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十七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人民政协报
2024-04-17 07:54 
编者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促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4月12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协商议政。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张桃林:强化政策支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粮食主产区不吃亏
为筹备好本次双周协商会,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王建军带队赴山东东营、潍坊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与地方有关部门、县区和生产经营主体代表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调研组认为,要围绕调动种粮农民和主产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聚焦粮食产业短板弱项,全链条全要素创设完善政策制度,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为此,建议:
不断夯实粮食产能基础。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继续鼓励支持在适宜区推行玉米、大豆轮作和带状复合种植等科学种植模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深度融合良种良法良机良田,不断提高粮食产能水平。
促进增产增收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完善粮食收储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分类分级、优质优价的收储价格体系,引导加工企业贴近产区布局产能,落实好国产大豆压榨加工奖补政策,提升粮食就地就近烘干仓储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粮食国产与进口统筹,加大国产粮食中央储备收储力度,引导央企国企积极入市收购,同时积极鼓励各类粮食购销主体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等模式。
推动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粮食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要素的补贴支持力度,促进降本增效和绿色增产。同时,要引导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联农带农服务,将更多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稳定种粮农民收益预期。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对种植意向的引导作用,加大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补助资金等支持力度,启动实施规模种粮主体贷款贴息,建立与农资价格等生产成本挂钩的动态触发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落实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国覆盖政策,逐步取消地方保费配套。
为主产区抓粮减负加力。一要加大中央与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和激励奖补力度,建立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要完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改进相关统计口径,设置大豆和青贮玉米产量折粮系数,更好引导主产区调整优化种养结构。三要加快构建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综合考虑粮食产能基础、调入调出和人口流入流出以及向畜禽产品、加工产品的转化情况,设立国家层面统筹的专项基金,更好实现产销区利益平衡。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筑牢粮食生产风险屏障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农民收益具有重要作用。民建中央高度重视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听取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的意见建议。调研中发现在农业保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此,建议:
支持鼓励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建立重要农产品强制保险制度。为开发设计指数保险、价格保险、产量保险和特色农产品保险等产品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扩大风险保障覆盖范围。加强农业保险精算模型的研究、改良和应用,广泛开展需求分析与风险测度工作,确保费率厘定科学合理。完善农业强制保险法律法规,推行重要农产品强制保险制度试点,加大财政对重要农产品强制保险的补贴力度。
推动农业保险保单标准化和流程标准化改革,规范保险运营。统一制式保险单格式,限制可变动条款数量,促进保险条款简易化、程序化、标准化。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制订并严格执行承保、理赔、查勘、定损等流程规范和标准,鼓励第三方查勘定损机构开展农业保险相关业务,积极推行运用仲裁方式解决保险合同纠纷,加大保险公司违规案件处置力度。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商业保险模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大灾风险机制。要对农业保险补贴分类施策,对于重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可适度提高财政补贴比例,其他险种应避免行政干预,要让非政策性农业保险回归市场。
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水平,做好宣传引导和解疑释惑。建立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充分适应农民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和抗风险能力有限等特点开展保险业务和提供服务,做好信息告知和条款解释工作,提高权益保护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调动积极性要确保农民种粮有挣钱预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如何才能让种粮农民能挣钱?我们研究认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把价格作为挣钱预期、初次分配调节的决定性因素,以调粮价、降成本和控进口为主攻方向,主动保护引导农民种粮挣钱。
防止“米贵伤民”,首先避免“谷贱伤农”。粮食价格受到CPI预警,客观上抑制了粮价上涨,没有下跌预警;种粮收益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持续下降,长期忽视种粮市场预期、价格预期会强化“非农化”“非粮化”冲动。建议,建立预防粮价过度下跌机制,清理抑制粮价上涨相关措施,同步实施粮价涨跌调控;进一步强化价格支持措施,完善最低收购价、目标价格等价格保护制度。
构建预警机制,主动协调成本与收益关系。我国种粮成本比粮价涨幅大,挤压了种粮收益空间与政府补贴效用。“非农化”“非粮化”的高收益导致种植粮食的土地机会成本持续升高;能源相关成本占物质和服务费用的比重增加。建议,构建种粮成本收益指数,主动预警农资价格、粮食价格与种粮利润关系;探索发挥大型农资企业直供服务,有效降低燃料、化肥、农药、种子交易费用;推进乡村“农资小铺”“收粮小贩”规模化,为“种粮小农”让出收益空间。
实施管控措施,防止进口激增对大豆产业挤压。粮食进口涉及需求刚性增长、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WTO严格约束我国进口管控措施与生产补贴等诸多因素。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粮食安全战略,降低粮食安全风险,夯实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推广综合种养提高种粮效益
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江西等一些地方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探索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食生产积极性充分激发,粮食安全根基夯得更实,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抓好规范推广。
稳住面积、保证地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有的需要在田间挖养殖沟,确保既宜种、又宜养。建议加强对沟坑设置监管,严格落实沟坑面积占比不超过10%的规定,严守“不改变耕地地类、不破坏耕作层”底线,防止“与粮争地”。相关部门要统一对沟坑面积的理解认定。
既增产量、又提质量。稻渔种养,基础在稻,根本是“保粮”。坚持把粮食稳产高产、提质增效作为发展稻渔种养的首要考量,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重渔轻稻、肥渔损稻。坚持优先发展生态共生模式,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加强减肥减药技术指导,打造绿色有机稻渔品牌。
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强化地方党政“一把手”粮食安全责任,完善考核指标,严格奖惩落地,倒逼基层坚持“宜种必种、宜养则养”,科学编制“农田种养一张图”,推广实行“田长制”,加强监测和调查评估,时刻绷紧“保粮”这根弦。加强技术培训、产业指导、配套服务,强化龙头企业与种养农户利益联结,让千家万户小生产联通千变万化大市场,助推“要我种粮”向“我要种粮”转变。
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引导支持各地遵循自然规律、结合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实际,科学合理确定优先发展品类及区域,并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等衔接,条件成熟的探索开展连片试点。注重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技术标准,优化扶持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垦局局长苏莉: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确保“国家增粮、农民增收”双赢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农情,适度规模经营是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实现“国家增粮、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为此建议:
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小农户对接大农业”,提高种粮收益,解决好“不愿种粮”问题。一是对已较好实现转移就业、对土地依赖不强的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或托管的方式,把不种地的农户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并增加土地租金收入。二是对转移就业不稳定、从事半工半农、对土地具有一定依赖性的地区,依托社会化服务,将部分或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种粮效益。三是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依赖度较高的地区,通过村组内农户经营地块互换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种粮农户收益。
以农业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对接规模化,把分散小农户与统一大市场联结起来,解决好“谁来种粮”问题。一是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与粮食经营规模相挂钩的阶梯递增的补贴政策。二是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并优先向规模化种植地块倾斜。三是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小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合作、农产品初加工、仓储物流等方式,带动分散小农户联通大市场,共享规模化收益。
把国有企业和基层组织作为重要支撑力量,提高粮食生产韧性和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好“战略储粮”问题。一是加强国有农业企业在小麦、玉米等基础性农产品的生产功能,提高粮食生产在国有农业企业的考核比重。二是支持农垦企业发挥组织化、规模化优势,开展粮食社会化服务。探索构建主产区和平衡区农垦企业跨省粮食产量指标合作调配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价格、程序的规范指导和纠纷的调处化解。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大豆种植的收入状况与建议
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粮食种植、收购、仓储与销售。经过14年的发展,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入社农民115户、规模经营土地3.5万亩、固定资产2300万元的千万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我们一直响应国家政府号召多种粮、种好粮,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作为大豆种植大户,我认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豆生产支持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近几年国家对大豆生产补贴逐年加大,但种植成本随之上涨,种植收入也逐年降低。一些惠农政策出台时间滞后,直接影响农民对来年种植大豆的规划和调整。为此,建议:
按照市场种植效益合理加大补贴力度,调整优化补贴方式。补贴方式应按照一定区域特征灵活制定,否则易造成种粮盈利预期上涨导致土地流转、农资等费用普遍上涨。补贴信息一定要尽早确定尽早公布。
在大豆收储上继续加大保护扶持力度。我国大豆生产成本高于国外大豆,但中国大豆有自己独有的特性和品质,也是非转基因大豆的重要生产国。应在合理时间合理设点,开展国家储备性托底收购。同时,也要尽早确定政策、尽早发布收购信息,收或不收让农民早知道早决定,避免出现等待政府托底收购而失去在市场上相对优价出售的机会。
在用地审批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国家对建设用地审批严管,很多经营主体因没有晾晒场地、粮食仓储库等,出现大量损粮坏粮现象,再加上我们以原粮销售为主,没有附加值,也想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高收益,所以希望对区域布局合理、带动性强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设施、农产品加工厂房建设等的用地审批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杭伟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蒋祥红:稳定土地流转价格加强农业保险理赔支持
作为一名基层种粮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我承包了800多亩土地,主要以小麦和玉米轮作为主。小麦亩产约1000斤,玉米亩产约1500斤,合作社采用机耕,农忙时用工约30人,每年利润30万元左右。
和大家分享一下种田的模式:承包800亩土地,租金为1000元/亩,每年种植两季(一季小麦,一季玉米),种植成本包括整地、播种、肥料、种子、烘干、运输等,总成本在2000元左右,收益在每亩400元左右。现在国家政策很多,当地政府每年对小麦进行的“一喷三防”都是免费的,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种粮大户最担心的是土地流转费用高的问题和天气影响。受天气影响导致的减产,有农业保险进行保障,地方政府对农业也有补贴,但到真正理赔时,赔偿较低。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就等于给种粮大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对农技培训的支持力度。配合当前国家正在进行的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以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农技培训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基础,扩大农技培训覆盖面,让每个农户都可以科学种植、增收创收。
降低种田成本。种植大田如果每亩土地的流转价格在800元以上,种粮大户就难以承受土地成本。当前土地紧俏,农民的土地成了“香饽饽”,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合理方案,稳定土地流转价格。
加强农业保险理赔支持。农业种植风险大,天灾也是种粮人的“天敌”,目前的农业保险理赔低,实际理赔数额远远低于种粮成本,建议合理制定农业保险理赔方案,便捷化理赔程序,让更多的种田大户不再为天灾犯难。改革补贴方式,切实履行谁种植、谁受益的补贴标准,让实际种粮的人拿到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主席孔昌生:加快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目前,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8%以上,承担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但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粮食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为此建议:
明确政策目标。建议以调动产销区两个积极性为政策设计目标,在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纵向转移支付基础上,借鉴碳汇交易机制,建立粮汇交易制度,通过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以利益分配杠杆调动主产区粮食生产积极性,遏制主销区自给率不断下降趋势。
科学设计粮汇交易制度。建议以各省(区)粮食总产出和总占有量测算其粮食自给率,按自给率对各省(区)分档,对自给率高于一定标准的省(区),折算出粮食盈余,以粮汇方式出售;对自给率低于一定标准的省(区),折算出粮食缺口,以购买粮汇方式弥补。粮汇交易由国家统一组织实施,按年交易,按年清算。
合理确定粮汇交易价格。建议综合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粮食主产区财政自给率、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等因素,科学设计粮汇交易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提升,按年调整。
将粮汇交易收支纳入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建议地方政府将出售粮汇交易所得统筹安排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仓储流通、加工产业等重点支出。
推动粮食产区销区多种形式深度合作。作为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补充,鼓励不同省(区)间建立粮食生产合作机制。如共同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并将新增产能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比例分别计入其粮食总产出量,体现于粮汇交易之中;也可探索通过“飞地”方式,异地开展粮食生产,挖掘不同区域粮食生产潜力。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程萍:优化粮食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更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当前中央正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这将为粮食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调研发现,该机制的建立还有一些问题和内容尚待研究。对优化横向补偿机制提出以下建议:
长期以来中央通过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横向对口帮扶机制有效调节缩小了区域财力差距。中央相关部门通过专项集中财力趋势已经明显,出台了基本养老、耕地保护等横向利益补偿政策。从全国一盘棋来看,建议通过统一规范的分税制财政做好财力调节,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节产销区利益平衡。建设完善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商流市场和成品粮市场为骨干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畅通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流动。依托批发市场体系开展省际粮食交易,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调节粮食产销区利益平衡的主要手段,不再增加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健全产销合作机制,推动“北粮南运”向产业链合作转型。引导产销区持续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形式多样、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推动产业链合作全面转型。主销区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域内粮食企业到主产区投资,共建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加工园区和营销网络;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实现从“卖粮”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从“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型,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应积极和稳慎推进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提出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问题。对此,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要构建中央财政垂直补偿、产销区横向补偿相结合的利益补偿的整体功能架构。中央财政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资源(金)要继续发挥“保基本”“促公平”的主体定位,重点发挥“兜底”作用。新增政策资源适度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以提升效率为导向,推动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对存在粮食产需缺口的省份,由国家按实际受益规模统一制定横向补偿办法、实施细则和补偿标准。应按实际贡献度对粮食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
要强化建立粮食产销区粮食供需联动与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建立公平合理的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一方面,“输血+造血”双措并举,推动产销区双方利益补偿机制实效化。如,主销区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反哺主产区,出台支持政策引导主销区企业利用资金、技术优势,支持主产区粮食生产、仓储、加工、营销等供应链建设;通过“省—省”“地—地”双向对口支援方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帮扶粮食主产区,提高主产区发展“造血”能力。
要注重创新省际横向利益补偿的政策工具和路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要注重运用好市场化手段。要审慎稳妥地探索和运用具有可操作性的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政策工具。例如,建立“口粮产能指标”全国统一市场,开展口粮产能交易;在严格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前提下,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构建农地跨区域交易体系等。
要切实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制度保障体系。推动在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第二十八条中增加完善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等相关内容,从法律层面确保利益补偿制度化、常态化。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建立三位一体的粮食主产区奖补机制
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央地方共同事权、社会各界共同责任。为保护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须建立中央纵向补偿为主、省际横向补偿为辅、社会各界捐赠为补的三位一体粮食生产奖补机制。建议如下:
完善中央粮食主产区奖补办法。建议持续提高奖励标准;采用多因子移动平均法遴选种粮大县,确保奖补政策更精准有效;将目前包含在产粮大县奖补中的产粮大省单列,并加大奖补力度;中央财政对主产区粮食生产保险予以补助,并鼓励开展商业性保险。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补偿机制。关于由谁补、补给谁、补多少,现阶段不宜区分粮食、谷物和口粮,产量和商品量,净调入量和净调出量。建议主要根据各省人均产粮与全国人均产粮的比值确定补给谁和由谁补,主销区给予主产区的补偿不宜超过当前的中央财政奖补水平,毕竟这些主销区均为财政净上缴省市,并通过中央财政给予主产区财政支持;各补偿省份的补偿资金,交由中央财政统管,并与中央财政产粮大省奖补资金形成合力,共同支持产粮大省粮食及社会经济发展。
鼓励社会捐赠。建议通过税收抵扣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各界通过捐赠等方式,为奖补粮食主产区提供资金支持。捐赠纳入中央财政专门账户统一管理分配使用。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着利益协调难、标准核算难、补偿界定难等问题,已经建立的省际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可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建设作为参考和借鉴。
净调入/调出补偿法。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照各省粮食产销平衡表,测算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净调入/调出量”,并以此为依据按粮食生产成本测算补偿额。
机会成本法。在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确定必保的粮食面积和产量基础上,根据主销区实际,以省际为单位建立粮食生产机会成本补偿机制,由主销区与主产区建立产销协作关系。
保险替代法。目前,全国普遍建立了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保险补贴由出险地所在省份财政安排。可采取由主销区省级财政与主产区省级财政对接方式,对主产区农业保险补贴给予直接替换。
投资产能折抵法。主销区可通过在主产区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绿色粮食仓储设施或者开展利益分成的产销合作等,按照投资额度、增产潜力、收益分配等折算成一定比例的产能,进行金额抵扣。
指标交易补偿法。将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粮食调入/调出纳入计划管理,实行市场化运营,构建省际粮食调进调出指标交易的市场化平台,由各省自发确定补偿标准。
为此建议:
坚持试点先行,选取1-2个主销区开展试点,先口粮再扩大到谷物。完善产销合作,鼓励主销区与主产区共建粮食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加工园区和营销网络,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助推主产区从“卖原粮”向“卖产品”转型。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都要保耕地、保面积、保产量,着重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稳住产销平衡区,弹性设定各区粮食自给底线。完善制度体系,推动补偿机制措施制度化,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浙江嘉兴市政协着眼长三角,聚合大嘉兴,建强主城区——全力助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春天,是奋斗的季节。
一开年, 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浙江省嘉兴市“新春第一会”,就作出“着眼长三角、聚合大嘉兴、建强主城区,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决策部署,奏响了“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挑大梁、勇立潮头”的嘹亮号角。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是浙江省党代会赋予嘉兴的新定位新使命。去年嘉兴市委作出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全面部署,市政协随即就推出了‘全力助推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行动’,在这个基础上,紧扣今年市委部署的年度重点任务,出台了《全面助力‘着眼长三角、聚合大嘉兴、建强主城区’行动方案》。”据市政协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行动共确定专题学习、调查研究、协商议政、视察监督、服务为民、信息反映、宣传宣讲、能力提升等8个方面41项具体任务,为助力嘉兴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谋定了“线路图”。
市政协健全完善“1+2+6+X”协商议政体系,开展“加速形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功能优势”重点课题调研,围绕“持续擦亮‘千万工程’金名片,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地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联动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持续深化“一对一服务企业纾困解难”活动,组织文化、卫生、科技、教育、法律、体育“六送下乡”,开辟“着眼长三角、聚合大嘉兴、建强主城区”社情民意信息专刊……一项项务实举措,彰显出市政协为嘉兴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添助力、聚合力的信心与决心。
这次专项行动,也是市政协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的具体举措。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各委室与县(市、区)政协主动认领任务,细化实施方案,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任务往前推进。在商业街区、在园区企业,在重大项目现场,调研组与委员和群众深入交谈,听最基层的声音,看最真实的情况,谋最管用的助力办法。
“南北湖未来城至海盐县城和嘉兴主城区快速通道如何搭建?在建项目投资进展怎样?在规划建设中,还需要政协如何助力?”位于杭州湾北岸的南北湖未来城15平方公里集中连片待开发土地,是嘉兴乃至杭州湾北岸最大的潜在开发空间,也是未来发展的增量所在。4月3日,市政协主席陈利众带领调研组实地踏勘未来城规划建设用地,就整体规划、项目建设、推动海盐与嘉兴主城区联动发展等建言献策。
“现在游客多不多,营收怎么样?在后续的规划建设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芦席汇历史街区,是嘉兴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繁荣、增强百姓获得感的重大文旅项目。调研组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实地走访街区商铺、了解配套服务等,就立足街区定位,优化业态布局、提升业态品质,力争集聚更多能融入大众生活、汇聚更多人气的文旅标志性产品,更好满足市民游客消费需求提出意见建议。
截至目前,由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参与,已开展走访调研47次,提出意见建议56条,解决问题11个,不少意见建议转化为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
“嘉兴市政协围绕中心意识强,服务大局举措实,作用发挥成效好。”来自市委书记陈伟的批示肯定,让嘉兴政协人更加充满信心和干劲。“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持续以务实举措和奋进之姿,为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更好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陈利众表示。
重庆巴南区政协委员支招存量土地盘活:资产“活”起来效益“产”出来
国有建设用地闲置,造成资源“沉睡”,怎样加以有效盘活利用?近日,重庆市巴南区政协民建、总工会等界别委员围绕市委“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有关工作,实地调研花溪街道和李家沱街道的存量零星地、边角地,聚众智,献实招。
来到溪山玥小区附近,区政协委员、民建巴南区委会专职副主委谭恒敏发现,该小区周边没有菜市场,居民要跨过花溪河到距离小区1公里外的民主新街去买菜。“小区附近这块地可以建设临时农贸市场、花鸟市场等,还可以布局休闲娱乐项目,既让土地‘活’起来,也能满足周边居民生活需要。”谭恒敏建议。
区政协委员、重庆理工大学讲师刘晓亮也认为,可以化整为零,结合周边居民需求分地段将个别地块先用起来。“比如根据居民停车需求,因地制宜划出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并规范停车行为。”
“盘活既可以是长久的,也可以是临时的。”区土储中心复垦科科长贾兴平说,临时盘活利用既不能违规,更不能影响其按规划用途的后续利用,一定要务实可行,兼顾前瞻性和发展需求。
在李家沱街道玉宇盛世江南安置小区,区政协委员、重庆项胜建筑公司董事长蒋勇看着旁边的一块闲置地陷入沉思。他发现该地块附近居民较多、周边环境较好,发展夜市经济应该有一定前景,便产生了出资参与盘活的想法。
区政协委员、巴南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天银认为,要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实现城市剩余空间的合理利用,在盘活时不但要注重颜值和品质,更要因地制宜:“比如通过景观打造,将街角荒废绿地修建成‘口袋公园’;高架桥下的空间可打造成为市民运动健身新场所;具备耕作条件的较大地块也可以临时复耕,保障市民时鲜蔬菜供应。”
“我们会尽快联系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委等部门,吸纳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共同研究具体可行的盘活措施。”作为盘活存量土地的牵头单位,区土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盘活存量土地就是助力盘活国有资产。巴南区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围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问题短板和堵点难点,继续组织委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在释放国有资产盘活效能、加快推进权证办理、创新盘活方式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杨骁希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