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巩天民是沈阳市工商界知名人士,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沈阳建立中共党组织时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之一。他长期以沈阳金融界名流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坚持在沈阳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地下斗争,曾两次被捕入狱,为马列主义在沈阳的传播和中共沈阳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为了便于开展统战工作,在社会上没有公开党员身份。巩天民历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副省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巩天民,名甸奎,1900年生于河北省山海关西关一个自耕农兼土产商的家庭,曾在山海关英文专门学校读书。16岁时辍学,孤身一人到奉天谋生。经他表舅介绍,到东三省官银号开设的公济平市钱号当练习生。满徒后从事贷款业务,历时5年。由于接触广泛,他深感知识不足,于是广览群书,因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新民篇》启发了他追求新知识的渴望,于是立志做新民,把自己认为带有封建色彩的名字“殿魁”改为“甸奎”,号天民,以示反封建,要求民主、平等之意。并认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接受新文化、新科学。他勤奋好学,很快便在金融界崭露头角。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已成为中国著名银行经理人、金融同业公会主席、商会领导人。
中共特别党员
1925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沈阳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奉天支部成立,首任书记是任国祯。巩天民经过高子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辽沈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当时,包括巩天民在内的沈阳的知识分子加入共产党的约有20多人。巩天民入党后,被编入中共银行小组,长期以金融界名流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巩天民在自传中写道:“我当时的工作就是搞文字、口头宣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祸国殃民。”
1945年11月八路军撤离沈阳时,中共党组织指示巩天民,以工商界为掩护,继续留在沈阳,从事银行工作,了解沈阳一带的敌情、社情。巩天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统战工作,对贯彻宣传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解放后,中共党组织派阎宝航回沈,由阎宝航、何松辛二人介绍巩天民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并任常委,着手组建东北民主建国会。1949年9月他被推选为东北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报到期间,周总理曾亲自询问东北志城银行巩天民来了没有。他曾在解放前去南京找周恩来汇报工作,却未能见面,没想到几年后在北京终于见面了。会议期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0月1日,他光荣地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1950年初,他去北京参加讨论建国初期恢复国内经济问题。会后毛主席设家宴招待中央主持经济工作的陈云等同志及南汉辰、巩天民等人,这是巩天民一生中十分有纪念意义的一天。
“潜伏”真相终于公开
巩天民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周到,就连家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据巩天民的儿子巩国贤回忆,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40多年,家里人一直不知道巩天民是共产党员。为了证实巩天民中共党员的身份,还有人向邓颖超进行求证。邓颖超很明确地说:“巩天民的事儿我知道,确实是周恩来总理安排的。”
那么究竟周总理是怎么安排的呢?
巩国贤回忆道:当年为了父亲的事儿,辽宁省委原第一书记郭峰特意到中央找到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谈论这个问题。安子文明确回答:“这个事儿我知道,关于巩天民党员问题周恩来有过指示:‘巩天民是1925年入党的老党员,这么多年一直以资本家的身份为党做工作,所以,现在不能公开,这样对党的工作更有利,直到他百年之后,党会给他公开的。’”
巩天民于1978年去世,享年78岁。1984年7月被恢复党籍。巩天民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实现了自己的座右铭:“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原题为《巩天民“潜伏”真相公开》)
责任编辑: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