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上海工业遗产有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政协头条记者 顾晓红
2023-05-25 14:16  来源:政协头条
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答复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常委周锋等提交的“关于推进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案时表示,将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组织开展本市工业遗产相关认定工作,“后续将在经认定的市级工业遗产中,进一步遴选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推荐申报国家级工业遗产,为接下来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创造基础条件”。
市文化和旅游局认为,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品牌发源地和现代工业集聚地,工业资源丰富、历史文脉深厚,逐步形成了城市工业遗存、工业科普基地、文化创意园区、工业博物馆等多种工业展示形态。“推进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促进上海的城市更新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工业遗产如果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极大地推动工业遗存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更将使得承载着上海丰富城市记忆的工业遗产,在焕发城市风采、强化城市记忆、增强群众归属感认同感等方面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位于苏州河北岸光复西路145号的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建于1926年。原占地10亩多,后曾作为上粮一站的仓库,现存建筑为临河主体建筑的主体部分。因道路拓宽之需,该建筑被往西北方向平移了55米。2018年1月27日,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福新第三面粉厂入选该名录,入选理由为“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面粉工业中最大的联合工厂,福昕—茂新面粉集团约占全国机制面粉生产能力的32%,所拥有的资本占全国私营面粉厂总资本的30.5%;被建筑专家称为‘上海民族工业起源和发展的标本’”。顾晓红摄

位于苏州河北岸光复西路145号的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建于1926年。原占地10亩多,后曾作为上粮一站的仓库,现存建筑为临河主体建筑的主体部分。因道路拓宽之需,该建筑被往西北方向平移了55米。2018年1月27日,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福新第三面粉厂入选该名录,入选理由为“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面粉工业中最大的联合工厂,福昕—茂新面粉集团约占全国机制面粉生产能力的32%,所拥有的资本占全国私营面粉厂总资本的30.5%;被建筑专家称为‘上海民族工业起源和发展的标本’”。顾晓红摄

围绕“一江一河”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上海政协委员已连续4年提交相关提案(详见2023年4月21日联合时报第三版相关报道)。今年年初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周锋作为第一提案人,陈新、杨守业、李颖洁、徐玮瑛和吴乾渝等委员联署,提交了“关于推进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案 ,认为黄浦江、苏州河“一江一河” 沿岸连片分布着众多工业遗存,这些工业遗产承载着城市记忆,见证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提案建议,将相关申遗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政府牵头引导,全社会包括企业、行业部门及第三方专业机构一起参与,多方协同,合力推进。
市文化和旅游局认为,这件提案中提出的制定完善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工业遗产宣传力度等建议,“非常有针对性,为下阶段统筹做好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近年来,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一江一河”沿岸工业遗存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工作不断加强:“一江一河”开发建设成效显著,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传承;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和价值挖掘,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强化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工业遗产规范管理;促进城市工业遗存活化利用。
2017年年底,黄浦江沿岸基本实现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2020年年底,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滨水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开放。黄浦江沿岸以上海船厂、国棉十七厂、老码头创意园区等为代表的文物建筑和工业遗存得以保留、修复、改造和利用。苏州河沿岸以四行仓库为代表的红色遗存,以M50园区、创享塔园区等为代表的工业遗存更新利用形成特色。
杨浦区以工业遗产和革命遗址为重点,挖掘区内历史资源,开展文物资源认定,将有价值的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体系,在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贯通过程中,确定了5.5公里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存博览带概念。杨树浦水厂、杨树浦电厂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工业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得到保护展示。此外,滨江沿线纺织企业的廊架、钢质的栓船桩、龙门塔吊等众多工业元素被保留或改造,成为公共空间的景观或配套服务设施。2020年9月25日,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首批示范区创建名单。杨浦区对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既有政策进行研究后,结合杨浦工业遗产开发利用实际,梳理难点、堵点、痛点,探索关于工业遗产科学保护、甄别分级、活化利用、健全机制等各类措施,起草《关于推动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若干举措》,以及《杨浦滨江南段工业遗产及相关资产保护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徐汇区通过制定《徐汇区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的扶持意见》《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彰显“海派之源”新标杆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规划,围绕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倾力打造“艺术西岸——构筑工业遗存再造与现代人文艺术新领地”,通过“活化”老厂房进行功能置换和提升,使“文物活起来”。
2022年,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支持和推进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分类指导、树立标杆、融合发展、打响品牌为原则,着力“高位统筹、整体规划、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分类施策、集成管理、守正创新、注重实效”,支持鼓励把更多的工业遗存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文旅资源,加强工业历史建筑利用,促进工业遗产从生产性资源转向生活化创意空间,使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更加有效、工业文明传承创新更加显著、上海制造金字招牌更加响亮,力争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
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提案答复中表示,下阶段将围绕三个重点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申报国家级工业遗产进程。将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组织开展工业遗产相关认定工作。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具有上海特色的工业遗产认定标准,初步形成《上海工业遗存梳理及工业遗产认定标准》,明确工业遗产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细化梳理范围和认定标准。发动各区和市属国企,动员工业遗产所有人积极参与申报,有序推进申报项目的市级工业遗产评审认定。积极储备推荐申报国家级工业遗产,邀请参与国家工业遗产评定的专家和工业遗产专业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将在现场查看与材料评审相结合基础上,从经认定的市级工业遗产中,进一步遴选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推荐申报国家级工业遗产,为接下来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创造基础条件。
存续工业遗产历史价值,推进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将依照《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要求,在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释放政策效应,加强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全力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会同上海市住建委在“十四五”期间,推进“一江一河”沿岸约33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存的保护和更新利用,着力增强城市文化地标的辨识度。
发挥工业遗产公共价值,促进工业遗产文旅融合。黄浦江两岸将打造具有水岸魅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并举,推动文化元素为滨江空间赋能,打造历史遗存更新地标。重点推进永安栈房、原国棉九厂仓库等历史建筑改造与活化利用。促进滨江文化产业与腹地空间产业功能的融合渗透,结合历史遗存再利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推进黄浦江文化创新带建设,打造黄浦江文化品牌。苏州河沿线打造具有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感的生活水岸。充分利用滨河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改造提升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造币博物馆、邮政博物馆、顾正红纪念馆等展览场馆。在历史风貌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打造若干凸显苏州河特色的风貌展示区。增强滨水历史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性,发挥沿岸重要历史建筑、历史空间的文化影响力。重点推进福新面粉厂、四行仓库、总商会旧址等历史遗存的改造和文化元素发掘,推进上海大厦-河滨大楼-邮政大楼,梦清园-天安阳光-M50园区等区域的历史建筑利用及功能提升。
“由于城市面貌的变迁,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已刻不容缓。”对于政协委员多年连续提案建言得到采纳,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存申遗工作终于提上议事日程,周锋希望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形成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更好效果,为申遗做好铺垫”。
责任编辑:张杏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头条APP,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头条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