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吾伲第一次走出上海,站上全国舞台,唱吾伲浦东山歌,跟全国各地的村歌一道比赛,吾伲邪气激动!”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沔北村沔北山歌队的戈玲玉、张静芳、顾丽君这样说道。9月19-21日,她们与另一支上海队伍,来自青浦区朱家角镇的江南民歌演绎队一起代表上海,参加“村歌嘹亮”2024全国集中展演,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广袤草原上,一展“上海村歌”的风采。
“上海村歌”展江南新民歌之美
近年来,随着“村歌计划”的深入推进和实施,村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基层宣传乡风、民风和文明新风的一支嘹亮号角。“在许多人印象中,上海是城市,听起来和村歌有距离,但实际上,作为江南城镇的上海,流传下许多上海地域特色鲜明的江南民歌、山歌,它们就是村歌的一部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创作部音乐指导宋频平介绍道,近年来,随着江南城镇乡村面貌的发展,江南文化的内涵也大为拓展,不仅有老一代的经典民歌,新民歌也在茁壮成长。此次参加“村歌嘹亮”2024全国集中展演的两支上海队伍,就可说是上海近年来民歌发展的缩影。
浦东山歌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生长在浦东的田头山间,是上海民歌的代表之一。来自张江的沔北山歌队是这项上海“非遗”的基层传播者,一直活跃在村镇的文艺活动中,而她们正是通过上海举办多届的江南民歌大赛被挖掘出来代表上海参加全国展演的。此次她们演绎的《采菱新曲》是近几年来新创作的浦东山歌,由来自张江孙桥的浦东山歌“非遗”传承人奚保国和吴敬明创作。歌曲曲调发展自传统小调,赞颂了美丽新家园,一句句亲切的浦东方言,散发着丝丝家乡味,是极有代表性的浦东新山歌。
另一首参赛歌曲《三十六架古琴三十六座桥》描绘的是有三十六座桥的古镇朱家角,歌曲正是词曲创作者黄玉燕、钟建军、王晓宁采风朱家角时获得的灵感,歌曲有“海派江南”的风情,又蕴含了当下流行的“国风”味道,通过柔美婉约的女声合唱演绎,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美景,是一首优秀的江南新民歌。
2022年为了推动江南民歌的创作和表演,在上海音乐家协会支持下,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牵头成立了4个“江南民歌孵化基地”——青浦区定位民歌培训,奉贤区定位民歌演绎,崇明区定位民歌创作,浦东张江定位民歌数字化,通过孵化基地,深化推进民歌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江南民歌演绎队”随之氤氲而生,该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团员来自各级“非遗”传承人、系统业务人员和社区民众,面向社区百姓组织导赏、演出,参与新作品的二度创作等。
可以说,这次上海参加村歌展演的队伍和节目是近年来上海民歌在创、培、演方面的成果展示。
“村歌嘹亮”唱响鄂尔多斯
“强基工程”——“村歌嘹亮”2024全国集中展演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鄂尔多斯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
9月19—21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选派了55支优秀队伍1000余人齐聚“暖城”鄂尔多斯,展示55支广为流传的曲目和原创村歌作品,在参与省份数量、参演群众数量及展演规模上,均开创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历史新高。三场展演中,55支队伍带着各具乡村文化及地域特色的“村歌”节目逐一亮相,唱出了乡村振兴的嘹亮村歌,唱出了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也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经验丰富”的江南民歌演绎队相比,第一次走出村参加全国展演的沔北山歌队的三位阿姨也毫不怯场,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演出。比赛完成后一直总结得失,认真观摩其他队伍演出,阿姨们说,参加比赛收获很大,各地的队伍实力都很强,评委点评也很有针对性,今后她们还要在歌曲编排、演出视频背景、服装上多下功夫。“能到全国的舞台上,唱吾伲浦东山歌是最最重要的!”
上海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乔嘉表示,“村歌嘹亮”全国集中展演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搭建这样的全国平台,让像沔北山歌队、江南民歌演绎队这样的优秀基层文艺团队有更大的舞台,也让更多人看到、认识到我们的上海民歌,让我们的新歌好歌能传唱得更广。”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冀彦伟指出,“村歌嘹亮”主题活动通过就近就便选派文艺志愿者与基层演唱队伍“结对子”,帮助基层群众提升演唱水平,为基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文艺人才队伍,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强基工程”项目的一项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的示范性活动,“村歌嘹亮”主题活动既是文艺赋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生动实践。
图片由组委会提供
图文编辑 | 忻颖
责任编辑:杨一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