查村了解情况。在一次次的调研讨论中,一些制约瓶颈和困难在交流协商中暴露出来。比如,宣传不到位、基础设施等发展不足、干部队伍不能适应形势任务等问题。
协商会上,6家区直部门负责同志、4位自治区政协委员进行互动协商。针对加强边境地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自治区政协委员、智库成员乌恩认为,兴边有赖于经济发展,但固边却依靠人心。当前,自治区宣传文化部门应着力提高文化内容供给能力,尝试组建“网络乌兰牧骑”、创建与外部环境交流交往交融机制等方式,为边境地区农牧民提供喜闻乐见、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与地方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化产品,做好凝心聚力、稳固边境的工作。
内蒙古20个边境旗县区中有10个贫困旗县,如何让边境旗县百姓富起来发展强起来,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自治区农牧业厅一级巡视员王国林表示农牧业厅将聚焦龙头企业、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深化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等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自治区发改委地区处处长海山表示,发改委将针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产业结构单一等突出问题,科学合理安排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有针对性地向边境地区倾斜,支持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项目。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民委副主任萨楚日勒图更关注边境地区幸福产业的发展。他建议,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差别化政策措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加快环境整治、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和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在当前人口和经济集聚的市场规律下,边疆地区因自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面临着人口流出压力,出现严重“空心”化、老龄化、贫困化问题,稳边固边任务倍加艰巨。自治区政协委员敖小孟认为,边境地区地势开阔、人烟稀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很高,建议在畜牧业良种畜禽、边境地区燃油、牧区牲畜引水工程等方面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以更好激励农牧民抵边居住、守边固边。
“这是一次成功的协商、有价值的协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新乐强调,自治区政协民宗委要认真梳理各方意见建议,列出问题和建议清单,充实完善专题协商报告,供自治区党政决策参考;自治区政协将长期跟踪,深入研究,继续做好做足“边”文章,努力为全区兴边富民行动提质增效作出新的贡献。
(原题为《聚焦兴边“战场” 筑牢富民根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专题协商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为什么选择这一协商主题?
协商会上,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高志明谈到,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全区7个沿边盟市、20个边境旗县区脱贫攻坚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一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内蒙古边境旗市区数量占全区19.4%,国土面积占全区52.3%,但边境地区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全区占比却远低于数量和面积占比。由此可见,边境旗县区在全区经济发展格局中属于效益较低、质量较差的欠发达区域。
如何在更广范围内凝聚共识,形成推动兴边富民行动实施的良好氛围,在筹划今年的专题协商选题时,自治区政协民宗委提出以这一主题开展调研协商。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调研组从阿拉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先后深入边境、口岸、哨所及边境旗县区嘎查村了解情况。在一次次的调研讨论中,一些制约瓶颈和困难在交流协商中暴露出来。比如,宣传不到位、基础设施等发展不足、干部队伍不能适应形势任务等问题。
协商会上,6家区直部门负责同志、4位自治区政协委员进行互动协商。针对加强边境地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自治区政协委员、智库成员乌恩认为,兴边有赖于经济发展,但固边却依靠人心。当前,自治区宣传文化部门应着力提高文化内容供给能力,尝试组建“网络乌兰牧骑”、创建与外部环境交流交往交融机制等方式,为边境地区农牧民提供喜闻乐见、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与地方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化产品,做好凝心聚力、稳固边境的工作。
内蒙古20个边境旗县区中有10个贫困旗县,如何让边境旗县百姓富起来发展强起来,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自治区农牧业厅一级巡视员王国林表示农牧业厅将聚焦龙头企业、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深化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等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自治区发改委地区处处长海山表示,发改委将针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产业结构单一等突出问题,科学合理安排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有针对性地向边境地区倾斜,支持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项目。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民委副主任萨楚日勒图更关注边境地区幸福产业的发展。他建议,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差别化政策措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加快环境整治、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和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在当前人口和经济集聚的市场规律下,边疆地区因自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面临着人口流出压力,出现严重“空心”化、老龄化、贫困化问题,稳边固边任务倍加艰巨。自治区政协委员敖小孟认为,边境地区地势开阔、人烟稀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很高,建议在畜牧业良种畜禽、边境地区燃油、牧区牲畜引水工程等方面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以更好激励农牧民抵边居住、守边固边。
“这是一次成功的协商、有价值的协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新乐强调,自治区政协民宗委要认真梳理各方意见建议,列出问题和建议清单,充实完善专题协商报告,供自治区党政决策参考;自治区政协将长期跟踪,深入研究,继续做好做足“边”文章,努力为全区兴边富民行动提质增效作出新的贡献。
(原题为《聚焦兴边“战场” 筑牢富民根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专题协商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责任编辑:陈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